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服务举措发布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天津经开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举行。此次活动亮点纷呈,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发布,天津滨海工融创投基金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使投资基金亮相,海外华人科技社团境内代表处集聚区(天津)启动,天津经开区新质生产力迎商中心挂牌,7家优质企业集体签约落地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揭牌,为科技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以及科技园重点企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等代表100余人齐聚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回首过往、共话发展、携手并行,不断完善协同机制、提升承载功能、强化资源聚集,持续增强自身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水平,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发布
2024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科技园可与北京中关村共同探索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打造政策联动的示范区。为此,在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科技局与市有关部门、滨海新区政府拟定了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围绕产业促进、科技生态、人才建设、科研转化等方面,涉及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京津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育、推动机制改革创新等多个层次。
“天使”携手“AIC”!双基金助力科技园区创新发展
活动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使投资基金与天津滨海工融创投基金正式“亮相”。经开区天使投资基金将聚焦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等未来技术产业化赛道,以及汽车与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方向,天津滨海工融创投基金将集中投向信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12条重点产业链和新质生产力领域,为滨海新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巩固升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为新区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贡献力量。
海外华人科技社团境内代表处集聚区启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对外专业交流合作管理机制”的部署要求,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天津经开区依托设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运营场地建设海外华人科技社团境内代表处集聚区(天津)。
海外华人科技社团境内代表处集聚区(天津)将吸引海外华人科技社团在天津设立代表处,引导和支持海外华人科技社团在境内开展科技活动,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吸引海外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天津经开区新质生产力迎商中心挂牌
活动上,天津经开区新质生产力迎商中心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挂牌成立。天津经开区新质生产力迎商中心将继续秉承“营造、迎商、共赢”三YING理念,充分结合滨海—中关村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桥头堡”的定位,聚焦新质生产力,打造特色鲜明的迎商中心品牌。
成立后,新质生产力迎商中心将实现“五大延伸”,即理念延伸、资源延伸、政务延伸、增值化延伸以及活动延伸。新质生产力迎商中心将通过精准调研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精准把脉企业发展难题,打造共赢共享互助交流体系,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提供政策、申报、孵化、融资、知产等全领域增值服务内容,提高政企交互水平,树立泰达迎商品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7家优质企业集体签约落地科技园
数智提尔液冷智算、中海油服能保中心、汉德森科创中心、健康通、爱勒易国际医药、中海油井控中心以及乾元华科等7家优质企业集体签约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本次签约的7家企业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实训服务等多个领域,将为科技园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与支撑。
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揭牌
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是由天津经开区与北京理工大学结合双方资源优势,在天津市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协议下打造的特色鲜明的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桥头堡”,紧密对接滨海新区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和技术发展需求,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科技成果在地转化水平。
目前,实验室研发的全国最大的“超大规模金属点阵结构多弧并行3D打印技术与装备”已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地并完成验收。未来,实验室将依托渤海海洋资源,不断拓展海洋新基建业务尽快落地,为区域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活动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王长坤介绍了园区六年来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董事长王清山作了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