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元旦和春节这两个新年,过起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就好像把中国分割成了两个世界。
元旦,那可是城里人的新年,一到跨年的时候,年轻人呼朋引伴,聚在一起倒数,感受着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完了还不过瘾,非得跑到附近农村去放烟花,在空旷的田野里,让绚烂的烟花照亮新年的夜空。
可春节呢,又成了农村的新年,平日里在城里打拼的人,不管多远都得回到乡村,和家人团聚。但这回到乡村后,却又开车到城里逛街,这一前一后的反差,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实啊,这都和城乡二元结构脱不了干系。
咱先来说说这元旦为啥是城里人的新年。在城市里,元旦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商场、酒吧、广场到处都布置得喜气洋洋,到处都是迎接新年的氛围。
年轻人呢,喜欢这种热闹又时尚的跨年方式,他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城市提供的各种娱乐设施。而且城市里的文化多元,元旦这种国际化的节日,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再加上城市工作节奏快,大家都盼着在元旦能有个放松的机会,和朋友一起跨年,释放压力。
再看看春节,那可是农村的重头戏。春节对农村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阖家团圆的时刻。农村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春节期间,大家放下手中的农活,走亲访友,享受着亲情的温暖。
农村的春节有着浓厚的传统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都是城里人在城市里体会不到的。农村人对春节的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节日本身,更是因为春节承载着他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重视。
可为啥会出现这种差异呢?这就得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说起了。
首先,建国初期,咱们国家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这重工业那可是得花很多钱了,钱从哪儿来呢?没办法,只能从农业这儿想办法。于是就搞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把农产品价格压低,工业产品价格抬高,这样一来,农业的剩余价值就被转移到城市工业了。还有统购统销制度,把农产品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农民自己说了不算。
再加上农业集体经营体制,把农民都组织起来干活,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农村的发展就被耽误了,和城市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就好比一个孩子,本来和另一个孩子一起跑,结果被绑住了腿,能不落后吗?
然后,户籍制度也起了大作用。
1958 年,户籍制度一出来,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就把城乡给隔开了。有了这个户口限制,农村人想进城市工作、生活,那可太难了。城市里的就业、教育、医疗这些福利,农村人都很难享受到。
城市就像是一个被保护起来的城堡,里面的人享受着各种资源,而农村人只能在外面眼巴巴看着。这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的社会差距越来越大,文化、生活方式也都不一样了。
再说福利保障制度,城市居民那可是从生到死都有保障,教育、医疗、就业啥的,国家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农村呢,主要就靠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力,生病了也没那么好的医疗条件,孩子上学也没城市里方便。这福利保障的差距,就像一道鸿沟,把城乡隔开了。
从产业特性来看,工业和农业也大不一样。工业发展速度快,能快速积累财富,还能搞技术创新。可农业呢,靠天吃饭,生产周期长,效率提升慢,农产品附加值也低。这就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城市越来越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在历史基础上,城市一直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农村呢,主要就是种地,经济结构单一。这种历史形成的差距,经过多年的发展,就变得越来越大。
再加上人口压力和就业问题,城市工业发展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没办法吸纳太多农村劳动力。为了不让城市太拥挤,就限制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这就导致大量劳动力留在农村,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进一步巩固了城乡二元结构。
这么一看,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这也导致了元旦和春节在城乡的不同过法。
所以这些年,政府一直在做城乡融合的事情。最近更是发文件《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要在2027年底,实现县域内的城乡融合。
也许在未来,农村的生活不比城市里差。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