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春运,往返两地的一张车票格外牵动人心,运力强大的铁路亦是游子归乡的首选。

节假日需求高涨,一张高铁票往往对应多个候补诉求。供需出现张力时,“抢票”自然成为年末的热门话题。

与之呼应,在多家出行平台,以“付费加速包”“邀请好友助力”等形式存在的抢票服务常被默认为合理选项,公众已习惯用加价、拉新流量等方式获得紧缺车票的优先购买权。

1月21日,12306官方回应称,其并未和任何第三方平台合作,抢票软件推出的“加速包”等服务是一种营销噱头,成功率亦无可承诺,异常订单还将被延迟处理。此外,车票资源分配是综合多元因素的复杂工程,抢票软件并无强力介入的资质。


回顾近年,抢票软件以 “一键抢票”“优先购票”“免费抢票”等旗号招揽焦虑的乘客。但仔细审视之下,其中暗藏的诸多陷阱令人忧心。

首先,收费名目“叠床架屋”,以不断升级的梯度增加乘客付费成本。例如,有平台按低速、快速、高速、极速分级抢票,依等级收费,递增的费用对应着宣称提高的“成功率”;有平台则区分普通与会员抢票,会员需付费且设多个层级,引导消费者增加在其平台的抢票投入及与平台的深度绑定。还有部分抢票软件宣称免费,却需用户在社交平台靠“好友帮抢”“助力”加速,诱导用户向好友分享抢票任务,实则为用户拉新及增加软件日活,并无实质抢票效果。


此外,为提高乘客购票意愿,有平台会诱导用户以“买短乘长”“买长乘短”“先上车后补票”等违规方式购票。12306官方解释,这类“有票”的组合“套装”并非官方方案。第三方平台的此类操作致使乘车场景复杂,使正常购票乘客乘车体验遭破坏。加之,有时还将引发超员报警造成铁路运力资源浪费,扰乱运输秩序。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则造成的后果已超出普通权益受损范畴,升级为公共事件。

更将公众置于风险中的情形是,用户个人信息亦可能成为第三方抢票平台的“灰色营收点”。平台收集乘客信息后转手泄露或兜售的风险不容忽视,高发的“退改签”骗局便与乘客信息泄露紧密关联。甚至,部分抢票平台在用户登录时,会默认勾选“铁路系统行程同步”等选项,在用户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获取其12306账号及密码,常用密码一经泄露,对乘客造成的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面对抢票软件“昏招频出”,相关主体应主动作为。究其源头,此类软件不应于市场广泛流通,须更为严厉地遏制非法抢票软件的开发与运营,对蓄意欺诈消费者、侵犯用户信息安全的平台开出明确“罚单”,以提升市场清洁度与自律水平。同时,12306等官方购票平台应填补造成抢票软件横行的市场真空。通过优化技术架构、提升购票系统的稳定性、运行效率及增加节假日供给灵活方案等手段缓解购票压力,从根本上降低公众对抢票软件的依赖度。

乘客亦需强化风险意识,不可仅仅将“购票安全”的责任外包,自己也需多加关注12306等官方平台发布的购票指南与实用技巧,比如充分利用候补购票功能,熟悉并掌握预约购票专区的操作流程,以便更加高效地完成购票。

在奔向团圆的路途中,不应有任何出行风险让“圆”出现缺角,票务市场也不应成为复杂利益博弈下的“浑水”。

只有多元主体合力促使购票流程回归公平、有序、安全的轨道,回家的路才能畅通无阻,团圆的“圆”亦可圆满无缺。

(大众新闻记者 张瑞雪 实习生 邱海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