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清晨,病入膏肓的蒋介石眼神中终于多了一点光芒。刚好儿子蒋经国前来问候,他破天荒地对于这个儿子有了好脸色:“儿啊,你应该好好休息!”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戎马了一生,最后兵败,带着一班人马逃到了台湾,准备来年再战。但是在台湾居住了几十年,还是没能翻盘。
那天夜里,蒋介石预判了自己的死亡,他带着遗憾闭上双眼,离开了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人世间。
很多人都知道蒋介石逃往台湾,是因为和共产党战斗的失败,但是很少人知道蒋介石在逃往台湾的时候,还带去了许多的金银财宝。
现在台湾也有一个故宫,北京也有一个故宫,许多人甚至表示“故宫是有宫无宝,台湾的故宫是有宝无宫”。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乍一看,台北博物馆的许多藏品确实要比北京博物馆要精贵,但是北京也并不是没有宝物,譬如震惊天下的《清明上河图》就收纳在北京的博物馆之中。
更少有人知道,当年蒋介石逃往台湾的时候,带去大量珍宝之中,还有一个庞大的物件!蒋介石想要将他运过去,只是因为这件物件的体积太过于庞大,最终只得忍痛将它弃于机场。
而这个因为体积庞大而被丢弃的稀世国宝,就是鼎鼎大名的“司母戊鼎”(后来更名为后母戊鼎)!
1)村民在敌后挖宝,司母戊鼎重见天日
1939年的3月,河南安阳五公村的村民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一片空地,进行新一轮的探宝行动。他们手里握着探杆,四处不断地寻找。
突然一个探杆下放到地下13m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同行的几个人相视一笑。“这说不定又是一个什么大宝贝啊!”
物件还未出土,但是他们又不敢声张,所以只得记住宝贝的地方,趁着黑夜连续挖了三天,才将镇国之宝——司母戊鼎拿出来。
因为那个时期中日正在战争,很多村子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所以村民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财产,只得连夜进行挖掘,连续干了三个夜晚,之后后司母戊鼎得以重见天日。
“这,这,这难道不是我国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吗?”有一点常识的村民指着青铜器激动地说道。
其他的村民听了之后,马上将眼光投入了这个巨大的青铜器。他们挖了一辈子宝藏,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好的东西,这可让他们激动坏了。
司母戊鼎是在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是商王族甲为了祭祀他的母亲戊所建造的一个鼎。司母戊鼎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一个青铜器。很多人都将司母戊鼎称作为中国的镇国之宝。
几个粗汉围着这个巨大的青铜器,一时间忘了自我,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正当几人商讨着将这个物器归还给国家,让国家进行保管的时候,既然有人将村民挖出了青铜器的消息,透露给了日本人。
日本人在中国奉行的是什么政策?这可不是杀光,抢光,烧光嘛。听闻中国挖出了好的东西。他们怎么可能会让中国将东西保留下去呢?
得到消息的日本人连忙拿着自己的枪支弹药,对青铜器进行了全面地搜捕。
为了保证国家文物的完好无损,不让文物流落到日本人的手中。村民合力将候司母戊鼎埋藏了起来。希望能够躲过一劫。
就这样,刚刚问世的候司母戊鼎又开始了他辗转流离的生活。
2)司母戊鼎的价值,村民守护司母戊鼎
为了躲避日本人的搜查,村民将司母戊鼎埋到了村民吴培文的马棚之中。还好这个方法很管用,日本人并没有找到司母戊鼎。
但是将一件文物总是藏在马棚之中,也不是一个办法呀!思前想后,村民秘密联系到了位于北平的一个古董商。他们最终花费了20万大洋将司母戊鼎卖给了这位古董商,希望古董商能够保护好中国的文物。
“老板,希望您能保护好我们中国的文物,这个钱是我们的见证啊!”
“没问题,我一定会保管好的,但是这个物件的体积太大了,我没有办法进行运送,你们帮我将它切成二十多块吧,我再将它一一运出去。”
村民听了商人的建议之后,没有想后果,直接准备开干。
这时,吴培文站了出来。“且慢!这个文物被切割之后,就难以恢复成原样了。我们还是想想其他的办法吧……”吴培文心疼国家的文物,不忍心让司母戊鼎遭受一系列的灾难。
“我们怎么可能保护司母戊鼎不受伤害?我们挖出它没有让日本人发现,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我们想想办法如何运送这个大家伙,我们放在哪儿呢?”村民不同意吴培文的看法。开始和吴培文争论起来。
吴培文不急不恼,开始向村民讲述大道理。“我知道你们的想法,这个物件是很大,但是毕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物件,如果在我们手中被损失了,老祖宗知道之后该多么寒心啊,他该如何看待我们,我们百年之后又如何去面对他们呢?”
随着吴培文的一番劝说,终于打动了各位村民,最后所有的村民决定,一定要一起守护好这个来之不易的司母戊鼎。
但是将司母戊鼎贩卖出去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日本人已经做好准备进行拦截了。所以吴培文将司母戊鼎留下来之后,为了混淆日本人的视听,偷偷花费了二十大洋,从外面买了一个假的青铜鼎。再次将他藏在了自己的屋中。
果然,很快一天,日本人再次率领一队小兵来到了吴培文的房中,很快将藏在屋中的假青铜鼎拿走了。
“以后再私藏物件,看我怎么对你们!”小鬼子拿着物件离开,之前恶狠狠地对吴培文警告道。
尽管日本人得到了“司母戊鼎”,但是他们仍然不放心派人时时刻刻观察着吴培文的一举一动,害怕他弄出什么举动?
为了保护好司母戊鼎,吴培文只能够远走他乡,远离自己自小生活的地方,将守护司母戊鼎的秘密交付给了其他的村民。为了保护好司母戊鼎不被日本人抢走,也为了让吴培文的心血不被辜负。
村民们围绕着司母戊鼎,进行了全身心的守护。为了让日本人发现不了它的踪迹,司母戊鼎前前后后转移了三个地方。直到抗战胜利才得以重见天日。
3)司母戊鼎作为蒋介石寿礼,体积太大丢失机场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政府的一个官员得知了司母戊鼎的存在。于是他给村民做了工作,将司母戊鼎拿回了国民政府。而他将司母戊鼎用在了蒋介石六十大寿的上面。这件事情被刊登在了当时的报纸上面,轰动一时。
“蒋元帅寿礼上罕见司母戊鼎问世!”
“蒋介石得司母戊鼎,实至名归!”
“官员大手笔,竟献司母戊鼎为蒋介石祝寿!”
这一年蒋介石的六十大寿,过得激动不已!
1948年后,母戊鼎首次在南京进行展出的时候,整个南京城的人都轰动了。蒋介石更是激动万分,甚至亲自到了前面去观看这个镇国之宝。
1949年国民党战败,蒋介石率领亲信逃往台湾。他执意要带走这个象征自己荣耀与光荣的司母戊鼎。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鼎一直具有丰富的寓意。夏朝时期大禹曾经将国家划分成了九大洲。铸了九大鼎来代表九个大洲。所以从一定层次上来说,九鼎就是国家的一个代名词。
蒋介石喊了众多的人员,才将司母戊鼎搬运到了南京机场。但是由于司母戊鼎的重量实在是太大了,体积也着实太庞大了。要运往台湾的物资太多了,当时南京机场的载重量又不够。思前想后之下,蒋介石只得忍痛割爱,将司母戊鼎遗落在了南京机场。
“算了,既然带不走,都让它留在这儿吧。”蒋介石面对司母戊鼎,叹了一口气,最后摸了摸它的轮廓,登上了飞机飞往台湾。
蒋介石逃走之后,解放军闻讯赶到南京机场,准备围堵蒋介石。但是不见蒋介石的踪影,却发现了司母戊鼎。
“报告,我们在南京机场看到了国家文物司母戊鼎该怎么处理?”训练有素的解放军一字一句地向上司报告着这件事情。
“真的吗?真的是司母戊鼎吗?将它放在南京博物馆。”本来因为蒋介石逃跑心情极度不佳的上司接到下面人的电话之后,心情豁然开朗。这个东西可远比蒋介石有价值多了。
自此,司母戊鼎就以镇国之宝的名义待在了南京博物馆。
其实很多人不理解司母戊鼎到底是什么,因为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这个东西它的名称叫做司母戊鼎,所以一开始在司母戊鼎出头进行起名的时候,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亲自为它题词。它表示司和祀是一样的意思。司母戊的意思,其实就是给母戊进行纪念。在古代后和司又是同一个字。
对于郭沫若先生的说法,很多学者都表示一定的争议态度,觉得应该用后这个字,所以现在司母戊鼎已经正式改名成了司后母戊鼎。后的意思表示受人尊敬的,所以司母戊鼎真正的含义就是献给亲爱的母亲戊。
其实当时蒋介石要运送的文物太多了,但是不可能全部将它带走。就需要请专家来进行分拣,挑贵的容易携带的东西运上飞机。所以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在台北的故宫之中,大部分的展品都是字画,小型瓷器,玉佩等一些容易带走的东西。
但是这些东西如果让一般人来进行分析的话,未必能够知道哪一些东西更加珍贵,当时又缺乏人手,只能够请秘书处的人进行筛选。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花西周的钱买一些文物的主,所以他们将值钱的,珍贵的东西没有装上。将一些不值钱的装了一大袋子。这也就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依旧留在中国内地的原因。
其实无论文物放在哪个地方,它都是中国的宝藏,即便很多文物依旧滞留在海外,但是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回归祖国的怀抱。是我们的,它终将是我们的,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名换姓,它的体内永远留着是华夏人民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