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电影在大陆掀起一阵热潮。影片引用了《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之中“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讲述台湾三大通缉犯之末的陈桂林为死后留名,除掉前两名通缉犯的故事。



所谓 “三害”
在电影之中大量借用佛教的“鸽、蛇、猪”来借指台湾的三大通缉犯。
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生嗔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称为痴。此三者为一切烦恼之根本,荼毒众生身心甚剧,能坏出世之善心,故称为三毒。三毒有正、邪之分,如诸佛净土仅有正三毒,无邪三毒。又《大藏法》数卷十五区分二乘及菩萨各有三毒,二乘者欣求涅槃为贪欲,厌离生死为嗔恚,迷于中道为愚痴;菩萨广求佛法为贪欲,呵恶二乘为嗔恚,未了佛性为愚痴。”



结合影片与佛教的三害来来看,在佛教里蛇对应的是“嗔”,也就是电影里的“香港仔”。“香港仔”其人喜怒无常,不止一次情绪失控愤怒暴走,而且憎恶忤逆,所以影片中香港仔打小美,将小美捆绑起来成为把自己发泄欲望的对象。同时佛教也言“厌离生死为嗔恚”因此,在电影之中“香港仔”也狡兔三窟,有极高的警觉性,绝不在一地停留太久。


鸽子因为其生理特征令其可以无限量一直吃下去,于是佛教中就用鸽子来喻指着“贪”,也就是电影里首害“林禄和”。从通缉犯变为澎湖地区的尊者,其变化之大,地位改变之高按常理而言已应满足,但从电影中可以看到,在林禄和的地下室里那被骗来的钱财之多,之久,可见其一边享受着教徒的信奉崇拜,一边从他们身上搜刮钱财的无休无止的贪欲。而且有意思的是,即使陈桂林带其母骨灰前来,林禄和也断去对母亲的关系,将骨灰放在一边,这与佛教的“欣求涅槃为贪欲”相关,也就是脱去旧有身份——通缉犯林禄和“ 涅槃”为现在的尊者的贪。



至于猪,在佛教里“不从智生”“迷于中道”“未了佛性”也就是其人为痴,是形容其天真、蠢笨,且执(轴),不知佛教“因果报应”而犯下种种恶。结合电影来看,陈桂林之所以辜负奶奶,走向这条道路也正是其“痴”。



首先,便是陈桂林的敢做,因为不知后果,而被黑道老大而驱使要钱;而他完成要债后,老大送了身上那件宽大的垫肩黑西装一直被陈桂林保存(也就是最后一幕小美补好还给陈桂林的那件衣服)这也就算是“痴”,因为老大器重后是陈桂林进一步,要去杀人;道场杀人后,连过四年的逃亡生活,最亲的奶奶被送入养老院,直到最后都没有见一面,而陈桂林不自首的原因仅是“不想看到奶奶在电视上看到我做错事而难过”;其后被医生骗其自首,而陈桂林掷九次筊杯占卜,而连续抛掷九次出现九次圣杯,要其寻求答案,不得不信,又信之后不变卦,也可以见其“痴”(这也与陈桂林在最后给林禄和九次机会相呼应); 而自首前,希望留个名(贪名),希望死后或许可以成 “something”,这成为陈桂林新“痴”。


杀掉香港仔之后,遇到林禄和的邪教众人后一段时间里,开始动摇。林禄和是“贪”,但所收的教众却是“痴”。林禄和的教义是“一无所有也没有什么不好”“能够没有目的的活着不好吗?”“目的是人脑想出来的,必然是关于世俗的”“一味追求世俗的向往,这是愚昧的事情,是所有烦恼的根源”“也许生命的意义,是它根本没有意义”等等,也就是说,林禄和用来给教众洗脑的信条,恰恰就是“戒痴”。这种“戒痴”与陈桂林寻求改变是相契合的,在这里他原本想要“杀三害”留名的目标一下被抽空,放下成为陈桂林新的思考。


但真是如此吗?电影中最有趣的出现了,那便是林禄和要求教众把所有财物和身外之物都进行烧毁,而陈桂林给了身上所有的钱,也给了奶奶留下的手表,来寻求自己的“涅槃”,但恰恰把自己的手枪弹药掩埋了起来,而之后陈桂林用自己看出林禄和的把戏,杀回去拿的也就是这把枪。这本就是在说,对于“痴”而言,其它两害,“贪”与“嗔”是都是其养分,是“痴”的外显也是其内敛。


电影之后所展示陈桂林察觉到这中间的骗局,“涅槃”希望破碎,他分不清哪个是新改变,回应的手段便是“嗔”的暴怒与暴力。尤其是看到还有他认为更痴的教众时,他除掉首害扬名立万的预想已经实现,尤其是他事实上他在杀了林禄和之后,已经走出大堂正下楼梯,听到歌声再起之后又折返回来。出现了一次计划外的大开杀戒。这个缘由可以看作是教众“痴”的执迷不悟,对教众的惩戒,也可以看作是陈桂林鄙视他人的“痴”,面对教众的“痴”还无办法的暴怒,这恰恰也可看到他存在更顽固也更冷酷的“痴”。而这也在电影最后,看出他因为完成“除害留名”的任务而在自首时大喊“我叫陈桂林”时的高兴时,回归的还是贪“死后留名”的“痴”。


另外,对于电影结尾,小美给他刮须时的流泪,可以知道陈桂林正在知道悔恨,这种悔恨可能是对原先“死后留名”的执迷或者是走上黑道这条路的悔恨,也或是对于奶奶的悔恨等。但之后执行枪决神父问有什么遗言时,他回答“我对不起大家,对不起社会”这一句可以看到他的愚钝,因为他留的是空空的悔恨之言,而是非是对重要之人(像是医生、小美都可以看作是陈桂林在现世的还有联系的人) ,这种悔恨的纠缠对他来说或许太过复杂,又被轻轻带过……



对最后场景的一些看法
在《周处除三害》电影中,最为暴力的是陈桂林闯入邪教大堂,在枪杀了“牛头”林禄和之后,教众信徒还在歌唱,于是陈桂林一分钟让教众限时离开后,对未离开的教众一个个开枪,在台版里的时长两分钟,我们可以看到开枪,装弹、开枪、装弹、开枪,直到最后怀有林禄和孩子的女弟子的全过程。在大陆版中这一段被裁剪,仅仅保留一些已点缀,种做法自然让暴力程度减弱,但个人认为,这影响这对于电影里最可怖的认识。


在大陆版中,林禄和曾说“死是咎由自取”,教众迷信盲从而不知,因此当陈桂林开枪时让电影有种节奏,用大特写躲过血腥,镜头被快速切换,让观众不会有负罪感。豆瓣许多评论里会说,这是预防教众再骗人,于是陈桂林的开枪其实有点惩恶扬善的感觉,这会有种“爽感”。



但如果细看,在展示林禄和教众的时候有几个小点,可看到教众的样态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怀林禄和孩子的女弟子,电影之中有许多镜头其实展现或凸显了她们两个其实是有爱情的(最重要的就是女弟子的死亡倒地方向与林禄和相望,这一姿势是经典爱情片的才有的姿态),并非是女弟子单纯被林禄和所蒙骗,而且女弟子在教众中只是起到欺骗、宣传的作用,在电影中小胖的母亲“师姐”自杀事件中,电影给了女弟子一个远远观望有些紧张的镜头,没有上前起哄,这意味着女弟子其实并非“罪该万死”而且还留有善念。


其次,就是小胖的母亲“师姐”,电影较为完整的展现了她入教众其实是被骗、被害的,也因为挂念儿子小胖而不敢反抗,迷信而不害人。这也意味着在教众之中还存在这样的人,他们应该被“杀”吗?


另外,还有给小胖下毒,起哄杀人,给陈桂林钉棺材板的弟子众人,在陈桂林倒数之时就跑了。这中和来看,陈桂林的行为算不上惩恶扬善,反而可以说是滥杀。因此,导演用时长两分钟的时间,用较为“轻盈”的展现开枪,装弹、开枪、装弹、开枪的全过程时,也在告诉观众一种的感受,那就是陈桂林的“恶”的暴力来的简单和草率。甚至我们可以说,林禄和的恶是贪,要赚取教众全部的钱财,而陈桂林就是以一种简单而残酷的私刑来审判一个个教众,他没有把人当人。因此,如果会对最后这一场景的血腥的不适,才是应有的。



最后一些话
当陈桂林俯身在软垫上,最后一次抬起头来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这一方面代表着他这个“最恶”被终结,也算完成了他死后留名的这个“死”,另外一方面他也终于可以从“痴”这个苦中解脱。但是反身而言,这次的解脱也是暴力所执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