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鲜花消费逐步升温。近年来,凭借适宜的气候条件,云南省的鲜花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在位于昆明的斗南花卉市场,近期不少市民游客纷纷来到市场购买鲜花,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商户们也忙碌起来,保障鲜花从田间地头顺利到达各地市场。
市场购销两旺
连日来,斗南花卉市场比平时更热闹了。场馆内,只见各家商铺、摊位都被鲜花布置得热闹喜庆,各色的玫瑰、大团的绣球花、艳丽的蝴蝶兰……五彩斑斓的鲜花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作为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卉市场每天上市117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花,占据全国鲜切花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鲜花销售员向谷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经验,临近春节是花卉消费高峰期,比如传统的红玫瑰、腊梅、洋牡丹、大花蕙兰等都很受欢迎,市民愿意买这类颜色鲜艳亮丽的鲜花做装饰。
在市场内另一片区域,一些精美的盆栽和特殊装饰花卉也吸引许多市民挑选。商户黎展鹏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介绍不同花卉的寓意:“银柳、金橘摆放在家中很喜庆,富贵竹、黄金木这些有吉祥招财的好寓意,一般在春节前卖得都特别好。”
在一家鲜花超市,一些用玫瑰、绣球花、满天星等搭配制作的永生花吸引着市民游客。商户马楠介绍,永生花也叫保真花、生态花,是以鲜切花为原料,经过脱水、脱色、干燥、染色等工序加工而成,保持了鲜花的特质,颜色也更丰富。由于鲜切花保存期有限,长期不凋谢的干花、永生花也逐步受到消费者喜爱。
市民挑选着心仪的年宵花,商家手脚麻利地为顾客包装花束,热闹的氛围让斗南花卉市场成为昆明一处亮丽的风景。市民李希买了一捧永生花准备带走。她告诉记者,鲜花已经成为自己家的必备年货,这次购买的永生花在颜色、形状、手感等方面和鲜切花差不多,保存时间更长,买回去插在花瓶中可以摆放很久。
线上需求升温
鲜花零售市场火热的同时,大宗交易也进入繁忙时刻。连日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拍卖大厅内,900个交易席位座无虚席,物流中心里装载鲜花的车辆周转不停。
昆明花拍中心企划负责人朱琦介绍,随着年宵花销售升温,以红火调性为主的产品需求热度逐步提升。同时,1月份受冷空气回流影响,产区产量小幅减少,行情有望逐步小幅上涨。1月21日,昆明花拍中心(KIFA)全渠道交易总量437万枝左右,其中大钟交易量为400万枝,供货量较前一交易日增加,总体购买力上升。玫瑰成交率上升,其他花卉如洋桔梗、绣球、康乃馨、勿忘我等,预计将呈现基本持平走势。
随着年宵花预热逐步开启,百合、冬青、蝴蝶兰、雪柳、大花蕙兰等年宵花的热度上涨,插枝类的腊梅花、寸寸金、桃花、樱花、干枝杜鹃等热度也持续攀升,将迎来大批采购热潮。在斗南从事鲜花批发销售的刘桂蓉表示,春节期间消费者消费意愿增强,近期自己会更多采购红色、粉红等暖色系鲜花产品。
除了传统的市场、花店销售外,近年来,鲜花线上零售持续增长,美团、抖音、小红书等成为主要线上销售平台。抖音电商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鲜花、多肉、永生花和干花等优势产品持续热销。过去一年,云南鲜花产业带有超过92万场直播带货促成了交易。
新品种受欢迎
据2023年云花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23年,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花卉种植面积195万亩,鲜切花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189.7亿枝;盆花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9.9亿盆;自主研发培养新品种700个,获国家授权新品种占全国近50%;全产业链产值超1200亿元,农业产值472亿元。
云南春之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植物种苗繁育及设施栽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创始人丁长春表示,因为看好鲜切花市场的发展潜力,企业在云南文山州砚山县发展玫瑰鲜切花种植,全部采用基质无土栽培。随着春节临近,基地种植的高原红、卡布奇诺等10个玫瑰品种,都已开始产花,将供应文山州内各个鲜花店,同时辐射广西市场。
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针对市场需求,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近年来推出了专为花卉种植农户设计的惠农网贷云花贷贷款,为花卉产业注入金融活水。在安宁市八街花卉种植基地,种植户黄和贵已从事花卉种植多年,但因资金短缺,在扩大生产、提升品质方面面临困难。农行昆明分行工作人员得知黄和贵面临资金问题后,为其介绍了为花农量身定制的云花贷产品。在农行昆明分行工作人员协助下,黄和贵很快就获得了50万元的贷款,及时购买了优质的花卉种子和苗木,赶上了春节鲜花销售的旺季。
鲜花的畅销,离不开快捷的物流和保鲜技术等对鲜花“颜值”的保驾护航。为保障每一朵鲜花及时新鲜到达消费者手中,近年来,云南的鲜花运输形成了“航空+冷链+高铁”的立体运输模式、完善的物流网络和丰富的运力资源,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拍卖交易市场的陆路全程无缝冷链运输,鲜切花采后优质率提高了20%,损耗率降至10%以内。在斗南花卉市场,中国邮政、顺丰速运、中通快递等多家物流企业都在现场设有快递运输点,游客现场购买的鲜花可随时打包邮寄。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目前累计有200余家冷链物流企业入驻,多种运输模式助力花卉可实现次日达。(经济日报记者 曹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