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星起源
- 1,初次创业
历史上的朝鲜半岛王国,基本都是作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之身份存在。直至中日甲午战争后,大清势力完全从朝鲜半岛退出,李氏朝鲜在俄国支持下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并在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10年二月份,大韩帝国庆尚南道宜宁郡的一个富裕文人家庭,诞生了一位男娃。家里人为其取了一个富含哲学意味的名字——李秉喆,既有“持衡”之意也有“承慧”之味。
不过,就在李秉喆出生六个月后,大韩帝国却灭亡了。
李父作为有识之士,目睹整个朝鲜半岛被日本吞并的全过程。不甘国家消亡的他后面就秘密加入了朝鲜独立协会,并暗中资助李承晚领导的独立运动(这层关系非常重要)。
李秉喆的求学之路颇为曲折,先是在自家学堂读书,后来又去了汉城(今首尔)求学。1927年,正在读中学的他奉父命迎娶了朴杜乙为妻,但成家后他又萌生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
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独自一人到日本闯荡。不过他的运气不错,在日期间认识了同为朝鲜人的李舜根,并在其帮助之下于1930年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
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知识,这段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学习经历为其日后之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可惜因为水土不服,才学习了一年多,他便因为脚疾的缘故被迫中途辍学回到朝鲜。
回到老家后,他直接静养了五年,期间还和老婆生了三个孩子。这段时间他有去汉城找过工作,却并不如意。
直到有天晚上,看着熟睡中的三个孩子,他意识到在家消沉并不是办法——是该干点像样的事了!
在家乡四处走访和观察的过程中,他发现一到秋收季节,当地的谷物就堆积如山;原来当地除了一家日本人的米厂之外,就没有像样的碾米厂了。发现商机的李秉喆没有犹豫,马上就准备创业。
既然儿子开窍要干正事了,那李父自然是全力支持。1936年,在李父的帮助下,李秉喆和两位朋友合资,又通过银行贷款,在附近的马山开办了一个粮食加工厂——即“协同精米所”。
但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以亏本告终。
于是在第二年李秉喆改变了经营方针,他拿大米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购买囤积土地,并租给农民收取佃租,然后再低价收购粮食;接着又从日本购进最新型的磨米机器,进行深加工后再高价卖出。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很快他便回本并盈利了;期间还通过收购马山日本人开的运输会社,打通了产业链的流通环节。但好景不长,随着1937年“七七事变”的枪声响起,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二战”也正式爆发。
战争打响后,为了军备扩张,日本人冻结了银行的流动资金——这相当于断了李秉喆的现金流!为了清偿债务归还银行贷款,他只能卖掉所有土地和手里所有企业,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 2,二次创业
遭遇重挫的李秉喆并没有气馁,他开始去外地考察商机,其足迹遍布几乎整个朝鲜半岛和大半个中国。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分析后,他发现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是个很好的贸易对象。
后面他又选择了,向中国东北出口果品、蔬菜、干鱼这种本小利大的贸易。至于创业地点,这次他选择了离家乡不远的大邱市。
1938年3月1日,“三星商会”正式成立——“三”在朝鲜意为大、多、强而“星”则是明亮、深远、光芒之意;可见作为李秉喆东山再起的事业,其被寄予了殷切希望和无限憧憬。
不久后,他将之前在日本认识的好友李舜根请来当商会负责人,他自己则继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不久后他盯上了一家由日本人经办的“朝鲜酿造”酒厂,最终利用其内部分裂的机会低价买入。
李秉喆非常聪明,他深知这个私企之所以能经营政府控制下暴利的酿酒行业,原因就是日本人有特权,于是他依然让酒厂挂着日本人运营的名头。
一年后,朝鲜酿造成为了当地的纳税大户,三星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发生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事情——日本竟然偷袭了珍珠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由于军事压力大增,便加强了对朝鲜半岛的掠夺。
当时对许多物资实行统一管理制度,只允许当地人支配5%的产品,剩余的都要作为军饷进行上交。这直接让三星商会和朝鲜酿造无利可图,更糟糕的是连原料也难以保证了!
李秉喆看到苦心经营的事业就此陷入困境,顿感身心俱疲,便将两家企业的经营业务交给李舜根,自己则回到了家乡。直到1945年,他听到日本战败投降的消息后,才重振精神回到了大邱。
也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李承晚在美国的护送下回国了。后来当他在大邱视察的时候,李秉喆作为当地商界代表参加了欢迎仪式——李父当年的那层关系便因此续上了。
于是在1947年五月份,李秉喆举家迁往汉城。
很明显,李秉喆是看到了巨大利益才决定追随李承晚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迁往汉城的李秉喆往后就成了李承晚的府上常客,为此他拿到了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巨大红利。
当年日本人宣布投降撤出朝鲜后,留下了大量的企业、工厂、建筑、库存,再加上美国的资金援助,这些资源如何分配成了一大问题;而李承晚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将这些资源向支持自己的人倾斜。
首先实业通过半卖半送的方式出售,而援助资金则用作低息贷款,韩国如今除三星外最大的两家财阀——现代集团(1946年成立)和LG集团(1947年成立)都是那时候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1948年八月份,大韩民国建立,李承晚出任首届总统。接下来的十一月份,李秉喆在汉城创立三星物产,这次不仅改向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出口海产品,还承接了韩国的进口重任。
由于三星进口的都是钢材、机械、药品和化肥等高附加值产品,再加上李承晚对其倾斜的实业和贷款资源,所以三星物产成立后仅仅一年就成为了当时韩国商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全韩贸易公司中排第七!
结果,意外还是毫不留情地给了李秉喆一巴掌。
1950年六月份,朝鲜人民军南下,朝鲜战争正式爆发。当时的韩国军队不堪一击,仅仅三天时间汉城就失守了。李秉喆苦心经营的企业和对应的财产,就此毁于一旦,他只能拖家带口回到了大邱。
但令其感到欣慰的是,李舜根不仅保住了朝鲜酿造,还帮他积累了3亿韩元的宝贵资金!由此可见他看人有多准。
- 3,三次创业
1951年初,李秉喆带着这笔宝贵资金前往釜山再次创业,“三星物产”又重新建立了起来。幸运的是,由于战争缘故,之前李秉喆大量的竞争对手因此破产倒闭,于是他便趁此大肆扩张。
最终,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他就让企业总资产达到了60亿韩元——这直接就是创业资金的20倍!增长速度堪比“坐火箭”。
不过,随着战争局势的逐渐明朗,他开始发现光靠做贸易并非长久之计。
1953年七月尾,朝鲜战争正式结束。当时的韩国虽然迎来了和平,但由于刚经历过战争的摧残,物资非常匮乏,于是李秉喆瞅准机会开始进军制造业——将贸易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
经过调查,他首先选择了当时民众急需的制糖产业。1953年八月份,他首次以自己的技术力量设计建造了韩国第一家大型制糖企业,即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凭借着极其低廉的价格,第一制糖的产品相较于进口食糖优势极其明显——仅仅第一年韩国食糖进口依存度就由原来的100%降低到了67%!以此为基础,1954年九月份,李秉喆又创立了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期间他通过政府关系找到美国人搭桥,从而引入了西德的技术和设备。李承晚去工厂视察的时候,还提了“衣被苍生”之词,接着政府就非常配合地发布了纺织品限制进口的保护政策,第一毛织因此发展极为迅猛。
基于这些成就,三星制造产业在韩国开始以民族产业的形象疯狂生长。后来政府为了改革金融业,开始推动银行完全民营化的政策,于是李秉喆成功收购了三家银行,接下来又利用这些银行的资金开始大肆收购企业。
最后,志得意满的他,又把注意力集中到进口依存度极高的化肥产业上。
但建化肥厂的技术要求极高,因此所需要的投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金!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没瓦解,所以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而就在李秉喆四处拉投资的时候,韩国国内政局却风云突变。
1960年四月份,韩国爆发了四一九革命,接下来的五月尾李承晚被迫流亡夏威夷。政治靠山倒台后李秉喆也跟着倒霉,1961年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他被法院起诉偷税漏税,后面补交了50亿韩元才了事。
眼见国内形势复杂,他便跑到日本东京暂避风头,化肥厂之事也暂时搁置。
但朴正熙并没有放过他,后面李秉喆被通缉,要求回国受审。这次直接就是“大出血”——交了102亿韩元罚款和全部三家银行后才安全回家,不过后面他又重新将精力放在了化肥厂上。
就在他将贷款和工厂厂区全部搞定之后,政府又来搞幺蛾子了(再遭巨额罚款),于是化肥厂建设又按下了“暂停键”。不过到了1963年时,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李秉喆在朴正熙的诸多保证之下被迫出山。
1964年八月份,韩国化肥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成立,次年化肥厂开始筹建。不过,后来当化肥厂即将竣工之际,却出事了。这回并非政府来找茬,而是李家自己出了乱子——这件事将深刻影响三星的发展轨迹。
(二)三星成型
- 4,夺嫡大战
建化肥厂时期,李秉喆膝下有三子——分别为李孟熙、李昌熙和李健熙。他之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会将家业平分给三个儿子,但随着长子在集团历练经验的不断积累,渐渐他就不谈这事了。
不过,在1966年五月份,却发生了一件掺杂了多方利益的“诡异事件”。
当时蔚山正在建设的韩国化肥工厂,将56吨糖精伪装成建材进行走私,结果被釜山海关发现后扣押,并罚款2000多万韩元。
这件“走私丑闻”发生后,社会和政界一片哗然,李秉喆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退居二线并宣布由长子继位,同时还将化肥厂51%的股份全部上缴给国家。这个结果细品之下,是可以发现不少细节的。
首先整起事件的受益人很明显是李孟熙和韩国政府,前者提前继位而后者则提前攫取了胜利果实。
根据韩国海关的说法,之所以查获了这起走私,是因为有人提供了匿名线报。那这就很有趣了,这个匿名线报到底是谁提供的呢?
具体细节没有人知道,但有些细节是可以推敲出来的。因为李家的走私事业是朴正熙默许的,而海关调查结果显示走私案的幕后指使为李家老大和老二。这样一来,整起事件的举报嫌疑人就和受益人对应上了。
按照比较符合逻辑的说法就是:老二为了扳倒老大就匿名举报,但老大通过分析觉得结果应该有利于他,所以其在青瓦台安插的己方势力就没有拦下举报,最终朴正熙那边也没有拦下举报——因为他正好借此机会拿回化肥厂!
不管怎样,最后老大确实是顺利上位了,但李秉喆这个“走私罪”该怎么办?
这时候老二就站了出来,说整件事都是他策划的,于是他就被送进了监狱。他想法很简单,觉得这既是替父背锅,也是帮哥解围,出来后肯定会受到优待。
结果当1967年李孟熙上台后因为管理不善——动作太大激起老势力反弹,引发了三星集团的“大混乱”,所以他上位还不到半年李秉喆就在股东压力之下重新出山了。与此同时,李秉喆也在思考整件“走私案”背后的逻辑关系。
李秉喆在商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其看待事物的视角必定远远超过普通人,于是老大下台后就逐渐受到了老父亲的疏远。
不过最惨的还是李昌熙,他半年后被保释出来时,并没有因为老大的下台迎来翻身机会,而是同样受到老父亲的疏远。最终在1969年,满腔愤懑的他就搜集了李秉喆一堆违法证据,直接举报到了青瓦台!
结果在时移势易的微妙背景下,李昌熙这一举动不仅没用还惹祸上身。
原来当时的朴正熙认为,三星这些巨头已被“驯服”故没必要赶尽杀绝——此时其政治重心已放在国内经济建设上,所以李昌熙的实名举报并没有扳倒其父。最终,盛怒之下的李秉喆直接将次子给“流放”到了美国。
就这样,随着老大老二的相继倒台,整起事件中一直低调默不作声的李健熙就成了老父亲眼中最后的希望——之前一直被边缘化的李家幺子这时候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此后他便成了李秉喆的小跟班。
- 5,财阀诞生
1969年一月份,韩国政府通过了“电子业促进法案”,并给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补贴和出口刺激措施。之所以政府会有如此先见之明,皆源于60年代美国半导体产业在韩国的“合资潮”。
经历过化肥厂风风雨雨的李秉喆,很快就捕捉到了这一改变韩国国运的历史机遇;在法案通过的同一个月内,就成立了三星电子,这个在未来名震全球的子公司。
同年,三星开始与日本三洋(Sanyo)公司合资,成立了“三星三洋电机”。1970年,三星开始为三洋生产廉价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但是,三星并不满足于代工模式,所以便有了同年和另一个日本公司的合作。
1970年一月份,三星又与日本的 NEC 公司合资,成立了三星NEC。接下来的五月份,韩国的第一个真空管和真空管支架就此诞生,同年十二月份又开发12英寸黑白CRT电视屏幕。
经过几年的发展,三星觉得翅膀硬了,就于1974年三月份正式结束与日本公司的合作,并将三星三洋改名为三星电机——同年还通过“逆向工程”将业务范围逐渐拓展到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等领域。
同时又将三星NEC改名为三星电管工业(1999年更名为三星SDI),往后这个子公司,将成为三星在新能源电池和OLED发光材料等领域的骄傲。
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韩国企业开始经历出口危机。于是在1974年十月份,三星和大宇便向政府提出参照日本建立综合商社,以抵御危机,并带领韩国快速崛起。
这个意向与朴正熙政府不谋而合,因此在1975年五月份,三星物产登记为第1号综合商社,从而获得了政府给予的在进出口贷款方面之高度优惠。但其好处还不止于此,因为此后的“大吃小”才是大戏。
由于当时在出口导向政策下,韩国企业高度依赖国外市场,所以出口危机爆发后,大量中小企业陷入了生存危机。而第一个成为综合商社的三星,就趁此机会大肆并购这些中小企业——至此三星财阀正式诞生!
在三星成为财阀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收购。当时有个名为韩国半导体的公司在筹建过程中(韩国首家半导体企业),因为出口危机而资金告急,于是在1974年李秉喆父子不顾管理层反对直接收购了其50%的股份。
1977年,三星电子与三星电机合并,同年三星的彩色电视开发成功并量产和出口。在此基础上,接下来的两年,三星电子又相继开发其第一台微波炉和第一台基于VHS的VCRs录像机。
1977年,三星还吃下了韩国半导体100%的股权(次年改名为三星半导体)。
1978年,三星半导体正式与三星电子形成两个独立的实体,同时这年三星在美国设立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
整个70年代,三星的子公司可谓全面开花,先后还诞生了三星工程、三星重工、三星精密机械(后增加军工和航空等业务,最终改名为三星Techwin,但于2016年被出售)等一批重要子公司。不过,这时候政局又开始不稳了。
- 6,政权更迭
1979年十月份,朴正熙被刺身亡,从此韩国的总统位置就陷入了一个著名的漩涡——“青瓦台诅咒”之中。同年十二月份,朴正熙旧属全斗焕发动军变夺取了军权。
1980年九月初,全斗焕正式上台,军人独裁时代卷土重来。当时刚经历了“光州事件”,新政府立足未稳;同时受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韩国国内经济陷入停滞,而且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于是,全斗焕便想着从经济建设下手,以稳民心。
首先他展开了以提高市场效能和稳定经济为目标的调整,将经济政策改为以市场为中心,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进而促进经济自由化,并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为了全力稳定物价以遏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他采取了紧缩财政预算、公共事业费价格管制和利率抑制政策等措施。最后,就是大力发展科技产业,而这就轮到三星等财阀登场了。
1980年,为了专注于为自己业务提供线性和数字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同时也为了从国外采购这些元器件时方便打订购战,三星电子便直接将自身的半导体部门与三星半导体整合在了一起。
同年三星电子还收购了韩国电信,借此正式进军电信业务的经营。并在韩国水原开设了第一家研究中心(R&D),旨在加强研发,此外三星还积极摸索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产业方向。
1982年,三星在葡萄牙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生产子公司,并在德国增加了欧洲首个销售子公司,全球战略开始稳步推进。同年,三星半导体事业部被转移至韩国电信,同时新公司改名为三星半导体&电信。
整合动作完成后,三星开始在美国硅谷为DRAM技术寻找授权方,当时一些日美企业例如日立、NEC、东芝、德州仪器、摩托罗拉等都拒绝了授权申请。但天无绝人之路,在找到美光后,最终谈成了合作。
于是在1983年三月份,三星开始生产PC机,接着韩国基兴的 VLSI 半导体工厂开始破土动工。同年六月份,正式取得了美光的 64KB DRAM 设计授权。
1984年,基兴工厂的一号生产线正式投产,同年三星还开发完成了 256KB DRAM。
这时候三星自觉翅膀又硬了:为了摆脱授权费用,其硅谷的研究团队通过“逆向工程”,设计出了自己的 256KB DRAM,并在1985年对全新的部件进行取样。
以此为突破,一年后自主设计的 1MB DRAM,三年后的 4MB DRAM,相继诞生。
不过,就在三星半导体事业获得各种突破的同时,三星的移动终端事业却进展得很不顺利——因为在这个领域并不适合“逆向工程”。
三星从1983年便开始涉足移动无线研发,并通过对东芝的一款车载电话进行反复逆向设计,最终于1986年生产出了自家第一款车载电话。但由于严重的质量问题,研发团队被大幅裁员,而这次失败还仅仅只是开始。
(三)三星狂飙
- 7,李健熙时代
就在三星移动终端业务遭遇发展瓶颈的时候,1986年十月份三星开发成功了韩国首个液晶显示器(LCD),从此三星显示事业开始迈入新的发展纪元。为了加强研发,1987年还建立了全新的三星综合技术院。
与此同时,三星的“李秉喆时代”正式落下帷幕——1987年十一月份他因肺癌逝世。而作为父亲小跟班多年的李健熙,由于深知公司积弊已久,所以上台后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李秉喆时代由于扩张太过迅速,所以三星的财务状况并不好看,于是李健熙便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将视野聚焦于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
1988年,他在三星成立50周年的庆典上,宣布正式开始“二次创业”!
就是在这年,三星电子由于战略地位的极速上升,开始业务重组,其直接合并了三星半导体&电信——半导体业务分分合合最终还是回到了三星电子的“怀抱”。
与此同时,三星的移动终端业务依然在艰难地发展着。到了1988年九月份的汉城奥运会期间,三星的第一部手机——SH-100正式发售。不过由于质量太差,当时只卖出了2000台不到。
之所以三星的移动终端业务发展艰难,皆因其在“无线电频率工程”领域没有核心技术积累;而这个东西靠“逆向工程”是学不来的,也就是说之前三星在电器和半导体等领域,屡试不爽的“仿造绝招”用不上了!
这就是为什么摩托罗拉在 1G 时代,可以一家独大的根本原因。
关键韩国还是个多山的国家,信号不好的手机根本没有市场空间,所以当时摩托罗拉在韩国的手机市场直接占据了半壁江山。有趣的是,研发团队开发第一款手机时其研究样本就是一批摩托罗拉手机。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种循环又重复了好几次:每次有新款的三星手机开发成功了,上市后质量依然差劲,销量到头来又是只有可怜的几千部。
1989年,三星的寿险公司(1963年收购的业务)改名为“三星生命”——由于“Life”一词意译的不同亦名为“三星人寿”,战略地位的提升为其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往后这个韩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将成为世界500强。
1990年,三星继续沿用上一年的策略,不惜花费重金派自家员工前往日本科技企业学习,并大量引进美日的半导体技术。往后三星在半导体领域的各种崛起,皆离不开这两年的努力。
1991年,三星在日本设立了一个研发机构,利用液晶面板产业衰退期,雇佣失业的日本工程师积累技术。同时三星电子还在半导体部门内,设立了一个 TFT-LCD 事业部,专攻 TFT 液晶技术
1992年,三星开发成功了 64MB DRAM,刚好这年便是三星在全球DRAM市场霸业的开始。此外,随着年尾金泳三的上台,韩国的“军政府时代”正式结束。
- 8,新经营运动
1993年,李健熙访问洛杉矶时,竟在一家电子零售商的货架上看到了三星电子产品的“悲惨境遇”——不仅无人问津还堆积在角落里吃灰,同时还收获了“山寨供应商”的称号,当时这位掌门人的表情可想而知。
回顾三星于70和80年代在电子领域和半导体领域的崛起,可以发现其靠的是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和逆向工程(即仿造)战略等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型手段,但是在90年代这些手段突然开始不吃香了。
原来当时发展中的各个亚洲国家,正在成为更低成本的电子产品生产商,三星的传统优势正在被削弱;再看看隔壁的日本,可以观察到消费电子产品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
正是这两方面的时代变化,严重挤压了三星的生存空间!
所以,后面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次大规模高管会议上,李健熙直接爆出了那句名言:“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要变!”紧接着,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史上称此为“新经营运动”。
在改革的推动下,三星换上了新的“蓝底Logo”。同时,针对屡战屡败的手机业务还下达了死命令:若到1994年,还不能生产出媲美摩托罗拉的手机,就退出手机业务!
迫于掌门人的高压推动,技术团队再也不敢搞“逆向工程”了。通过对信号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后,1993年十一月份SH-700正式出样,其配有全新的经过山地测试之天线。
当李健熙拿到这个样品之后,直接一把扔到地上然后又踩了一脚,直至他拿起来成功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开发人员才松了一口气。
所以当这款质量可靠且信号优秀的轻巧手机(重量小于200克)上市后,销量终于获得了突破并不断攀升——到了1994年四月份月销量已达16000台!
在此基础上,1994年十月份三星正式发布了 Anycall 品牌,并推出了该品牌的第一款手机SH-770。
但是,为了彻底贯彻“质量第一”的理念,1995年李健熙亲手焚毁了15万台故障手机!现场工人们见此无不伤痛,这可谓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
后面在李健熙“设计、技术、质量”三板斧的挥舞下,三星手机业务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1995年开始直接取代摩托罗拉,成为了韩国手机市场的领导者!
就在三星手机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三星电子还在1992年尾取得了东芝的闪存授权。1993年三星建成了首个200mm晶圆制造厂,同时正式启动 16MB 的NAND闪存项目。
1994年,三星花了大价钱购买了 ARM 的咨询工作以及ARM6和ARM7的架构授权,并以此开启了DVD芯片设计的项目(两年后成品量产)。
1996年通过与高通的合作,三星首款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商用成功,同期还推出了一系列CDMA手机。但当时搭载的都是高通芯片组,于是又购买了ARM新的架构授权,并开始CDMA芯片组的开发(1998年开发成功)。
- 9,反周期大法
谁都想不到,韩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竟然是民众口碑极其不佳的“军政府时代”,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韩国经济飞跃期——史上称之为“汉江奇迹”,而韩国财阀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但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摧毁了看似一片祥和的韩国经济,一时间破产的企业数量开始大幅增长,其中不乏财阀集团(三星也是濒临破产)。
1997年尾,金大中上台,次年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
最终,韩国与 IMF 签署了开放市场协议从而引入了海量外资(副作用便是外资掌控了韩国企业的绝大部分股份);另外还大幅降低了财阀集团的债务杠杆比例,进而推动了财阀间的重组,从而减少了重复投资并削减了过剩产能。
例如,大宇将电子企业交予三星,而三星则将汽车企业交给大宇(后因大宇破产而受阻),这大大增加了每家财阀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三星电子自身也在重组优化——业务出售和缩编裁员双管齐下。
1998年,三星的美国德州奥斯汀半导体工厂开始投产,同年还诞生了其首款数字电视。也是在这年,三星首次成为大尺寸 TFT-LCD 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第一名(17%份额),此后长期霸占首位。
1999年,开发成功的CDMA芯片组开始用在三星手机上,同年三星还推出了其首款MP3手机、手机电视电话和无线互联网手机。
2001年,三星的韩国华城园区半导体工厂正式投产,其与基兴(也名为“器兴”)工厂共同组成了三星韩国本土的晶圆生产主力。以此为基础,2002年三星正式开始称霸全球NAND闪存市场。
经过几年的产能扩张,到了2005年三星正式开放晶圆代工,而其第一个大客户正是老合作伙伴高通。此外,得益于液晶面板领域的巨大优势,2006年三星电视成功夺取全球电视市场的第一名宝座,此后又是连年霸榜。
2007年,三星量产成功了全球首款AMOLED面板,其数年的开发工作终于结出了硕果,此后三星在AMOLED领域的优势不断保持——这又成为了一个常年霸榜的核心业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但由于经过多年改革,财阀的杠杆率已极大地降低,故所受冲击远弱于亚洲金融危机之时。
而三星此时则主动调整结构,逆势扩张,再次祭出以往运用熟稔的“反周期大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而继续在电子和半导体领域扩大领先地位。
2009年,三星推出了旗下首款安卓手机 Galaxy GT-i7500;次年,又推出了S系列的开山之作 Galaxy GT-i9000(S1)。2011年,三星正式推出了自己的处理器品牌 Exynos,往后其将与三星的 Galaxy 旗舰一起发展。
2012年,三星在全球手机市场,正式开始了霸榜之旅(直至2023年败于苹果)。
2017年,三星半导体部门正式推出了图像传感器品牌 ISOCELL,同年韩国平泽半导体工厂正式投产。
- 尾声:
2020年,一代鼎鼎大名的“忍者”——李健熙撒手人寰,其独子李在镕顺利继位。那么此时的三星商业帝国到底是啥情况呢?首先,世界500强中,三星的子公司有三家在列。
首先排名最靠前的自然就是三星电子,其麾下至今依然在各自所属领域霸占全球市场第一名的事业部,主要有 DRAM、NAND 闪存、AMOLED 面板、电视等核心业务,“基业长青”的持久程度实在骇人。
而仔细观察这四个业务可以发现,它们皆属于周期性的产业,也就是说,三星屡试不爽的“反周期大法”正是持续在这些领域霸榜多年的绝招——京东方正是学到了这招从而夺取了液晶面板领域的全球第一名。
另外两个位居世界500强的子公司分别为三星物产(三星C&T)和三星生命(三星人寿),主营建筑与贸易的前者可谓是三星起家之本,后者则是其金融领域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