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市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多、情况复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难、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难等突出问题,通过盘清家底、盘活资源、盘牢底线,推动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和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促进共同富裕打牢基础。全市2017年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达1452个、占比81.5%,到2024年11月底,全市1780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10万元及以上,其中:50万以上村183个,集体经济成员年均分红5000万元以上。安康“三联”工作机制、“国企带镇村”和乡村建设公司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法分获省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示肯定,“三联”和乡村建设公司做法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国企带镇村”模式被评为“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市农业农村局等9个单位被省政府表彰为“2023年度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01

多种渠道,盘清集体家底

农村集体“三资”构成复杂,既有资金、实物、资源,又有流动资产、不动产,还有各类支农资金、项目投入以及集体收入、筹资捐资收入等,通常是内行说不明、外行查不清。安康市下决心摸底盘清来源渠道、存在形态、经营方式、风险隐患等,分门别类夯实规范管理基础。

“六查”并举明底数。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情况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排查摸底,重点了解财政资金拨转投转股、村集体资源资产清产核资后资源变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出资入股、村村联合出资入股、其他合作社或企业等经营主体投资参股等来源渠道,通过查资金入股占比、查资金用途投向、查财务管理现状、查市场经营主体为村集体分红、查村集体兑现村民收益、查财务公开情况,以纵深推进“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合同清理规范,全面盘清“三资”底数。2023年底全市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达292.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量达71.39亿元,非经营性资产220.74亿元;清查登记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2597万亩。

八种类别建台账。2020年12月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安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按照固定资产、资源性资产、扶贫资产、农业资产、在建工程、待界定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八大类别,对排查的资产点位、结构、用途、经营状况等12项指标,逐村逐笔逐项登记造册并录入监管平台,让每笔资源资产资金来源清楚、权属明晰、账实相符。今年7月,及时接入“陕农经”平台,无缝、高效、平稳录入资产卡片6.43万份,价值200亿以上。同时,建立“三资”管理动态清查管理制度,每年度清查盘点“三资”情况,确保“三资”底清账明、数据真实可靠。

银农直连管收支。在“安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创新设置“银农直连”资金结算版块,推行村集体资金“收支两条线”财务信息化、非现金结算管理,资金使用需在“银农直连”平台提出资金支付申请,平台审核后在线直连银行系统实现线上支付,并自动生成资金支付凭证入账,实现村集体经济资金收支无缝隙联批联审、快捷高效、有据可查、公开透明,让支付行为看得见、说得清、理得顺,有效防范了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维护了农民群众和集体利益。至目前,“银农直连”系统累计监督村集体资金支付业务4.2万笔,审批资金27.9亿元。

02

多元方式,盘活资源资产

将全市1780个村划分为山区类、川道类、城郊类三类,按照各村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产业条件,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灵活方式,最大化盘活利用资源资产,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三联”共建协同发展。创新建立以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为核心的“三联”工作机制,按照“大联小、强联弱、川联山、近联远”思路,打破地域、村域限制,选定94个党组织建设好、带头人能力强、产业发展优的村党支部为联建主体,分别与472个地缘相近、产业相关、人文相亲的村党支部,构建7个基层党委、89个党总支下设若干产业链党支部的区域化党组织,共同开发和盘活利用农村各类闲置资源资产,实现村村从“单兵作战”向“协同抱团”、产业发展从“弱小分散”向“集约经营”、资源配置从“粗放无序”向“精准高效”逐步转变。如:汉滨区忠诚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周边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联建,累计流转土地8800亩,组成蔬菜产业化联合体,让1万余名群众人均年增收800多元,带动10个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500万元以上;宁陕县海棠园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周边7个村进行联建,联合山水文体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闲置资源资产,每年享受分红20余万元,带动100余名农户年增收2万元。

国企引领带动发展。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入股县属国企,按照“国企做两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做中间”模式,着力补齐农业产业链发展短板。如:汉阴县以县乡村振兴集团为“龙头”,对全县农产品实行产品收购、标准、包装、销售、品牌“五统一”,并高标准建设京东物流陕南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构建以国企为核心的产、供、销一体化富硒产业发展体系,带动89个村分红348万元、40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2500余元。

乡建公司服务发展。积极推行由村级组织作为实施主体,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建立村(社区)干部奖励报酬与发展成效挂钩机制,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如:平利县11个镇组建12家乡村建设服务公司,2023年业务总收入实现8971.17万元,盈利1240.4万元,村集体分红462.63万元,吸纳带动群众就业3991人,发放劳务工资2500余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四是优势区域率先发展。针对城中、城郊村优势区域,村集体经济组织将1.76万宗,197.43万平方米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通过租赁、资产参股等多种方式,用于建设新社区工厂厂房、人才公寓等,增加集体经济组织收入9800万以上。如:汉阴县城关镇中堰村利用闲置宅基地新建新竹人才公寓32套、1000平方米室内篮球馆,年租金收入达40余万元,村集体年收益突破200万元;高新区罗家梁村集体将闲置厂房租赁给市场主体,年租金收入达320余万元。同时,各村持续深化与苏陕协作、中核集团、陕煤集团等中省帮扶单位合作联建,带动集体经济年收益平均达到20万元。

03

多位一体,盘牢监管底线

市县两级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农业、水利等部门多方联动,构建镇村和行业部门日常监督、纪检监察专项监督、审计部门审计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等多位一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责任体系,彻底改变过去多头管、交叉管、重复管却难以管到位的现象,重构条块分明、职责清晰、执行有序的严密监管网。

上下联动强化日常监督。镇、村每月对村集体经济管理运营情况自查,按照监管职责自下而上将自查结果逐级分口反馈财政、农业农村、水利等县级行业部门;县级行业部门每季度组织开展联合督查,自上而下对镇村自查问题整改情况和村集体经济规范运行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并及时向其他行业部门通报信息,助推联动监督,形成线索联合研判、问题整改联合推进、廉洁风险联合防控的监督合力,上下联通、一体构建集体经济“三资”监管闭环。

组团交叉强化专项监督。纪委监委采取“机关室部+派驻纪检监察组+镇纪委+行业部门”组团交叉检查方式,破解基层熟人社会干扰的难题,定期对职能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镇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村级党组织落实民主监督责任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同步公开“信、访、网、电、微”渠道受理群众举报,发现和从严查处违规使用、侵占挪用、不分红或少分红等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问题,并以监察建议书等形式提出具体工作建议。

“三环贯通”强化审计监督。探索构建跨镇办交叉审计、县(市、区)镇联合审计、县(市、区)提级审计的多层级联动审计监督体系,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坚持审前、审中、审后“三环”贯通,严密防、查、改各项措施,以审计监督工作闭环促推效能提升。2023年以来,先后实施审计监督项目1080个、揭示问题3360个。

定期调度强化多方监督。组织、财政部门牵头,会同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定期调度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人大、政协定期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运行情况调研,健全完善“小微权力”清单,持续推动“三资”管理运行科学化、规范化。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追缴收回资产1.7亿元,收回土地4.9万亩,整治整改财务管理不规范村269个;追回侵吞、挪用、截留、套取集体资金103.76万元;整改白条入账、无票据入账、抵顶发票入账等支出不规范账务 26.53万元。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183件。

(作者: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