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风貌提升篇
农房风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农房风貌提升,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农房风貌整治提升方面,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一是摒弃桎梏,通过创新建造方式为农房风貌提升按下“加速键”;二是巧辟蹊径,借助多元筹措资金打破资金掣肘的僵局;三是留住乡愁,紧密结合本土特色,让每一栋农房都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注脚。
Part . 1
摒弃桎梏开新局
创新建造谱新篇
农房建造方式的创新,宛如一股澎湃动力,为乡村蜕变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告别传统粗放、耗时费力的建房模式,装配式构件、数字化设计等前沿技术纷纷“下乡”,引领农房风貌整治步入崭新时代。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中建科技集团华南有限公司在广州市的迳下未来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首开区项目,采用了全新的建筑工业化概念,用预制建筑构件代替现浇施工,约80%工作在工厂完成。这种建造方式可节省工期40%,减少人工60%,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同时极大降低建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是适合当下农房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在跨领域合作和合作开发运营方面,共计40余栋农房因拆迁指标流转,由村委统筹与驻村企业签订40年长租合约,以新型工业化建筑为载体和契机,巩固了驻村企业、村委和中建科技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力度,为新农村发展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广州市迳下未来乡村
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首开区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广州通过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为农房风貌提升按下“加速键”,茂名则因地制宜采用耐久材料高质量提升沿线房屋风貌。在茂名市深茂铁路沿线农房风貌提升建设项目中,广东中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深入研究天气因素、房屋长时间因雨水冲刷而多处墙体发黑变黄的情况后,采用抗裂砂浆、腻子粉、真石漆等材料提升农房风貌。同时,项目聚焦深茂铁路沿线车站旁、集中连片村庄等沿线关键节点,选取示范点和重点片区,率先对站台进出口、减速带等沿线农房进行风貌提升,以站台为中心辐射延伸周边,推动集中连片提升,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除了建造方式的创新,兼顾美观与实用的创新设计同样重要。深圳市的赤石街道新寨村农房风貌美化提升一、二、三标段项目,由深圳市深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实施,在坡屋顶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兼顾美观与实用。在坡屋顶施工中,项目采用支架外铺设环保材料树脂瓦屋檐的创新设计,不仅有效防止风吹日晒导致的结构不稳定问题,还通过减轻重量、使用环保材料等方式,实现环保与结构安全的双重保障。
Part . 2
巧辟蹊径引活水
多管齐下筹资金
让农房旧貌换新颜,资金是绕不开的关键一环。当下,广东积极破局,摒弃单一资金来源的局限,多元筹措资金,汇聚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各方力量,为乡村建筑风貌蜕变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如何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在广州市从化区重点区域农房风貌品质提升项目中,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公益+微利”模式给出了答案。项目以政府引进帮扶企业作为施工主导,镇村发动村民等筹资参与,充分体现了“村民自筹一点、企业支持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的多元投入模式,极大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项目由政府确定改造方式,采用真石漆和墙漆工艺,对于纳入“低保”“五保”的人群,由政府全额保障改造资金。帮扶企业先行投入资金改造,目前累计投入施工班组120余个、工人1700余名,最多时同步施工农房超过500栋。
镇村还积极动员村民参与改造,发动村民自行筹资建设,累计筹集村民资金超过3000万元。与此同时,乡村建设工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000栋农房中超过80%使用本地脚手架班组,另有大量本地乡村建设工匠被企业聘用于现场施工。
此外,阳江市和深圳市的项目在资金筹措上也各有特点。在阳江市阳东区的“绿美阳江+宜居城乡”风貌带提升建设项目中,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采取“微利+公益”形式帮助解决资金问题,充分利用央企助力政策支持,全面推动阳东区农房管控风貌带建设,不仅改善乡村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在深圳市赤石街道新里村美丽圩镇典型村打造项目中,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以公益性的形式实施帮扶,帮扶金额1200万元,采用整村推进模式,开展农房外立面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
Part . 3
追溯根源寻旧韵
深耕乡土凝特色
漫步乡村,那些或古朴或精巧的农房,正唤醒着人们心底的乡愁。在旧屋新颜转换间,建筑业企业秉持对乡土文化的敬畏,深挖本土特色的砖石瓦砾,在焕然一新的乡村画卷里,通过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设计、墙绘等方式,留住那一抹浓浓的乡愁。
就地取材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可保留乡村原始韵味,彰显特色风貌。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新寨村农房风貌美化提升一、二、三标段项目的改造设计过程中,深圳市深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调研了潮汕地区的传统民居元素和文化特色,将这些珍贵的本土文化资源融入设计方案中,保留了潮汕本味。在改造设计中,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房风貌指导图集的田园型农房风貌类别,巧妙增加装饰性的窗框线脚,潮汕特色风貌得以彰显,既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整个村庄披上了新衣。在施工过程中,精选新型材料和节能环保材料及施工技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先,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作为本土特色的展示,乡村的墙绘亦蕴藏着乡村风貌的精髓。在东莞市的清溪镇铁场村老旧房屋风貌提升工程中,中建五局(东莞)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以统一的规划设计和风格色彩,对铁场村连片农房进行外立面翻新、修缮破损房屋,为农房披上新衣,提升了村民的居住品质,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同时,还结合农村特色,以“红、古、绿”三色为主基调,为铁场路沿街建筑立面绘制精美墙画,展现了党的光辉历程、铁场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乡村风貌的全面提升与特色彰显。
此外,施工采用外墙防水防晒涂料,以适应广东地区的气候特征,建造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节能、环保等理念,完美融合到铁场村的原有风格中,最大限度提升村容村貌,获得村民的广泛认可。
东莞市清溪镇铁场村
老旧房屋风貌提升工程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风貌的整治提升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新里村美丽圩镇典型村打造项目,通过墙绘、景观小品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英歌舞及深汕本地农耕文化的墙绘设计,既展现了地方特色,又寄托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里村借此契机,发展美食、餐饮、民宿等多元化业态,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
新里村美丽圩镇典型村打造项目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供图)
同样得益于风貌整治提升的还有阳江市。在阳西县“绿美阳江+宜居城乡”风貌带提升建设项目中,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彰显儒洞镇“红色儒洞”和沙扒镇渡头红色文化,助力东水村旅游业发展。该项目实施沿线农房风貌管控工程,各类设施既能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又能为程村的美丽景观增添光彩,农房风貌不断提“颜”增质,告别“素颜”,迎来“美颜”,切实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文/赵文霞
◎ 编审:左国兰
◎ 美编:杨榆洁
◎ 出品:广东建设报全媒体内容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