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康熙皇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清军入关后,他是第二个登上九五至尊地位的君主,也是即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八岁即位,当时的朝堂内有权臣当政,外有藩属割据,可谓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但康熙帝年少有为,智勇双全,他设计擒获鳌拜,武力消灭三藩,并且平定西北,清王朝在他的统治之下国泰民安,进入全盛时期。
可以得见康熙帝卓绝不凡,可谓是千古一帝。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此明君也同样会犯错,而此事一直令康熙帝耿耿于怀,亲口说出八个字来提醒自己,莫要忘记这次教训,这句话从此流传千古。
而究竟是为何令康熙帝如此懊悔,康熙帝究竟为何如此重视这次的过错,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一探究竟。
一、夙兴夜寐,文治武功
康熙皇帝自年少时就喜好读书,曾经在燕子矶停舟,晚上读书读到三更。
他的侍卫高士奇谏言道:“陛下读书过度劳累了,应当节制一点,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
而康熙帝如此回答他:“朕自五龄受书,诵读恆至夜分,乐此不为疲也。”
意思是说“朕从五岁开始读书学习,念书、朗诵经常到深夜,但我依然乐此不疲。”
比起其他朝代的皇帝,能做到如此地步的少之又少,足以见得康熙帝对读书学习的热情。
康熙影视剧形象
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与他这份勤勉好学有很大关系。
此外,尽管身为满族皇帝,康熙依旧十分推崇汉家文化。
在他即位时期,曾经拜访过孔子的庙堂,穿过孔庙的大成门,对孔子的石像行九次叩拜的大礼。
并亲自对群臣讲解自己对儒家经典的理解,阅览放在孔庙的书籍,参观种植在杏林的草木。
史书记载,康熙最后“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 ”,也就是说,在孔子的墓前敬酒行祭礼,并亲自题写“万世师表”的匾额。
可以说,康熙对孔子、对儒家学说的认同溢于言表。
因此,熟读汉家史书之后,康熙皇帝十分清楚,如何做一个贤明的君主。
他曾经在太和门旁听朝堂的议会,传令让诸位大学士详细的谈论当今政策的缺失和漏洞,所有人都回答说没有弊病可以陈说。
然而康熙不以为然:“尧舜时期,朝堂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生活平安和睦,但尧舜仍旧兢兢业业,不敢说自己已经治理好国家,天下已经安定。
此外,汉文帝也是古代的贤明的君主,但他的臣子贾谊依然指出他的是非功过,单刀直入恳切的提出谏言。
今天你们都说皇帝圣明,臣子非常贤能,国家治理的没有缺漏,难道国家真的没有一件事情能说么?
无论职位高低,官员们都应当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国家的事情看作自己的家事来办理,如果有什么所见所闻,不要隐瞒,全部上报给我。”
作为皇帝,没有不良嗜好已经是中上水准,但康熙帝文治武功,样样精通。
康熙帝不仅有着好学之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小练习骑射之术,师从满清骑射技艺高超的老师。
在他登基之后,每年的秋天,都会去皇家猎场狩猎。
《清史稿》里记载道,有一年的冬天,康熙举行围猎,亲自射杀了两头老虎。
其中,康熙帝隔着一条小溪射穿了一头老虎的喉咙,如此射术,令人惊叹。
如此好武的皇帝,自然在军事方面十分重视。
有官员曾上书对康熙帝说每年去塞外打猎,会使得将士十分劳累、辛苦。
但康熙反驳道难道和平安定的日子过久了,就可以忘掉国家的武力军备么。
之前打过许多次胜仗,使得周边国家尽皆臣服于中原,都是因为军队士兵勤加训练的缘故。
他早年平定三藩之乱,解除了藩王势力割据一方的隐患;之后一统东南岛屿,平定后顾之忧;在面临东北沙俄、西北准噶尔时先礼后兵,两次击退外来民族的入侵,解决疆土分裂危机……如此种种,难以详说。
二、关注民生,心忧天下
古代君主统治圣明与否,在于民众的生活是否安定,社会是否繁荣。
康熙帝可以说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他在位时期,时刻关心民生疾苦。
康熙微服私访剧照
他曾下令让各个部院、科道的诸位官员,将民间百姓有何各种疾苦,应当如何解决,都要抒发自己的见解。
此外,康熙经常亲自访查民情,对农业农生特别的关注。
在他治理天下的时期,所有政策的理念都是为了使百姓更好的养活自己。
从康熙五十年开始,免除了直隶、奉天、福建等九个省份的一部分钱粮赋税,其余省份在两年内陆续免除,等候康熙的旨意。
凡此种种,体现了康熙始终为百姓着想的理念。
他曾说:“所有的政策,都要围绕便民利民的目的来实行,如果百姓没有得到便利,只是根据字面上的意思,死板的执行法令,尽管严令禁止,也没有任何意义。”
足以见得康熙帝体察民生、勤政爱民的特点。
三、君而无信,何以为君?
综上所述,康熙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始终以贤明的君主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因此,有一件事情的发生,令这位励精图治,勤勉贤能的皇帝懊悔不已。
此事倒是说来话长,康熙帝一直想要整治皇族子弟耽于享乐的风气,于是年年会来到塞北的木兰围猎场举行狩猎活动。
有一年狩猎过程中,康熙帝刚刚巡猎一圈,策马闲逛,看着塞外风景,不觉棋瘾大涨,于是吩咐左右摆好棋盘,和群臣下棋。
然而康熙棋技高超,加上群臣都觉得赢了康熙不太合适,因此都唯唯诺诺,一时间大家沉默不语,无人上前。
而此时一位侍卫自告奋勇,想和康熙下一盘棋。
原来此人名为仁福,十分痴迷于下棋,康熙闻之十分欢喜,于是命他上座对弈。
情景模拟
可谁曾想这个小侍卫身怀绝技,而且与皇帝对弈也毫不保留。
一时间康熙被打的节节败退,左支右绌。
旁边的大臣一看,这还了得,这个侍卫涉世未深,不知天高地厚。
于是连忙上前对康熙说,附近出现一只斑斓猛虎。
康熙一听,本身就被打的苦不堪言的他立即坐不住了。
起身上马,对侍卫说:“你先在此等候,朕去射杀了那只老虎,回头再和你下完这盘棋。”
可老虎都是大臣杜撰的,哪能寻到,结果康熙帝寻找了半天一无所获,便把这盘棋的事情忘的一干二净。
结果就这样过了十几天,康熙这才想起来有一盘棋还未下完。
于是赶忙命人回去查找这名侍卫,可惜最终只发现了他的遗体。
原来他没有得到皇帝的命令,不敢离开此地,十几天滴水未进,活活饿死。
康熙听闻此事,长吁短叹,懊悔不已。
随后说到:“君而无信,何以为君?”即他认为是自己不守承诺导致了这样的噩耗。
经历此件事情之后,康熙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莫要再失信于人,特别是为人君者,一言九鼎,断不能做出空口承诺。
所以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若犯错必改,则善莫大焉。
康熙帝亦是如此,能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可以说在历代皇帝中极为罕见。
因此《清史稿》给康熙帝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
可以说是极为贴切的描述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光辉形象,在他的统治下,康熙盛世的景象,令后世无比憧憬。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