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岁末年初,25岁的甘肃东乡族姑娘牟小花迎来两件喜事:她购置了自己的第一辆小汽车,开启有车族上班的新生活模式;再过几天,她将与相恋多年的男友步入婚姻殿堂,完成终身大事,开启人生新旅程。

“以前做梦都不敢想,我们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谈及家乡的发展变迁,牟小花十分感慨。牟小花的老家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车家湾乡,那里山大沟深、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她家所在的段岭村更是全乡最为偏远的村落。过去,村里的老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过得很清苦。“读书,是我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牟小花从小在心底立下志向,凭借不懈努力,她考上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就读会计学专业。2021年大学毕业后,牟小花求职时看到家乡企业的一则招聘信息,让她眼前一亮,新建成的达板镇产业园里,有企业在招聘员工。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精准扶贫成果,助力欠发达民族地区持续健康发展,自2019年起,临夏州在东乡县推进沿洮河经济带建设。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沿河沿川地带,建起一座集移民搬迁、市政建设、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城镇,众多现代企业落户洮河之滨的东乡县经济开发区。

为响应东乡县的号召,在东西帮扶协作机制的推动下,由厦门市国资委控股、临夏州创业者参与的厦临公司入驻产业园,创建回香斋食品公司,公司就近招聘员工,带动群众增收。


回香斋食品公司青年员工在做网络直播销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富春/摄

牟小花第一时间前去应聘,正好公司需要会计人员,她顺利入职。公司员工大多是来自周边山区的年轻人,为了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公司修建了宿舍、食堂和职工活动室,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回香斋食品公司,牟小花从基层岗位干起,3年多来,她做过库管、出纳、会计,如今成长为公司的财务主管,月收入从刚入职时的3000元涨到了5000多元。这几年,达板镇新城镇建设全面发力,建成很多现代化小区,牟小花和家人商议后,就近购买了一套楼房。

“过去,我从未想过咱们东乡山区能建起现代化的城镇,引入这么多现代企业,让咱山里人在家门口就能上班。”面对未来新生活,牟小花满怀信心。


回香斋食品公司负责人在介绍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富春/摄

和牟小花一样,今年28岁的甘肃天水男孩周祖辉大学毕业后来到东乡县。

2019年7月,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周祖辉入职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随即被派往东乡项目部,投身东乡经济带建设浪潮,一干就是5年。

为响应临夏州推动脱贫攻坚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中央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施工等方面的优势,2019年4月,中铁二十一局承建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易地搬迁开发项目,项目涉及市政、住宅、学校、医院、水利、工业厂房等多个领域。周祖辉清楚地记得,初到项目部报到时,看到项目所在地达板镇还尽是大片的玉米地和沙石滩。“要在这样荒芜的土地上建设现代化的城镇和产业园,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周祖辉和同事们迎难而上,夜以继日地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中铁二十一局东乡项目部汇聚了一批青年骨干。80后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付强,带领团队深入调研,集中攻克一个个施工难题。与此同时,临夏州、东乡县有关方面强化保障措施,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在各方齐心努力下,东乡经济带建设创造了奇迹:首批易地搬迁住宅半年封顶,一年后交付使用;配套的小学、幼儿园、中学同步建设,首批移民入住后随即投入使用;产业园建设也在同步推进,随着住宅小区的陆续建成,产业园投入使用,大量山区移民实现就近就业。“这是涉及东乡县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我们集中全公司精干力量,下大力气赶工期、保质量、促进度,确保各项建设顺利推进,东乡经济带建设项目真正成了造福一方百姓的民心工程。”中铁二十一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望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住宅小区、一个个人头攒动的工厂车间、一排排美观整齐的校舍,周祖辉心里充满自豪。“在这里我贡献了知识和力量,见证了奇迹的发生,也收获了成长和进步,这是一段永生难忘的奋斗岁月。”他说。

2020年,东乡县历史性地甩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此同时,随着全县山区移民大规模搬迁入住,洮河之滨新建成的达板新城镇人气兴旺、充满活力,全新的生活模式正在形成。30岁的东乡族妇女马哈尼佛,是第一批从大山深处搬迁到达板镇移民安置小区的居民。起初的4年,她的3个孩子,一个在上幼儿园,两个上小学低年级,马哈尼佛将全部精力放在照顾孩子上。

去年秋季开学后,孩子们能独立上下学了,在镇上从事公益岗位工作的丈夫,有时间照料家人生活起居。于是,马哈尼佛来到产业园做起产品包装工作。每天清晨,她和孩子们一同出门,去厂区上班;傍晚时分,再与孩子们一起回家。一个月下来,她能有3000元的收入。

如今在工厂里,马哈尼佛经常参加各种培训和活动,学到不少新知识。“整个人的状态都在变化,感觉越来越有活力了。”她说。


在东乡县达板镇经济产业园务工的移民群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富春/摄

52岁的何布拉和家人,从20多公里之外的龙泉镇何汪村搬迁过来,如今住在14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安置房里。何布拉以前是个小包工头,常年带着一帮工友在各地奔波,很少有时间待在家里。如今,儿子顺利就业,何布拉将更多精力倾注在培养孙子上。

“我们搬到这里,最看重的是这里学校好,孩子们能上个好学。”何布拉说。过去在大山里,条件异常艰苦,孩子们上学要翻山越岭,不少人读到一半就辍学了。现如今,学校就建在家门口,标准化的校园里各类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省会的优质学校前来帮扶办学。何布拉希望将孩子们培养成才。

如今,回香斋食品公司负责人刘晓亚在全面谋划公司的未来发展,加强产品研发,开拓产品销路。他想借着东西帮扶协作的东风,把企业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在沿河沿川建设新型城镇,培育富民产业,推动了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山区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今,达板镇人气旺了、经济活了,群众生活一年一个样。”东乡县达板镇镇长马进成说。


春节临近,东乡县达板镇经济产业园里,员工在加班生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富春/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