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日照市颗粒加工厂,筹建于1974年,属于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工业局,1985年5月县改市后,隶属于市轻纺工业局。
厂址位于日照市日照镇后楼村即今东港区日照街道后楼村。
经过十余年发展,当年的颗粒加工厂占地面积25987.7平方米,建筑面积5331.8平方米。
拥有固定资产66.8万元,流动资金6万元。
企业的主要设备共十余台套,其中,颗粒加工设备两套,锅炉、电力变压器各2台,车床、钻床、榨油机各1台。
企业下设5个科和3个车间,即业务科、财务科、生产科、供销科、储运科;颗粒加工车间、修理车间、锅炉车间。共有职工46人。据1985年统计,完成产值64.23万元,实利润19.9万元。
1974年,县颗粒加工厂在日照镇后楼村原城关窑业社旧址上筹建,占地面积1098.03平方米。
当年,拥有固定资产17.36万元,流动资金3万元.完成产值31.78万元,实现利润0.83万元。
自建厂始至1982年,该厂生产主要依赖外贸部门的包供包销。
至1982年末,外贸部门撤销原料供应计划,该厂生产经营濒临绝境。1983年,全部工人被迫停产停工放假。
1984年,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整顿,重新组建领导班子。在车间实行按产计酬,工资奖金浮动的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
同时,通过走出去,自己采购的方式,解决原料短缺问题,企业起死回生。
当年完成产值69.83万元,实现利润0.91万元。
1985年,该厂同省、地外贸部门合资成立"黄海联合开发公司",由过去的单一加工型企业,变为"饲料加工、养殖、贸易、仓储"的工贸结合型经济实体,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据《后楼村志》记载:
1956年,爱国社窑业社,俗称后楼窑厂在后楼村北约半里路建立,与当时的县劳改队相邻。
窑厂属爱国社10个村公有,厂长是后楼人滕智明。工人从各村抽调,后楼村工人占多数。当时机械化程度很低,几乎全靠人力操作,劳动强度极大,但生产效率很低。
到1958年,后楼窑厂归县工业局管辖,改名为日照县砖瓦厂,部分工人转为正式职工。
1959年,因为泥源太少,县厂转到山庄,后楼厂改为城关窑业社,生产少部分砖瓦。
1970年,厂长李茂泽又从事化工,生产硫化碱。
1977年,改称颗粒加工厂,用树叶加工颗粒料,出口日本,后又改成黄海贸易公司,经理张善会,专做地瓜干出口生意,曾一度红火。
后外贸生意冷落,厂子无力支撑,被市尧王酒业兼并,现厂址被改建成生活小区,冠名"尧王花园"。
以后的变迁,未见公开资料,不再述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