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大的两块苏区,一个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央苏区,另一个就是位于大别山地区的鄂豫皖苏区,两大苏区,也走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中的两支,中央红军,以及红四方面军。
众所周知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是徐向前,鄂豫皖苏区负责人是张国焘,对于其他的领导人,倒是有些陌生了,这些同志中,郑位三毫无疑问是常被人忽略的一位。
鄂豫皖苏区创始人
郑位三原名叫郑植槐,他的名字来源,倒是有些趣味,他16岁那年前往武昌投考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时,是步行前往,一共300多华里,他走了5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成功考入学校,位列第三,所以,他改名“位三”。
从16岁到23岁,郑位三的人生正值青春迷茫期,好在他内心坚定,从小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理想,因此,当接触到先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后,他当即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5年,郑位三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此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全国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人,农民运动,郑位三的家乡黄安,由于人才辈出, 此地的革命形势也是一片高涨,郑位三为此尤其欣慰,他更是将自己的百般精力,全部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927年,25岁的郑位三,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起始。
这一年,由于蒋介石进行了“反革命”运动,我党决定“以牙还牙”,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已经是中共黄安县委书记的郑位三,接到了党组织的任务,前往黄安,麻城一带,领导暴动,史称“黄麻起义”
这个起义虽然不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影响大,但这是我党在鄂豫皖地区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这次起义,还走出了红四方面军,以及成功建立了鄂豫皖苏区,所以,将郑位三视为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是名副其实的。
亲人的奉献
1932年,鄂豫皖苏区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战斗的失利,不得不撤离苏区,郑位三倒是留了下来,他带入在根据地与敌人进行了长达3年的游击战。
事实很显著,郑位三在此期间,尽管革命形势严峻,但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郑位三对军队,对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带着战士们一边拿枪,一边拿锄头,除此之外,他还抓紧时间扩军,在各区、乡普遍成立游击队,并组建了六个游击师或独立师,总计五千余人。
也许放在现在,这五千余人看似不多,但要知道,这可是在当时极端的条件下而聚集的,可见郑位三的能力,尤其出色,这些人,后来也都被补入到主力红军队伍中,譬如吴焕先、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其中就有很多人是郑位三送去的。
除了补充主力红军队伍外,郑位三还在各地创建了便衣队,这些便衣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游击战的形式配合主力红军作战,郑位三的这一举措,曾受到党组织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做的这一切,对革命事业都是有大帮助的。
为了革命,郑位三得到了很多,但同样,他也失去了很多,最直观的,是他的亲人,接连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郑位三的父亲,母亲长久的跟随郑位三在深山老林中与敌人打游击战,恶劣的环境让二老饱受折磨,父亲最终因长了一身的毒疮,不幸病死,母亲由于太过于饥饿,吃了带毒的野菜身亡。
不仅如此,郑位三的前妻曹梦云,虽然两人离婚了,但是曹梦云依然坚定的革命,为了不被敌人捉住,她独自一人跑到了山洞中,最终被活活冻死。
尽管郑位三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他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染了一身疥疮,经常感染化脓,痛痒难熬,以至于他33岁时,就基本是活成了五六十岁的样子。
毛主席、周恩来特批副总理待遇
抗战时期,郑位三曾在新四军工作,1945年以后,郑位三与李先念一同领导了“中原突围”,正是这场战役,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也同样成为了郑位三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战。
“中原突围”后,由于伤病,郑位三离开了前线,一心治疗,全国解放后,考虑到郑位三的身体素质,党组织并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工作,准备让他长时间的休养,同样,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也一直都在关心着郑位三。
1951年,江青在湖北参加土改蹲点时,毛主席特地嘱咐江青,要她代替自己前往武汉,看望郑位三,并带去自己的祝福,希望位老早日康复。
江青劝郑位三去苏联看病,那里好的快,郑位三不愿意党组织的资源都花在自己身上,他婉拒了,后来刘少奇视察湖北时,也带着夫人王光美亲自前往医院,探望了郑位三。
党中央领导对郑位三的关心,也不止于此,1955年,当我国实行工资制度后,毛主席、周恩来特批郑位三享受副总理待遇,工资被定为了行政三级,要知道,当时郑位三可是没有官职在身的,这也从另一方面看出了党组织对郑位三的关怀。
后来,郑位三由于身体老弱多病,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所以很多人对他的名字也就不太了解,事实上,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郑位三,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名字,他的伟大,他的光荣,都被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