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刚刚过去的大寒节气,本该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节,今年这个大寒,却呈现出反常的暖意。

1月20日和21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偏高,北方本应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南方不少地区暖意浓浓,甚至有了春天的错觉。

数据显示,1月20日大寒节气当天,北方多地气温达到历史同期偏高水平。例如,太原10.7℃,天津10.8℃,北京9.1℃,沈阳3.9℃,连呼和浩特也升到了零上。南方的南昌和长沙气温则达到18℃以上,重庆、杭州、武汉、合肥超过15℃,南京、上海也突破13℃。

然而,这样的“暖大寒”只是短暂现象,强冷空气已在西伯利亚形成。即将南下的寒潮将终结偏暖态势,为全国带来急剧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1月22日,全国大部依然降水不多,气温偏高。中央气象台预计,明天起,寒潮将携大范围雨雪来袭,后天将进入降雪最强时段,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汉等地需警惕较强雨雪天气对春运出行的不利影响。

“对北方、云南、贵州、川西等地来说,不管下的是雨还是雪,都可能对交通造成很大影响。”知名气象科普博主“中气爱”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请大家密切关注天气,安排行程时尽量避开1月24日-27日,如果已经安排了行程,尽量准备好御寒衣物、食物、水,保护自身安全。


降温幅度预报图。(图源中央气象台)

寒潮路径明晰

全国将迎今冬最强降温与雨雪天气

1月21日,寒潮已经开始积蓄力量。“中气爱”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目前北极涡旋正向南甩出一个强冷涡,大量寒冷空气堆积在西伯利亚平原。1月22日,这些冷空气将在西伯利亚和哈萨克草原上凝聚加强,最终形成今年北纬60度以南最强的“冷堆”。

预计从1月23日起,寒潮将自新疆进入我国,随后用5天时间横扫全国。这也是2024年11月寒潮之后,我国在两个月内经历的首次全国性寒潮。此次寒潮降温幅度广、强度大,并伴有强风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其影响力将是今冬之最。

尽管如此,“中气爱”指出,这次寒潮不属于历史极端寒潮。虽然西风槽下切深度接近2016年1月极端寒潮水平,但冷空气堆积时间较短,冷源强度不足。因此,寒潮带来的低温大致与常年大寒节气的水平相当。“例如,乌鲁木齐最低气温约-20℃,哈尔滨-22℃,北京-11℃,南京和武汉-5℃,重庆3℃,上海-1℃,广州和福州5℃左右。公众只需按照常年冬季最冷时的标准做好保暖准备,无需额外添置更厚的御寒衣物。”


降水量预报图。(图源中央气象台)

四大降雪中心显现

雨雪范围影响广泛

此次寒潮除了大范围降温外,还将显著改变我国近期干燥的气候状况。寒潮南下过程中,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水汽汇合,将带来2024年冬季以来范围最广的雨雪天气。

据“中气爱”介绍,我国或将出现四个主要降雪中心:

一是新疆北疆地区:受大西洋水汽输送影响,北疆将有小到中雪,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大到暴雪。

二是陕西、河南一带:这是此次雨雪的重点区域,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与寒潮相遇,有可能形成大到暴雪,尤其是陕西中南部山区和河南西部山区。西安、郑州、洛阳等城市位于强降雪区边缘,可能出现雨夹雪或雨转雪的天气。

三是东北地区:随着西风槽切断形成冷涡,东北地区将迎来中到大雪,局部可能出现暴雪。

四是云南、贵州、川西地区:强冷空气可能突破乌蒙山屏障,与印度洋水汽结合,带来复杂的天气现象,包括冻雨、大雪等,甚至昆明也可能出现罕见的降雪。

寒潮叠加春运

出行旅客需格外注意安全

此次寒潮天气与春运高峰期重叠,将对长途出行造成较大影响。据交通部门预计,从1月23日至1月27日,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将迎来明显的客流增长。

气温骤降,脆弱人群发生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疾病风险增加,建议公众加强健康防护和防寒保暖,取暖注意用火用气用电安全。

此外,寒潮还可能对农村地区取暖、电力供应等造成压力,公众需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和能源储备,确保生活稳定。

气象专家提醒,本次雨雪寒潮过程正值春节返乡高峰,将对春运交通造成较大影响。陕西、山西、河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降雪较强,山区可能有冰冻,道路积雪结冰风险高,易导致道路拥堵或交通事故,建议公众出行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预警及交通部门发布的路况信息,合理安排行程,确保出行安全。

在寒潮和雨雪天气期间,长途出行的公众需格外注意交通安全:

1. 提前规划行程:通过权威平台查询天气与路况,合理调整出行计划,避免强降雪区域或可能封闭的交通线路。

2. 车辆防滑与保养:驾车出行需检查轮胎、防滑链、刹车系统等设备,配备必要的防滑工具。尽量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

3. 准备应急物资:随身携带保暖衣物、饮用水、食物和简易药品,以备突发情况使用。

4. 关注公共交通动态:使用铁路或航空出行的旅客需随时关注班次动态和延误信息,尽量提前到达车站或机场办理手续。

5. 注意健康防护:寒潮期间,甲流高发,旅途中需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减少在封闭场所的长时间停留。

寒潮虽带来严寒与雨雪,但提前做好防范、科学应对,就能将其对出行和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