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张学鹏 张成杰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郑欣宜 记者 周伟)扫去积雪,打开锁头,用铁锤敲掉井盖缝隙的结冰。1月22日0时30分,在黑龙江省张广才岭上,一阵叮叮当当的敲冰声响彻大山,24岁的通信工于静淼和工友张月在山顶上忙活了10分钟,两人合力才拽开了冻结的光缆井盖。
“我下去检查,你在上面盯着。”井口有四张A4纸大小,身材纤瘦的于静淼抓着铁梯,当先爬了下去。
于静淼是牡丹江电务段牡丹江高铁通信车间的通信工,她所在的工区负责检修哈尔滨至亚布力间的哈牡高铁通信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多设在山间原野,所以她和3位平均年龄25岁的小姐妹,要在每天凌晨,背着20斤的工具设备,翻越没及小腿的雪岭,再钻进深井中去检修通信设备。
随着第九届亚冬会的临近,铁路部门面向哈尔滨至亚布力间增开了多趟哈铁动车组列车,于静淼和姐妹们的检修频次也从以前的90天一次增加为30天。
“刚上班那会,以为检修通信设备是个轻松的工作,无非就是每天沿着维护的光缆线路走一圈,就当是‘游山玩水’了,可没想到却是个丛林探险。”于静淼说。第一天上班,山高、路险、沟深的张广才岭就给了于静淼一个“下马威”。“10月末这里就下雪了,最深的积雪将近70公分,一脚下去就没过膝盖。”于静淼说。17座通信基站、直放站设备遍布山岭,山路崎岖,工程车无法驶入,维护工作都是在夜间“天窗”的时间进行,她们的日常就是戴着头灯,沿着满是积雪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检修地点,1.5公里的山路,步行要整整40分钟。“一趟下来鞋里灌的全是雪,冻得脚发麻,后来我们就学着打绑腿,丑是丑点,但是真管用。”张月指着腿上细密的绑腿布条笑着说,白皙的脸上冻出了两片明显的红。
每次检修有4人,29岁的张月是组长,外出作业,她都会多带一个小包,夏天装着防蚊虫的药,冬天则换成了为大家准备的暖贴。随着生态的好转,张广才岭上野生动物多,夏天蛇虫遍地,年轻的姑娘们就随身带根棍子,边打草边走。“其实夏天还好,上山说说笑笑,到了冬天,真是寸步难行,后半夜上山,还会看到雪地上有大型动物的脚印。”于静淼说,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单位还派了一组男子检修队随行,一起爬到山上。男同志负责爬塔检修,这些女孩子就负责下井作业,有人笑称她们是女“马里奥”。
高铁动车组运行间的通讯依靠光缆传输,这些光缆设备装设在深度近3米的设备井里。于静淼由于身材较瘦,即使穿着两层棉袄,依然动作灵活。所以,每到冬天,她就主动承担起下井作业,她也被人称为“于大胆儿”。井下漆黑一片,于静淼拧亮头灯沿梯而下,四周挂着手臂粗的黑色线缆,脚刚落地,于静淼就习惯性地用脚划拉一下地面,一些虫子四处逃窜。“每根线缆里有48根光纤,别看外面看着挺粗,这一根光缆只有9微米,比头发丝还要细。”井内空间狭小,纤细如于静淼也只能半蹲着,掏出地线测试仪,检查地线绝缘状态,与此同时,其他两位姐妹正在井上的机械室内,进行着光缆测试。
“大胆儿,蓝管的9号纤衰耗过大,需要处理。”胸前的对讲机传来工友的声音。不一会儿,张月用绳索从井上递下来光缆熔接设备。“光纤细,再加上井中光线不好,我们不能戴手套,全靠手指的触觉来作业。”于静淼用刀子麻利地给光缆剥皮、切割,又将头灯拧到最亮,裸着手,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两根亮晶晶光缆丝放进熔接机的凹槽中,几十秒后,绿灯亮起。
“第一根纤芯熔接好了,你们那边测试一下。”“通了,再熔接第二根。”一秒、两秒,一根、两根……70分钟后,48芯光缆全部熔接完毕,于静淼的手指也冻得发白。爬回地面,于静淼一屁股坐在雪地里,大口呼吸着冷而新鲜的空气,呛得不停地咳嗽。
深夜,清亮的月光洒在雪地上,将大山照得通透,几个姑娘拉长的身影依然在山间忙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