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个视频讲的是对自我的理想化期待,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内心缺爱的人的行为模式。
所谓内心缺爱,在精神分析中也叫做缺乏好的内在客体。在一个人成长的第一个五年里,如果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和陪伴,那么对个体而言就会造成一种缺失。这种缺失是一种对自我的确认,就是说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实际上是父母的爱、陪伴和积极的关注,让我确认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在父母那里完成对自我的确认,他就会陷入到自我怀疑之中。我们知道,自我怀疑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内心缺爱的人最主要的表现,也就是自我怀疑。自我怀疑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毁掉了令一个人感到安全的基础。于是这个人既不能够相信自己,也难以去相信别人。
当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被完整的爱过,能够充分理解自己值得被爱的人。他们从父母那里完成了对自我的确认,因而内心世界是完整无缺的。由于内心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放在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上来。他们拥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至于被彻底打倒。也许他们也需要偶尔回到父母身边,但是他们比多数人更容易感受到被爱。举一个例子,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修复创伤的过程,就好像是在给自己充电的过程。有些孩子只需要充电十分钟,就能够完全恢复活力。可是有些孩子需要充电一个小时甚至更久,才勉强恢复一些活力。前者自然就是在童年被完整爱过的人。他们有更多的活力去探索世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在外部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所爱之人建立一段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