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具身智能主要是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分出来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在应用到真实世界的时候给它加一副身体,让它和真实的世界做交互,去运动、去感知这个世界,然后做反馈,只要是这样的系统,都可以认为它是具身智能。典型的具身智能包括低空经济领域的无人机、自动驾驶的汽车、机器人。”

星忆科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MBA具身智能俱乐部副主席宋博在《中国经营报》线上直播零观汽车特别节目“2025年汽车‘破卷’之道”中分享。

据宋博介绍,清华MBA具身智能俱乐部立足于清华经管的MBA,链接具身智能相关的人才、技术、企业等相关资源,通过定期开展大咖的讲座、专题研讨、企业参访等活动,帮助从事具身智能的人士链接有价值的资源。

从闪亮CES2025,到搅动资本市场,再到巨头纷纷入局,以及数十家企业争相释放量产信息……2025年伊始,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高涨。

在众多玩家中,具有天然技术优势的汽车行业对具身智能机器人产生极高热情。2024年世界500强中有8家中国车企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迎来了重磅级玩家——广汽集团。广汽集团发布了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全身有38个自由度,GoMate能够精准控制动作、精确导航定位,还具有灵活的自主决策能力。

“现在车企纷纷涌入具身智能领域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一个是技术相通,汽车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是相通的,均涉及感知、规划、控制。第二个是供应链上相通,做具身智能的很多企业也会用车机芯片。车企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自己做一些芯片,包括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所以在供应链上可以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以比较好的成本优势进入这个市场。”宋博分享,“未来,具身智能很有可能会成为车企的第二增长曲线,对车企塑造‘创新’的品牌形象预计会产生不小的帮助。”

记者关注到,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汽车行业的当下,多家车企对外宣布转型目标是成为一家“AI公司”。

中国造车新势力“销冠”理想创始人、CEO李想在“2024理想AI Talk”活动上宣布,理想将AI作为未来的核心战略。理想的AI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增强能力阶段、成为助手阶段、硅基家人(Agent)阶段。李想认为,未来的理想要做的不仅仅是汽车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

小鹏董事长、CEO何小鹏在公司2025年开年内部信中表示,未来10年是AI的时代,AI的发展浪潮趋势会比移动互联网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没有人能打败趋势,AI也会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小鹏目前在AI领域处于行业引领者的位置,未来10年,我们要把小鹏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的AI汽车公司。”

新能源汽车赛道领头羊特斯拉CEO马斯克更是多次强调特斯拉不是单纯的汽车或者新能源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

而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了车企们做AI公司的切入点。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外车企接入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的方式有四种:自研、合作研发、投资押注、合作探索落地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8家车企接入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

宋博认为,具身智能未来两个重点发展方向是机器人和车。机器人方向又可以分为人形、非人形两类形态。

“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人形’。实际上,从1959年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诞生到现在这个目标都没有变过。当时它的两个演示场景,就是一个机器人做咖啡,一个机器人自己装配自己。机器人自己装配自己,就是人形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这让机器人的边际成本趋近于材料成本。这样就能创造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在通向最终目标的过程中,还有另一个方向,就是基于场景打造‘商业化产品’。在工业领域,制定针对涂胶、上下料、检测等各种环节的特定机器人解决方案。在家用领域,打造做家务的机器人。”宋博表示。

对于具身智能行业前景,宋博非常看好。“对于具身智能,我充满信心。在我看来,不管是新能源企业还是具身智能整体大领域,正处于时代关口。过去,是以房地产为支柱去拉动经济,现在要以创新驱动去拉动经济。美国经济核心引擎是AI,中国是特色制造业。未来,中国经济引擎一定是‘制造业+AI’。‘制造业+AI’是什么?就是具身智能。这是我完全投入,投身具身智能的原因。”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