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名外国婴儿在天津的一家医院出生。可他的父母因为着急要回国,直接把他丢在了医院。
那年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医院里来来往往全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一个婴儿就是哭得震天动地,也无人有心去关注。
“这么漂亮的小婴儿,他的父母怎么舍得丢下孩子。”一个年轻母亲赵秀珍抱起哭泣孩子,轻柔地哄着他入睡。
“你们认识这个孩子吗?我们找不到他的父母,医院里都是伤员,哪里是养孩子的地方。”赵秀珍担忧的看向丈夫李端甫,二人心意相通,李端甫明白妻子的意思,二话不说找到医院的管理者,询问起这个婴儿的来历。
这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婴儿,就这样来到中国人的家,有了一个中文名字李忆祖,李端甫和赵秀珍对这个孩子视若己出,跟家里的其他孩子一视同仁。
兄弟姐妹都是黑头发黑眼睛的孩子,唯独自己是个长相不同的小孩,小时候的李忆祖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异类,还曾经不肯摘下帽子,要掩盖住自己浅金色的头发。
赵秀珍告诉李忆祖,他就是自己的孩子,“中国人有生恩和养恩的说法,亲生父母固然重要,可你也是我养育出来的孩子,就算长相不一样,我也是你的母亲。”
街坊邻居常常猜测李忆祖到底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可是李忆祖听不得这样的话,他每次都要义正言辞的回答,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母亲赵秀珍是李忆祖最佩服的人,父亲李端甫去世的早,母亲一个人养育一大家子,就算这样,当有外国人提出要收养李忆祖的时候,赵秀珍还是拒绝了。
“从收养忆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的亲人,我不会丢下自己的孩子。”李忆祖看着这样的母亲,心里面最后一点格格不入也消失不见。
赵秀珍没有厚此薄彼,自己亲生的孩子和李忆祖都全力支持他们上学,李忆祖对自己高中的校训感慨颇深,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李忆祖的理想就是回报养育自己的母亲,为培育自己的这片土地奉献。
那年学校里来了几位从事地质工作的专家,他们讲起那广阔的大漠和无垠的星空,让从小在皇城根下长大的李忆祖心向往之。
地质研究的种子在他的心里默默生根发芽,大学他主修地质专业,毕业之后就近分配,把他留在了北京,母亲赵秀珍很高兴,这是他最担心的一个儿子,时常担忧他融入不了社会。
如今学业有成,又在北京工作,赵秀珍感到很是欣慰,可是李忆祖却想要到新疆去,他从小听着西北人民建设边疆的故事长大,那些惊天动地的实际让他大受震动。
作为一个有志向报国的中国人,他希望自己也成为建设国家的一分子,“留在北京不也一样建设国家么,你的兄弟姐妹都要离开,你现在也要离开吗?”母亲对儿子一样不舍。
“妈,国家培养了我,我当然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你小时候不是教导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用的人,这不正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吗?”
母亲永远无法拒绝儿子的请求,看着儿子李忆祖恳切地眼神,赵秀珍还是将他送上了去往新疆的火车。
他跟着新疆的煤田地质队,跑遍了大西北的高原与平地,也跑遍了中国的大好河山,长期野外工作,让李忆祖落下了关节炎的病症,李忆祖称之为荣誉的勋章。
李忆祖说自己有两个家乡,一个是自己成长的北京,一个是自己燃烧青春岁月的新疆,他跟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总是说身份证上是北京人,工作上是新疆人,不变的是他永远是中国人。
在新疆工作了几十年,李忆祖对这里充满了感情,新疆人民的淳朴和热情让他难忘,很多次在考察路上汽车抛锚的时候,都是新疆老乡带着工具来热心帮忙。
新疆人民对李忆祖的好,让他也想为新疆人做点儿事情,退休之后,李忆祖没有放下工作,反而开始从事教育行业,将自己多年来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教给这片土地上的孩子。
母亲赵秀珍当年就是这样把我培养成才,这份养育之恩,李忆祖想要用辈子的奉献来报答。
参考资料:洋面孔中国心:李忆祖行走新疆故事如书2015年02月11日09:06:10来源:新华网收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