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只有开水才能泡茶吗?”
“泡茶时茶叶的分量怎样才能不‘毛估估’呢?”
“茶具太烫了,该怎么办呢?”
在《云海茶创》校本课程中,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梅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探究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科技与传统茶文化在他们的想象力和实践中交融,产生了无限奇妙的化学反应。
作为《云海茶创》课程中心组的成员,徐珺老师和石卫萍老师全程参与了课程的设计、研发与实施。 她们讲述道,精心打磨这门课程的这两年,就像一次次“破茧”的过程——不断推翻、反思、重建、再尝试。
孩子是舞台主角
老师们更多做“引导者”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他们兴奋不已,一回去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第二天还主动向我们提议上这门课”,翻开《云海茶创》的课程手册,一幅幅色彩丰富的漫画首先映入眼帘,目录页清晰列出了八个课程项目所探讨的问题:“新手如何快速辨识茶叶? ”“泡茶只能用开水吗?” “怎样让茶饮料既好喝又健康?” …… 这些问题从何而来呢?
在研发阶段,老师们通过全校范围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孩子们关于喝茶的各种问题,整理出高频词汇,并对最常见的问题进行整合与传达,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问题情境漫画:难道只有开水才能泡茶吗?
每次的课堂氛围都非常好,石老师笑着说:“这或许是我职业生涯中说话最少的一门课。 孩子们都太有想法了! ”在八个课程项目中,孩子们自主设计识别茶叶的程序、进行泡茶水温的科学实验、就中西茶具的防烫功能展开辩论…… 孩子们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此外,课程手册也成了孩子们自主探索的“宝典”,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校外空间,深入探索茶文化。
《设计防烫茶具》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介绍自己团队的设计成果
看着孩子们好奇认真的样子,石老师很欣慰:“对他们来说,35分钟的课堂时间太短了,他们真的非常喜欢! ”
文化+科创
他们如何做好“融合课”
华理梅陇实验学校是上海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云海茶创》已是学校茶艺校本课程的4.0升级版。 学校早在2004年便开设了《少儿茶艺》课程。 2010年,《快乐茶世界》融入了更多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性活动。 2019年,《茶科技初探》特别推出了“茶宝宝玩转水立方”活动,专注于茶水和茶盒的制作研究。 2023年3月,在徐珺老师的推动下,闵行区区域共建共享的“创系列”课程计划被引入学校。 老师们与区域STEM中心紧密合作,整合以往茶艺课程的项目要素,并结合新时代的科技和工程设计,经过两年的不断尝试与研发,《云海茶创》课程正式发布。
有人或许会问,传统茶文化与科技,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如何融合? 其实,四五年级的孩子对于科学和人文的界限感知并不那么绝对,他们喝茶品茶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会产生“开水的定义是什么? ”“哪种水温最适合泡茶?” “一定要用开水吗?” 等等奇思妙想,并想知道答案。
《云海茶创》正是做好了人文主题与科技实践的融合。在丰富的课程项目中,孩子们将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融入泡茶小程序、绿色未来创意茶包、茶展会logo等设计中,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文化,为传承和发扬这一中华民族瑰宝贡献力量。
孩子们原创设计的茶展会logo
另一方面,《云海茶创》课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揭开生活现象的神秘面纱,了解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针对茶是否泡开的问题,孩子们深入探究不同水温对泡茶效果的影响。每种茶叶都有其最佳冲泡温度,从滚烫的开水到温和的低温水,每种选择都能带来不同的风味体验。这既是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实践。
孩子们进行泡茶水温的科学实验
此外,孩子们还用糖度计测量茶饮料中的含糖量,面对烧杯中具象化的糖,他们深刻认识到高糖饮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老师带着孩子们探究寻找糖的替代品,研发自己的茶饮料。许多孩子在这节课后开始尝试调配各种奶茶。抽象的原理和数据再次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一杯茶,就这样架起了生活经验和数理规律之间的桥梁。
扎根生活
用好“问题收集器”
在课程手册中,每个项目末尾都设有一个“问题收集器”,专为孩子们预留空白版面,以便他们课后记录自己的新问题。在试点阶段,学生们提出了众多问题,于是老师在增设了“问题收集器”栏目,收集完学生的问题后,手册末尾还设置了“问题过滤器”,全班讨论筛选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再由老师在后续课程中提供“售后支持”。历经几轮课程,老师们还能根据孩子们的问题汇总,对课程进行迭代更新。
“问题收集器”的设计,正是《云海茶创》课程从研发至实施全过程的生动写照——它扎根于孩子们的生活中,以他们的想象力为养分,不断成长,终将枝繁叶茂。“孩子们总能超越我们的预期。起初,我们或许会质疑他们能否胜任,但他们总能带来惊喜,展现出丰富的创意。”
华理梅陇实验学校的小小茶艺师身着典雅的服饰,娴熟地演绎泡茶流程
一杯好茶还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审辩思维和艺术创作的种子。在“一次性纸杯是否环保”的辩论中,孩子们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通过旋转木马式的互评,孩子们学会了客观看待他人的优缺点,同时也反思自身,找到新的思路和改进方法;在“茶展logo”设计课上,孩子们根据学校当年茶展会的名称,设计出属于自己的logo,并有机会被学校茶展会选用,收获满满成就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在互动长廊上,学生向来客介绍茶文化
在两位课题老师看来,《云海茶创》所追求的,并非学生提交的作品多么完美,而是他们经历整个过程的成长—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面对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并逐步解决。这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能力。
供稿: 梅小萱
编辑:石思嘉
初审:岳顺顺
复审:姚怡莹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