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作为成功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乙巳蛇年春节承载了更深厚的文化意蕴,延长至8天的春节假期也让大家有更多与家人团聚、共享欢乐时光的机会。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进行的一项有1337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今年春节,64.9%的受访者考虑来一场年味儿旅行,86.1%的受访者愿意尝试一些新的过年方式,68.4%的受访者想体验一些非遗项目或民俗活动。


跟着年味儿去旅行

来自浙江绍兴的90后李莱拉是一名旅游博主。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李莱拉就来了一场“非遗文化游”,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西溪南古村落里感受了多样的民俗活动。那时新年还未至,但古村落的年味儿已经很浓。夜幕降临后,鱼灯夜游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各式各样的鱼灯璀璨夺目,与两边的焰火交相辉映,照亮了整个村落。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观看丰富的民俗表演,还能亲手参与鱼灯制作,体验玩转非遗的乐趣。“鱼灯的制作工艺精湛,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创新。在夜色的映衬下,人们舞动着鱼灯,有一种温馨的氛围。”每每想起在西溪南古村落的夜晚,李莱拉都会沉醉在鱼灯夜游会带来的梦幻般的意境中。

今年春节,来自武汉的90后余欣悦打算和全家人一起去潮汕地区感受传统年味儿,在她的计划中,吃潮汕美食、看游神表演、一睹英歌舞的风采是必须要“打卡”的项目。虽然还未出发,但余欣悦和家人已经跃跃欲试,各种美食攻略、摄影器材都已准备就绪,为了让年味儿更“出片”,余欣悦计划带上之前购买的马面裙,让传统服饰和传统民俗来一场“文化碰撞”。

调查显示,今年春节,64.9%的受访者考虑来一场年味旅行。交叉分析显示,在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中,90后受访者的这一比例最高,为72.9%。在受访者的所在地方面,一线城市受访者的这一比例最高,为72.3%。

在浙江绍兴,中国黄酒博物馆、鲁镇社戏等近来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参与策划相关旅游路线的浙江原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池慧玲表示,春节申遗成功后,人们“跟着非遗去旅游”的需求越来越火爆。“非遗+旅游”打破了传统旅游模式,将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能够亲身感受和学习丰富的非遗知识,有助于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更多的人通过旅游接触到非遗项目,了解到非遗背后的故事,激发了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七成受访者想在春节体验非遗项目或民俗活动

早在小时候,来自山西运城的95后唐思影就喜欢在春节和一家人看当地的社火表演。在她的记忆里,奶奶总是起得特别早,给她准备好新衣,借邻居的三轮车带她去县城看演出。如今,每到春节,她家乡的社火表演还是年复一年的热闹,踩高跷、转花灯、敲锣鼓、耍狮……带有不同村子特色民俗的方阵穿梭在县城的街道中间,前来观看表演的人们把街道围得水泄不通,场面十分喜庆。今年春节,她希望和父母再看一场年味儿十足的社火表演,在热闹的氛围中和家人一起感受团聚的快乐。

“我从小就爱看迎神,特别是在队伍最前面开路的英歌舞,它的鼓声和敲槌音、服饰和脸谱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00后陈淳儿和很多当地的孩子一样,从小就是在浓厚的英歌舞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后来她选择成为一名民俗摄影师,用相机将英歌舞的美向更多人展示出来。不仅如此,她还在2024年8月正式成为了一名英歌舞队员,加入到了传承非遗的队伍中。

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将至,陈淳儿觉得潮汕地区的年味儿更浓了。今年过年,她决定留在老家和英歌舞的队员一起创作拍摄,展示英歌舞的美。未来,她还计划用更多的形式展示英歌服装、头饰和脸谱,和盲盒的商家合作推广,让非遗英歌舞以更加潮流的形态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中。

来自北京的95后王锐驰觉得,相比于观看演出,如今年轻人更希望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互动。她觉得,能动手体验的非遗项目更受年轻人的欢迎,比如剪窗花、画糖画或线下体验民俗活动,“在春节这种阖家团圆的日子,会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动手体验非遗就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活动。”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86.1%的受访者愿意尝试一些新的过年方式,交叉分析显示,90后受访者这一比例最高,为90.5%,其次是80后(84.2%)、00后(83.0%)。具体来说,68.4%的受访者愿意亲身体验一些非遗项目或民俗活动,67.8%的受访者想参与线上春节文化活动,如云庙会、在线灯谜会,61.0%的受访者会购买和体验国潮元素的春节装饰品、服饰等。其他还有:利用新技术体验传统年俗,如虚拟舞狮、在线制作电子春联(50.8%),参加本地的“村晚”(23.4%)等。

受访者中,00后占14.5%,90后占49.7%,80后占29.2%,70后占5.5%,60后占1.1%。一线城市受访者占32.0%,二线城市的占38.7%,三四线城市的占21.4%,县城或城镇的占4.9%,农村的占3.0%。

(除池慧玲、陈淳儿,其余受访者均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