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不少人却开始感到忧愁。包高额红包、送豪华年礼、吃大排场“人情酒”……春节的传统风俗为何变了味儿?这一期基层圆桌会,我们就一起聊聊【整顿春节旧俗,呼唤崭新风气】这件事。
“每年过年,都像过关”?
作为传统年俗之一,过年给晚辈发压岁钱是一种“年味儿”的象征。然而在一些地方,红包攀比之风愈演愈烈,红包金额水涨船高。不少读者向半月谈反映,压岁钱花光了年终奖。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压岁钱畸形攀比现象严重,甚至给少了被认为是看不起人,使得“压岁”的美好祝愿变了味儿。
红颜: 老家亲戚之间有攀比之风。我想少包甚至不给红包,但在老家扎根的父母抹不开面子,更放不下人情。
青峰: 现在过年的人情开销,年轻人扛不住。
简单快乐: 老家亲戚生活不容易,每年孩子收压岁钱时,我都想让人家给20块钱以下,但是不好说出来。
养猪大户: 不是大家攀比,是无奈。每年发红包都头疼,给少了人家说三道四,给多了自己肉疼。只要成年人工作了,就得给孩子红包。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也得给。过年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红包。春节不再纯粹了。
爱吃巧克力的呆: 包过年红包既费钱又费神,至于红包里包多少钱,更是两难,给少了,拿不出手,给多了,经济压力太大。
齐杰: 压岁钱攀比风气甚重,建议县里、村里发公告,公布一个推荐值。
小诸葛: 压岁钱是中国民间过年习俗之一,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深切祝福与美好期望,是亲人情感和新年文化的传承。长辈发压岁钱,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和礼仪的表达,每个人经济能力不同,钱多钱少不能代表情意深浅,如果能够让压岁钱攀比踩下“刹车”,也能使节日回归初衷,让彼此都少一些压力。
大家纷纷呼吁,让“压岁钱”回归本真。
明光: 人情礼金越来越重了,我老家村里现在送礼最低300了,当地人均工资2000-3000。
黑暗天使: 还是广东好,2块起步,5块就算高的,20块那非世交不可。但得是新钱,新年新钱新气象。
师维: 红包主要显得喜气洋洋,有仪式感,是对娃娃的期盼和祝福。
桃: 我们90后00后逐渐成为当家主心骨的时候,这些不良现象一定会消失的!
昱言: 自己先发红包,不超过20元。
玲珑: 广东这传承好,不攀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还有网友反映,在一些地方,上门拜年要准备厚礼,聚会吃饭要奢华大餐,烟酒更成了撑面子的工具。铺张浪费、过度消费现象严重,各种“人情债”加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每年过年,都像过关”。
每天都要思考: 现在村里的过年习俗有点被扭曲了,豪华酒席是“你办我办大家办”,红包是“你高,我比你还高”,全成了攀比和人情债。
圆圆传奇: 这年头挣点钱不容易,回家过年,天天都是大操大办的酒席,还基本都是“无事酒”,人情往来费用负担很重。
小杰维妮: 其实人性是复杂的,一年不长不短,有人事业有成,想显摆一下;有人想尽尽孝心,补偿一下家里人;也有人压抑了一年,需要宣泄一下。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弘扬正气清风,而且因地制宜地丰富大家的文娱生活。长久的风气非一日之寒,清官也不好管家务事。只要真正贴近群众,道理讲得通,大家还是会接受的。
半岛饭盒: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长辈亲戚就讨论过拜年送礼这件事,你提礼品到我家,我再提回你家,太多此一举,一家人过年就不要讲究这些,其乐融融开开心心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最重要。过年大家都不提什么礼,人到了就行!
兰海: 春节前后是农村办喜事的高峰期,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相亲、结婚、为孩子办满月酒……你办一个,他办一个,全是“人情酒”,全是负担,不去还不行,就算不去,钱也得给到位。
年轻人开始“整顿”春节
面对春节的不良风气,这届年轻人开始“整顿”春节,他们接过过年的“指挥棒”,用自己的方式,为春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春节有了更为丰富、更具活力的表现形式。
昨夜星辰: 今年春节,我不打算在红包里放钱了,打算买刮刮乐放进去。没有很明确的物质属性,还能增添大家一起玩儿的乐趣。
乐乐: 表达关爱不一定非要用钱的形式,可以给小孩买他们喜欢的玩具,给老人买一些他们平时不舍得买的东西,当然一定是他们需要和能用得上的,这样既避免了金额的攀比,也表达了亲情。
呼啦啦: 这两年春节,我都是“反向过年”,让父母来北京一起过年。换换新的环境,一起逛逛庙会,没有走亲戚的各种繁琐礼节,只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刻,我觉得很轻松。父母一开始不适应,但来了一次之后,发现这种过年的方式很省心,就很愿意了。
夏夏不眠: 我现在过年都是带父母一起旅游,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陪他们,趁着过年长假,带他们出去走走。其实过春节,核心不就是家人团圆嘛。那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地点在哪儿不重要。更何况,老家的人情往来我也很难适应,就劝说父母一起出门玩儿了。
恍惚恍惚: 感觉老人们对于高额红包和过度消费也很无奈,不是他们主动想的,而是大家都这么干。整顿这些不良风气,就从我们年轻人开始吧,将新风尚带回家,也影响其他人,慢慢就都会有好的变化。
耳机总丢的咕咕: 一代人有一代人过年的方式,新时代下,年轻人对传统年俗的传承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这本身也是春节习俗的一种演变,乐见其成。
文宇: 实在不耐烦在家里跟亲戚没话找话,还不如干脆做过年的“主理人”,做好攻略,带长辈出门玩去。跟父母双向和解,才能在好不容易等到的假期里,收获团圆的快乐。
活力少女: 年轻人主打一个不内耗,反正我们现在也已经成了“过年主理人”,我的春节我做主。拜年是为了彼此祝福,如果亲戚挑剔送的礼不够贵,那这样的亲戚也不值得我们交往。红包还是要给的,是个年味儿的象征,但就是意思一下,只给亲近的孩子,不要攀比。
好好哄: 年轻人不是“六亲不认”,只是不想被一些不良风气裹挟。过年,亲人们聚一聚,聊聊天,彼此祝福一下多好。为什么一定要攀比。各种对话也都夹枪带棒,没什么意思,把本来很好的年俗变得让人“讨厌”了。这不是风俗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一些人把不好的观念带入到了过年,一到春节就成了他们表演的舞台,年轻人真正要整顿的是这种不良风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让春节年俗回归本真
整顿春节期间不良风气,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都有所作为。不久前,广西百色市文明办发布倡议书,倡议春节期间少发压岁钱,或发不超过20元的小额压岁钱,让压岁钱回归年俗祝福本真,获得了大家的点赞。多地也发布倡议,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过年。对此,网友也纷纷建言献策。
Lulu: 一是要统筹开展常态化宣传和集中宣传,指导各村用好村社公示栏、宣传单、宣传标语、“村村响”广播、文明小院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文明节俭的积极意义;二是指导各村(居)民委员会修订村规民约,出台约束性政策,明确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三是落实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
一路繁花: 村镇干部要带头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提倡文明健康的过年方式。比如,发不超过20元的小额压岁钱,抵制过年滥办酒席,推行酒席就餐“一碗菜”。
文文: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聚餐团圆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但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应倡导简约而不简单的庆祝方式,如组织家庭聚会时,注重情感交流而非物质交换,通过共读家书、讲述家族故事等形式增进亲情,让春节回归情感交流的本质。
纯爱战士: 不少家庭为了显示“面子”,盲目追求高档消费,从年夜饭到礼品赠送,无不追求奢华。这种风气不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也助长了社会浮躁之风。我们应倡导理性消费,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安排节日开支,反对盲目攀比和奢侈浪费,让春节回归亲情与团圆的本质。
高高不高: 抵制红包“水涨船高”的不良风气,需从个人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消费观。红包本应是传递祝福与关怀的小小心意,而非衡量情感深浅或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尺。我们应倡导理性给予,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设置红包金额,避免盲目攀比与过度消费,让红包回归其本真的情感交流意义。同时,接收红包时也应心怀感恩,不以金额大小论英雄,珍惜每一份来自亲朋好友的祝福与心意。通过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共识,共同抵制红包金额不断攀升的不良趋势,营造一个更加温馨、真诚、节俭的节日氛围,让爱与祝福在人与人之间自由流淌,而非被金钱所束缚。
半月谈民情观察员 张会军: 优秀传统文化固然要继续传承,但对于陈规陋习,仍要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加以约束,并严格执行。
谈谈说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儿女对团圆的期盼和对新年的美好愿景。在国人对春节的集体记忆中,一个个具体的年俗,是过年最生动的表达。然而,在热闹和红火之外,一些传统年俗被异化,给不少人带来了烦恼。
在一些地方,春节红包“水涨船高”,将金额的大小与“面子”“重视程度”挂钩,畸高的春节压岁钱,成了每年春节“压”在人们身上的不可承受之重。一些地方春节“人情酒”成风,讲排场、比阔气、搞奢侈浪费、搞大吃大喝,让一年务工挣的钱回乡大多吃了酒。一些地方盛行过度购买年货、赠送昂贵礼物,盲目攀比,加重了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有人过年期间整天沉浸在牌桌上,被有心人以打牌为名借机敛财,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甚至陷入“牌桌陷阱”。春节的传统风俗被异化,人们互相之间的祝福被扭曲,过年的年味儿也变了味儿。
包红包、送年礼、聚会活动,这些热闹喜庆、象征着新年祝福的习俗被异化成了攀比、炫富、“人情债”等不良风气,甚至成了一些人的生意经。对于这种现象,一些年轻人开始“整顿春节”,他们在尊重和传承传统习俗的同时,开始流行春节新风尚。为“压岁钱”减负,只发小额红包图个喜庆;拜年礼从吃喝入手,更注重实用性;理性消费,多陪家人,让春节的年俗回归了本来的人伦亲情和美好祝福意义。
近年来,我国多地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发布春节倡议书,纠正跟风攀比等不良风气,提倡新时代的新年俗。各地政府要引导群众树立关于春节年俗的正确观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引导基层将压岁钱合理发放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大家都期盼能整顿春节不文明旧俗,呼唤更为轻松、更有人情味的崭新风气。
即将到来的农历蛇年新春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希望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注重春节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寄托。各地各部门也应深入挖掘并丰富春节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内涵,创新过节形式,挖掘和展示各地特色民俗,吸引年轻人的广泛参与,为春节文化注入更多生机。
2025年
你还有什么想讨论的话题
你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线索
可通过邮箱投稿
bytjcyzh@163.com
我们等你来谈~
来源:半月谈
策划:秦黛新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