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全管理创新指南
(二十)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坚守文物安全红线、底线、生命线,必须始终把文物安全摆在首位。文物安全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内容复杂,标准要求高。应当积极应对,不断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文物安全形势的需要。江苏省四方文物研究院在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定期发布《文物安全管理创新指南》,旨在引导和启发基层更好地开展文物安全管理工作。
要关注文物保护安防设计中的过度防范问题
文物安防主要是指:为确保馆藏文物、对外开放文博场馆、文物保护单位、田野文物等人员和藏品安全而采取的相关防范措施。技术防范对文物保护极其重要,是人防、物防、犬防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十分重视文博场馆的安全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提升安防软件和硬件设施,大大降低了文博场馆事故概率。但也发现一些文物保护安防设计中存在的过度防范问题,应该值得关注。
由于一些做安防的公司缺乏对文博场馆、文物保护单位、田野文物等防护特点及相关需求研究,有的甚至就没做过文博系统的安防工程,在做安防设计时照搬照抄其他领域的方案。为了提高安全保险系数,增加了很多硬件器材实施过度防护,而没有在管理软件开发上多下功夫。有的项目为了达到360度无死角监控,仅各种监控摄像头就达千处以上。有的博物馆监控室各类大小监视屏幕几十块,如同交通指挥中心一般,既大气又漂亮。指纹识别、红膜识别、人脸识别等,只要其他领域开始用的、什么最先进的都用上。无论是否需要重点设防,就采用多种器材叠加、多重手段齐上阵,多多益善。一个文博单位的安防工程项目报价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并有相互攀比越报越高的趋势,迫切需要关注过度防范的问题。
(文安院发布)
(未完待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