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1日下午4时,黄埔一期的陆军中将、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给胡宗南发出“败局已成”的最后一封电报,旋用手榴弹自爆身亡。一个小时以后,残敌全部放下武器,我西北野战军取得宜瓦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全歼刘戡所部两个整编师四个整编旅约25000人!大捷毫无疑问,也有点问题:一个“整编军”怎么才这么点兵力?



前一年的5月间,华东野战军曾在孟良崮全歼了整编第74师,整体战果计入消灭整编83师的一个团,毙伤俘敌多达32000余人,也就是说,光张灵甫的一个整编师,兵力规模也在30000人左右,难道竟然超过了刘戡的一个整编军?

所谓“整编师”,是由抗战时期的步兵“军”缩编而来,下辖二到三个由步兵师缩编的“整编旅”;所谓“整编军”,是由抗战时期的“集团军”缩编而来,下辖二到三个由步兵军缩编的整编师,也就是说,整编军是整编师的上一级建制。

胡宗南军事集团绝对是中央军嫡系,该部人员装备的充实程度,不可能低于后发展起来的王耀武集团。既然如此,刘戡整编第29军下辖整编第27师和整编第90师,再加上军部和直属队的人数,总兵力怎么可能还不如一个整编第74师呢?



(张灵甫)

一、整编第29军初始兵力并不少

重庆谈判以后,陈诚曾于1946年3月3日,公布了第一期复员整编的时间表:“自3月16日起,集团军总部复员为军部、军复员为师、各师裁减一团,编成为二团制之旅,目标为将现有部队复员整编为为三十个(整编)军、九十个(整编)师“。

在首批进行的整编中,共有六个集团军改制为”整编军“,其中胡宗南系统就有两个:董钊第38集团军(下辖第1军、第30军、第90军)缩编为整编第1军,原各军番号改为整编第1师、整编第30师、整编第90师。

刘戡第37集团军(下辖第36军、第76军)缩编为整编为第29军,原各军番号改为整编第36师、整编第76师,其后序列有所调整。这两个整编军其实都属于“小型兵团”的范畴,是胡宗南集团最主要的两个机动兵团。



(抗战时期的刘戡)

以刘戡的整编第29军为例,1946年春完成“整编”时,所属的整36师拥兵33000余人、整76师也有18000余人,再加上军部和直属队的人员数量,全军总兵力不低于55000人,最初的兵力规模,远远大于整编第74师!

至于董钊的整编第1军,作为胡宗南的起家老本,更是齐装满员,其中整1师拥兵26000余人、整30师拥兵27000余人、整90师拥兵19000余人,同样加上军部和直属队的人员数量,全军总兵力不低于75000人

即便是作战序列调整以后,整编第29军及所属的两个整编师,初始兵力也不少,其中整27师27000余人、转隶过来的整90师亦有19000余人,在1947年夏的沙家店战役中,北上的刘戡所部确实也有4万多人。

再比如1948年初,我军在中原战场上的两大劲敌:邱清泉的整编第5军(两个整编师)、胡琏的整编第18军(两个整编师),也都有4到5万人的兵力,跟刘戡的整29军差不多,是当年9月组建大型机动兵团之前,小型兵团的基本军力规模。

那怎么到了1948年春,当刘戡的这个整编军,奉命增援被围的宜川时,实际兵力连3万人都不到了呢?



(胡主任)

二、彭总的“蘑菇战术”拖瘦了敌人

1947年3月间,当胡宗南悍然进攻陕甘宁边区时,所部各整编军、整编师、整编旅的兵员数,还是比较充足的,因为从1938年以后,胡宗南集团一直趴在关中,没再打什么硬仗,部队战损非常小,满员率当然高。

在围攻边区的全部23万敌军中,除去青马、宁马和邓宝珊的部队,真正属于胡宗南嫡系部队的,共有15个整编旅约14万人,依据军事常识很容易计算出,1947年春的时候,胡部平均每个整编旅的兵力,不低于7000到8000人。

然而经过一年的作战,胡部在我西北野战军的不断打击下,基层建制普遍损失较大,几乎每个整编师,序列内都有被消灭过的整编旅,以王应尊的整编第27师为例:原辖第31、第 47、第49共三个整编旅。



其中整49旅早在1946年5月,已经脱离建制,调往豫北战场,如此只剩下两个旅了;而整31旅主力(旅部加一个团)4000余人,又在前一年的青化砭战役中被歼,少将代理旅长李纪云被活捉。

因此到宜瓦战役时,整27师所属的两个旅中,只有整47旅还能勉强维持建制,但是在我军“蘑菇战术”面前一年多“武装游行”下来,整47旅在黄土高原上,也被拖得又瘦又垮,再也达不到前一年的规模了。

至于整31旅完全是被歼灭大部以后,匆忙重建起来的,部队缺额甚多,投入宜瓦战役之前,至多有相当于两个团的兵力,因此整编第27师的全师总兵力,当时仅有两个残破不堪的整编旅万余人。



严明的整编第90师也好不到哪去,该师原辖第28、第53、第61共三个整编旅,其中整28旅划给了整36师,已经脱离建制;而另外的两个旅,在1947年的作战中,伤病逃亡数量不小,更是屡遭我军打击:

整61旅所属第182团留驻晋南战场,1947年12月在运城被徐帅的部队歼灭;1947年10月初,整53旅所属第158团,及师部野炮营在韩城被歼灭;10月下旬,整61旅一部又在宜川被歼灭,所以整90师的“被瘦身”非常严重。

因此到了1948年,胡部各整编师已经多为两旅建制,自然不及整74师的三旅建制,至于各整编旅的兵力,则普遍下降到4000到5000人的规模,比如蟠龙战役,我军歼灭的整167旅(欠一个团,另附保安第3总队)尚有6700余人。

而到了沙家店战役时西北野战军全歼整编第36师师部加两个旅,总计毙伤俘敌却只有6000余人,可见胡部敌军的缺额程度,达到了近乎悲催的地步!



三、胡宗南已经无力补充战损

前线部队编制不充实,胡宗南可以调兵补充啊?可惜这个“天子第一门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西安绥靖公署的部队,属于敌人的“战略预备队”性质,其他战场哪里损兵折将,都要在胡宗南这里挖疮补肉。

比如山西战场、中原战场甚至遥远的华北战场,当敌军战况吃紧兵力不足时,都要从西安绥署调兵增援,几乎抽空了胡宗南的后备力量,使其无力补充陕北战场的损失,大部分旅、团级单位缺额较大,只能勉强维持建制。

宜瓦战役前,西安绥署的野战兵力共有28个整编旅,其中外调到豫西、晋南地区,以及警备关中平原和西安的多达11个,能够投入陕北前线的只剩17个,还要守备已经占领的延安、宜川等城市,因此机动兵力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我军先后歼灭了胡部的若干旅级单位,连所谓的“天下第一旅”都被陈赓干掉了,为了重建这些部队,胡宗南只能从其他旅级单位中,抽出一个主力团作为重建的基干,必然造成各整编旅只剩两个团,也摊薄了实际员额。



(董钊和刘戡)

截至1948年9月,当所有整编师恢复番号为“军”、整编旅恢复番号为“师”之时,根据资料,胡宗南集团虽拥有13个军30个师的庞大编制,实际兵力仅17万余人,算起来平均每个师(原来的旅),至多5000人的规模。

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驻守宜川城的整编第24旅,当时也只有4000余人,而西北野战军投入了全部五个纵队7.5万人,旅长张汉初只能拼命呼叫增援,胡宗南当然命令刘戡率部出动,刘戡看看手头残破的“整编军”,简直欲哭无泪。

刘戡好歹也是久经战阵的,知道彭总手下有多少兵力,也知道我军擅长“围点打援”,实在不愿意前去送死,可是在老同学胡宗南催命般的严令下,只好带着两个整编师四个旅八个步兵团,拢共不到25000人,期期艾艾上了路。



(宜瓦大捷)

这两个整编师四个旅的番号是:整编第27师所属的整31旅、整47旅,整编第90师所属的整53旅、整61旅,四个旅沿洛宜公路驰援宜川,最终在瓦子街一带被西北野战军全部消灭,陆军中将刘戡自毙、整90师中将师长严明被俘。

驻宜川的整24旅眼见援军覆灭,也丧失了继续困守的勇气,选择弃城突围,结果在野战中也被我军消灭,因此宜瓦战役我军共歼敌一个整编军部、二个整编师部、五个整编旅,共计29400余人,确实低于整编第74师的被歼人数。

总体来看,胡宗南集团的部队编制,起初跟其他战场敌军是相同的,但是在我军的不断打击下,消耗减员特别严重,又不能及时补充战损,到了解放战争中后期,各级建制的兵力规模普遍“缩水”,造成了读者的一些错觉。



(瓦子街战场形势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