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县城里头,有那么几个岗位,听起来挺风光,挂着正科的头衔,但实际上,却是“有名无实”,干得多,回报少,有时候还可能给自己找不痛快。

首先,咱先澄清一下,虽然这几个单位的一把手权力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某些老大难副科,为了解决正科实职,他们还是非常想去这几个单位的。

只不过,这是他们纯粹为了解决正科,或者为了当上县直单位一把手,并不是他们看重这些单位的权利。

一、民宗局局长,这名字听着就挺特别的。他们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保障信教的乡亲们能正常活动,同时还得防着那些极端的想法,让各方都高兴。可这事儿哪那么容易,就像走钢丝,得小心翼翼地在宗教团体和政府之间找平衡,一不小心,小事儿也能变成大事儿,弄不好就得背锅。平时没人注意,一出事儿,第一个就被推出来。



二、科技局局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像是县城里的科技先锋。但实际情况,县城里科技资源少得可怜,创新氛围也淡,他们就像是空中楼阁的守护者,天天跑项目,累得半死,结果能拿到手的资金也就那么一丢丢,做了也看不出啥成果,不做又要挨批评,真是两头不讨好。

三、档案局局长,那就更别提了,简直就是被遗忘的角落。整天跟一堆纸打交道,繁琐又枯燥,还得有超人的耐心。他们说话的分量轻得跟羽毛似的,工作环境也一般,但就是这样的岗位,却默默守护着整个县城的历史记忆,你说冤不冤?

四、气象局局长,这活也不好干。天气预报,大家都盯着看,可万一不准,那骂声就像雨点一样砸过来。县城的气象设备旧,技术也有限,他们已经尽力了,但外界哪管这些,只要预报有误,就等着挨骂吧。

五、地震局局长,那就更别提了,平时没人记得,地震一来,才想起他们。他们得监测地震,可县城的设备和技术都不行,群众对他们误解深得很,总觉得他们平时没事做,地震来了才知道。其实他们心里苦。

六、县志办主任,这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编县志,听起来挺有文化,实际上累得要死,还得收集资料、整理、编纂,费时费力。成果出来了,也就摆在那里积灰,没人关心。你说这活儿干得有啥意思?

七、还有文联主席,他们得推动文化艺术发展,可县城里文化艺术哪有市场?没资源,没人支持,全靠情怀撑着。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干着没人喝彩的活儿,你说这得多难?

这些岗位,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职无权,活儿没少干,成绩却难出。

在咱们县城这个看重实权和实绩的地方,这些局长的位置,就成了大家都不想碰的冷衙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