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黎明村墩上徐板龙制作手艺人开始忙碌起来,为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献上传统文化大餐。
老手艺人在精心制作板龙灯。
走进黎明村,一间8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板龙灯骨架上,显得威武大气。徐茂来等几名老手艺人正在精心制作板龙灯,有些刚裱糊好的龙头、部分龙身已初见雏形。
制作板龙灯不能有半点马虎。
“龙灯骨架是基础,制作工艺有讲究,要细心,不能有半点马虎,待裱糊好后,才开始上色。”今年70岁的徐茂来说起板龙制作技艺时,毫不含糊,眼神里透露出自信。他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痴迷,说从事制龙灯、舞龙灯已有20余年,算得上“老把式”了。
老手艺人在板龙灯骨架上裱糊。
板龙又称“板凳龙”,是一种木质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一条板龙基本上以一个村庄为单位。早先由家家户户的板凳相连组成,一条板凳两盏灯,龙身延展几百米。该村徐氏板龙代代相传,至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
板龙主要以竹片、木板为骨架,经过扎制、裱糊、彩绘、整装等繁复工序,最终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龙灯形态。
老手艺人在制作引灯。
“今年,我们的板龙有29节,板龙骨架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完善,各工序环环相扣,一条长约近百米的龙灯,四五个人花费近一周时间才能完成。”板龙传承人之一的徐茂安已是第四代传承人,他表示,龙灯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其承载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每年,我们都是用心去制作。”徐茂安说,龙头,是板龙的灵魂,它引领着龙身,龙身连接着家家户户的心。
老手艺人各自分工、齐心协力制作板龙灯。
最后上色完成时,那条龙仿佛活了起来,它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与梦想。身为传承人,徐茂安和他的同伴不忘“传”与“承”的双重责任。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龙灯承袭的队伍中。
墩上徐龙灯基本上每年从正月十二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
当夜幕降临,龙灯亮起时,家家户户烟花齐鸣,点点灯火似星光璀璨,照亮整个夜空,也照亮板龙技艺的传承路。(陈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