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建军伊始,由于管理经验不足,指挥体系不够顺畅,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的称呼比较混乱,先后叫法有中央军事部、军事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等。
尤其是中革军委存在时间非常长,因为共产国际的人事干涉,还有党内的思想并不统一,甚至连顾顺章、张国焘、博古等军事能力不行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机构,因此,中革军委并不具备代表性。
直到1937年8月22日的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革军委,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军委,由此,我党才形成较为稳定的军委班子,较为顺畅的军事指挥体系得以构建。
十大元帅,是我军的最高军衔,军人能够成为元帅是军中最高荣誉。我们要分清楚元帅和大将的区别:元帅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这是属于国家层级的荣耀,不仅仅只是指军事人才了,具备政治范畴的意义;大将全称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大将以下的军衔更是如此),指的仅仅是军事范畴的军衔。
因此,元帅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可以说,十大元帅对于“政治建军”性质的解放军来说,他们是最豪华的军事指挥团体,代表着我军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最高造诣。但由于种种原因,十大元帅进入军委班子的先后顺序不一样。
朱老总、彭老总、叶帅、林总、贺老总、刘帅、徐帅这7位元帅在1937年就进入军委班子了;陈毅元帅、聂荣臻元帅则是在8年后的1945年成为军委委员。
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罗荣桓元帅从秋收起义就跟着毛主席了,而且军政双优,各方面都贡献巨大,为什么一直延迟到1954年9月才入选中共中央军委名单呢?我们要知道,这比1937年第一批进入军委名单的元帅,已经迟了足足有17年之久了。
一、罗荣桓元帅虽然是地方大员,但很快要去东北协助林总
罗荣桓早在1943年3月,就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
到1945年,仅仅2年时间,山东军区发展出5个军区,22个军分区,3个教导团,18个独立团,24个基干团,4个独立旅,2个支队,1个海军支队,113个独立营(县大队),800多个区中队,115师初期就一个师,《聂荣臻回忆录》《罗荣桓传》都有说,兵力人数为15500人,但现在总兵力将近27万,成为当时我军兵力最多的军区,正规军人数占人民军队的三分之一。这一功绩,罗帅功不可没。毛主席盛赞:“山东换了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1945年6月,罗帅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可以说,按照罗帅独当一面地位和贡献,入选军委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彼时,我党将原来的“向北防御, 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 改变为“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方针,要重点发展东北。拟从山东、华中地区抽调10万部队前往东北,罗帅则是作为山东军区核心人物,要率队前往东北的。
中央已经打算让林总作为东北军政的一把手了,罗帅主要是作为辅助的身份,因此,不太适宜让东北地方上的两个人同时进入军委(其他地区没有这个先例),只有暂时委屈罗帅,让“101”的林总做军委委员更为合适。
二、陈毅接替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再次成为军委委员
罗帅带领山东军区6万多人到达东北后,中央让陈毅元帅前往山东主持工作,新四军立即转移到江北,补充山东地区因抽调兵力而造成的亏空。
此时,山东根据地的军事一把手则变成陈毅了,一般来说,大军区的军事一把手都可以成为军委委员的。聂荣臻元帅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于是他可以在1945年成为第二批的军委委员;同样,陈毅元帅是山东军区司令员,自然也可以进入军委班子。
可以说,如果罗帅不去东北,以他山东党政军“一把手”的身份,是完全有资格入选军委。但罗帅深知抢占东北的重大战略意义,选择坐着担架去东北协助林总!
从这一方面看,罗帅确实没有辜负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