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西安最新总体规划,终于获批!这份顶层设计对西安要求,用八个字形容: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目前,国内已有三十余多座城市总规获批,西安“姗姗来迟”让人有诸多猜想。如今云开月明——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着眼世界,西安地位再升!作为“源脉之核”,这份批复深度和广度一文难涵。

  这里,我们将从定位、空间和资源等三部分进行解读。今日主题,是持续发展下的西安城市新定位。

  定位:西安自身的升级

  总体规划,是一座城市长远发展的纲领文件,决定了城市性质、核心功能、用地面积和发展空间,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大概每10~15年修订一次,本轮规划截止日期到2035年——这是落实国家“多规合一”改革要求后,西安第一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的第五版城市总规划。

  对比历次总规可以发现,经历多个时期和周期发展后的西安,地位势能级有了全新的跃升

  

  历次总规的西安城市性质◎制图/城记智库

  一是标定西安全新目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带动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

  二是城市地位持续稳固。作为陕西省省会,1995版总规西安为“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规模最大中心城市”;到2011版和本轮皆明确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这是国家赋予引领西部发展的使命。

  三是城市职能全维升级。从1953年至今,城市职能逐步从“轻纺、机械工业”为主转向以“科研、高等教育和工业基地”为主的多元化职能。本次“三中心两地”的定位,更加明确全面和综合的核心功能定位。

  

  国务院的正式批复◎来源/中国政府网

  西安城市人口,从2000年“六普”的741万,增至2020年的1300余万,就是城市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目前,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和黄河流域经济带发展等叠加,西安肩负起更大的使命担当。可以明显地看出,城市定位、城市职能和目标愿景相较前四版有了质的提升。

  站在历史角度,对比这五次总规的变化。我们既要记得曾经的辉煌,也要知这其中包括地域和时代的各种羁绊,才能更理解当下的西安。

  维度:全新战略定位

  本次批复对城市角色要求,更强调“区域性”角色。所以,采取“我国重要中心城市-区域重要中心城市-地方重要中心城市”等分级。

  这其中,京沪穗津渝等五城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除广州之外皆为直辖市。成都、西安和兰州三城,延续上一版“西部地区重要城市”定位,乌鲁木齐从“西北地区”升级为“西部地区”

  而“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部分重要城市的“中心”定位◎制图/城记智库

  这点,从成都官方解读就能看出:明确“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并公开表明“国中”地位并未弱化。

  也就是说,自古作为都城且“安定西北”的西安来说,亦将延续该路径。

  横向对比,多年竞夺“国中”城市,本次批复分化明显:南京和杭州,均获批“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和青岛,分别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沈阳,则是“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西安T5航站楼及交通中心◎来源/EWS

  与此同时,长沙是着眼于区域战略的“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石家庄是城市群战略的“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作为城市综合能级的体现,“中心城市”也决定交通枢纽地位,从上到下大致可分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交通枢纽及口岸枢纽”,西安属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枢纽投资,国家也给出答案:京沪蓉开通双国际机场,渝穗获批第二机场;西安超级机场即将投用,东站亦被坊间称为“世界东站”

  功能:“三中心两地”定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WTO,短短四十多年,中国就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期间,中国诞生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一批新的区域和城市脱颖而出,也必然出现分化。西安被国家明确层面的“三中心两地”定位,成为未来长期西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那么,什么是“三中心”?它有何不同:

  

  部分省会城市的总体定位◎制图/城记智库

  一是明确为“西部经济中心”:除京沪外,“经济中心”类似提法只有广州(国家商贸中心)、深圳(全国性经济中心)、成都和西安(西部经济中心)。

  发展不均衡我国现实和国情,比如目前国内26个“万亿之城”,广袤的西部只有西成渝三城。可以看出,这个意图很明晰——西安,要发挥“西部大开发”和引领西北的“龙头”作用。

  二是定位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在“科创”领域,只有极少部分城市被赋予更高的定位和空间(西安更多不同见第四部分)。

  三是升级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除京津沪穗深是国际或全国对外开放门户外,其它只是区域级;成都和西安上升到“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这表明西安要发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的支撑作用。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NEWS

  那么,“两地”有何特点:

  一是“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相比上版“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这次调整为“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全国乃至全球航空航天产业重地、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和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希望西安再接再厉。

  二是“国际旅游目的地”:京沪之外,只有杭州、昆明、西安三城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苏州和拉萨是特色型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进一步发挥西安作为华夏文明代表城市的定位。

  角色:明确强化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下风魂诡谲的国际环境中,更凸显了邓公这一高瞻远瞩的预见。

  如果说千年前因为丝绸之路,西安成为“陆权时代”重心;那么,全球贸易时代催生“海权时代”,内陆滞后是现实。但是,在现代社会能进行物理和空间层面突围的,最佳的王牌就是“科技”。

  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西安等五城(武汉尚未公布),城市性质拥有“科技创新、科研和文教”,地位不彰自显。

  

  科研文教方面西安的定位◎制图/城记智库

  梳理历程,西安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粤港澳后的第四个“双中心”(全国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六个科技创新中心)。这含金量极高的“牌照”,将决定西安乃至陕西未来。

  可以这样理解,西安将代表中国站在制高点参与全球科研竞争。这个定位,对西安未来是前所未有的加持和赋能。

  2024年,西安城市技术合同交易额再次实现大幅度提升,实现金额高达4000多亿,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当下,陕西也在全面推进“秦创原”,也被不少视为另一种“陕西壹号工程”。

  
全国“双中心”分布图◎制图/城记智库

  能成为综合科学中心和创新中心,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强大的基础和研究能力,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和升级,也需要来自国家战略的定位和支持

  此前,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和南京等城市,皆明确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批复中,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西安和成都同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和杭州则是“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西安这张“王牌”,让古都穿越多个发展周期,并搏得无数发展机会。

  

  最新国土规划的尘埃落定,再次彰显国家对西安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关键定位,让这座曾经的“世界之城”,正向曾有的地位回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作为世界文明古都,西安的历史灿烂辉煌;在现代发展中,西安更需加入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城市自身是根,时代潮向是势,国家战略是力,而不停止的前进才是果。

  当下大环境仍在变动,每座城市和每位个体,不仅需要再找准自身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打铁仍自身硬”

  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版权声明:相关制图详见备注说明

  若有转载请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