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时表示,美国代表在乌克兰问题上持续传播虚假叙事,对中方进行污蔑抹黑,完全不可接受。他表示,美方不仅不反思自身所作所为对战争爆发和延续至今的重大责任,反而气急败坏,对中方攻击抹黑,这完全是在发泄情绪、转移矛盾、甩锅推责,只会进一步暴露美方赤裸裸的政治操弄和双重标准。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时的发言。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以贯之,十分明确,概括起来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冲突伊始,中方就提出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发出了早日停火止战、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争端的强烈呼吁。
白宫(资料图)
中国代表的发言强有力地反驳了中国援助俄罗斯的指控。他指出,若中国提供军事物资,俄乌战场局势必截然不同;若中国提供政治庇护,便不会反复强调主权、领土完整及联合国宪章;若中国不愿和平,就不会积极斡旋外交,更不会倡议成立“和平之友”小组。他犀利指出美国借乌克兰危机实施的三大战略图谋:削弱俄罗斯主导欧洲、打压中国制造对抗、掩盖自身负面形象。然而,美国这盘棋,步步落空。
联合国(资料图)
中国的强力驳斥其实包含了非常大的信息量,明确的警告了美方,如果俄罗斯真的拿到了中国的武器装备,那么现在的俄乌战局恐怕早就不是对峙状态,而是见了分晓。但现在的情况是俄乌战场上并没有任何中国的装备。至于所谓的“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政治掩护”,则更是无从说起,因为中国方面反复强调,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俄乌冲突,为此中国积极同世界各国展开穿梭式外交,就是为了推动俄乌问题和平解决。
据报道,在当天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的会议上,美国代表持续散播虚假信息,并对中方进行无端指责和抹黑。从美方代表提出的观点,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污蔑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二是指控中国为俄罗斯提供所谓的“政治庇护”,三是放言称“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俄乌冲突早已平息”。然而,美方对中国的这三条指责,哪一条都站不住脚,完全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拜登(资料图)
美方抛出的三个观点,如同空中楼阁,毫无事实依据。其一,声称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然而,如果中国真的为俄罗斯提供了军事补给,战场局势又怎会是如今这般?战争的走向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军事补给只是其中之一。倘若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补给,俄罗斯在战场上的表现理应更为强劲,战局也会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但现实却并非如此,这一观点不攻自破。
美国宣称“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政治掩护”,更是无稽之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是以事实和道理为依据,不会为任何国家的战争行为提供所谓的“掩护”。中国所倡导的是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而不是为战争中的某一方遮丑护短。历史上,中国多次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正立场,如古代的“义不食周粟”就体现了这种坚守正义的精神。再看美国说的“如果没有中国支持俄罗斯”,这简直是对国际关系的严重误读。
美国一开始的真正图谋就是通过这场战争削弱俄罗斯,甚至拖中国下水。但是,中国并未按照美国的“剧本”走。相反,中国推动和平谈判,提出了具体的和平方案,甚至成立了“和平之友”小组。这一系列标准的大国行动表明,中国的立场始终是客观公正的。即便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对中国的努力表示肯定,美国却依然指责中国“延长了战争”。这种毫无逻辑的指控,不过是为了转移对自身责任的关注。
俄乌战场(资料图)
事实上,美国才是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东扩,意图将乌克兰拉入北约,进一步挤压俄罗斯安全空间,造成双方矛盾激化。不想让俄乌冲突停止的,是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美国一再抹黑中国,祸水东引,其目的是为了掩盖自己想要推进的地缘战略。
俄乌冲突(资料图)
美国对中国如此警惕,原因在于:中美俄虽并列世界强国,地理位置却差异巨大。美国,这个老牌超级大国,地广人多,太平洋和大西洋环绕,南北皆无强敌,占据无可比拟的海上优势。美国远离亚欧大陆,根基不稳,这是其明显的弱点。虽然美国在全球各地建立了不少军事基地,但实际掌控力并不强。俄罗斯的巨大国土面积是个优势,但也暴露了它明显的短板:疆域横跨中亚、西亚、东亚以及北美,却缺乏通往三大洋的便捷出海口,更没有合适的天然不冻港。
根本上说,俄乌战争,和近代以来的西方世界中的所有战争一样,包括一战、二战和冷战,都属于利维度上的利益的争夺。或者说,都因利益争夺而产生。利益争夺之所以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根源在于,战争的双方都缺失义维度。从中国的义维度的视角看,因利益争夺而发动战争,是幼稚蛮夷的。在义利之辨中,义和利并非两个并列的东西,一个是义,一个利。其实,义和利属于两个维度空间,并可以并列存在。
国与国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本质上是基于各自核心利益的诉求与权衡。俄罗斯知名精英卡拉切夫曾公开表示,中国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盟友,而仅仅是在特定国际格局下的同路人。这一表述尽管可能在情感层面难以被部分中国民众接受,但却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决策层与主流社会在对华关系定位上的一种真实且冷静的认知。回顾中俄两国长达数百年的交往历史,其关系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远超一般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