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
随着春节临近,有关火车票购买问题不断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针对“抢票”问题,更是广被人们关注。特别是,在12306等方面公开表示“抢票软件”只是噱头后,澎湃新闻1月22日发布的新闻报道披露,仍有8家平台仍在推加价加速抢票,不能不让人更加关注。
既然权威人士已经公开表示,加价抢票是忽悠噱头,但为何还有这么多平台仍然在推加价加速抢票业务?有关部门又为何只是口头说说,而不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干预,或者针对有可能涉嫌民事欺诈等涉嫌违法的收费抢票行为予以查处?
既然不少平台仍在推加价加速抢票业务,更有不少人愿意通过加价让某些平台代抢票,如果仅仅像有关人士所说是忽悠噱头,估计加价加速抢票早就自生自灭,没有什么市场了。但事实是,在青锋就春运12306票务问题撰写相关评论后,确有网友留言,其在12306上候补很久没有购到票,反而通过加价买到车票。或许正是这种存在,让已经被权威人士一而再公开表示的忽悠噱头的“抢票软件”仍有市场存在。
青锋相信,有关人员公开表示的“票源全部在12306系统中,‘抢票软件’没有任何票源,成功率达到多少没有任何保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也不可否认,在铁路12306开始放票的时候,某些软件会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其抓取能力或者说抓取速度肯定比人们手动抢票的能力强、速度快。在同等时间内,其成功率或许就比人们手动抢票的成功率要高。
因为青锋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对于“抢票软件”到底比人们手动抢票成功率高不高,尚不能作出完全确凿的判定。但对于有关专业人员就加价加速抢票的行为的认定,觉得有必要再一次公开出来,供有关部门下一步采取相关措施作为参考。
青锋注意到,四川良讼律师事务所主任蒲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按12306官方的说法,其他平台提供的抢票服务,本身虚构了能够抢票的事实,在明知加钱与不加速度都一样的情况下还收费抢票,这已经构成民事上的欺诈”。
而重庆中西律师事务所主任侯亮则认为,“提供抢票服务的平台肯定是存在虚假宣传”,以及“这些平台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能不能见光,这是潜在的法律风险问题。因为他们抢票需要高频率访问12306网站,一旦使用了违法的技术手段,那么这些平台可能会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刑事犯罪”。
综上所述,不管是收费抢票构成民事欺诈,还是“可能会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刑事犯罪”,都已经涉嫌犯罪,因而,相关部门不能仅仅是公开说说,某些平台吹嘘“抢票软件”“加速包”,是忽悠旅客的噱头,而应该在采取技术手段予以干预的同时,更应该依法依规对这些不法行为予以打击,而不是任其长期存在,让其时不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