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省政协委员韩志超:建设产业园,打造供应链,促进四川“药食同源”产业发展
作者:盛学友
发布时间:2025-01-22 13:29:2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韩志超委员
四川省第十二届和十三届政协委员、四川荒漠化治理基金会副理事长、四川天高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志超,一直是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重点关注的对象。
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韩志超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大量的调研,为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写成多份高质量的提案和建议,其中,四川抗疫1号提案获得政协表彰、《关于打造川酒共享品牌赋能我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第1132号提案,被列为四川省政协重点提案。
针对积极参与“人民政协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的单位和个人,四川省政协十三届第34次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对65个单位及391名委员进行通报表扬,韩志超委员在本届表彰大会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2025年1月19日开幕的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韩志超委员带来的关于“药食同源”的提案,引起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的关注。就此,韩志超委员接受了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副主编盛学友采访。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在四川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您是基于四川什么样的考量,把“药食同源”产业发展——作为今年的一个重要提案提出来的呢?
韩志超委员:把“药食同源”产业发展作为我的一个提案,主要是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从四川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四川省得天独厚的中医药基础条件考虑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药食同源”的国家。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著作中均阐述了“药食同源”的基础思想,相关理论和应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华夏“药食”文化。
四川是中医药大省,享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更有“无川药不成方”的盛誉。
近年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全面融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24年10月,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指出:要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相融互促,持续擦亮川药“金字招牌”。
同期,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在成都调研保健食品生产、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工作时也强调:加快推进特殊功能食品产业发展,把特殊功能食品产业纳入医药健康产业链统筹谋划,推动构建营养健康食品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目前,“药食同源”产业作为新时期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产品消费潜力必将进一步被释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促进经济,惠及民生。
据《2024年中国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药食同源市场快速升温,预计在2024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2030年将高达2200亿元。
在这个背景下,我提出了这个提案。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您是基于怎样的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提出四川省“药食同源”产业发展这个提案的?
韩志超委员:国家关于“药食同源”相关政策的沿革,至今历经将近40年的时间了。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发布及不断规范,为我的这个提案的提出,奠定了政策基础。
早在1987年,原卫生部就公布了“药食同源”品种名单(第一批)共计61种,截止目前,共有102种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目录管理。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原“药食同源”目录基础上,出台相关标准,使相关产品生产更具有规范性。
2021年,国家卫健委制定并发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明确了药食物质的定义范围。
国家还出台《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对“药食同源”产品的生产、销售进行了严格规范,进一步健全了“药食同源”产品从原料采集、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到消费者使用的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十四五”健康产业规划中,明确将“药食同源”产业作为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跨界融合,创新研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药食同源”产业迎来哪些发展机遇?目前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韩志超委员: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自然产品越来越关注,“药食同源”产品由于其天然、功能性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的食疗领域,进一步融入到公众日常饮食、健康管理以及医疗保健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中。
“国潮养生”带火了药食同源“养生热”,年轻人喝中药奶茶、吃各类药膳日益流行起来,上海一家冰淇淋店甚至推出了中药冰淇淋。可见,药食同源产业已经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虽然市场成长空间巨大,但是产业发展方面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起源较早、种类较多,基础良好,但规模总体偏小、效益偏低、市场薄弱......特别是产品种类单一、消费者缺乏认知、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造成这些突出问题的原因,还是不少,分别是:基础研究不足、优势企业较少、品牌价值未形成、产业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和国外同类企业差距较大等。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机遇很多,问题也不少,那么,在机遇与问题并存的情况下,经过您调研,您认为四川省“药食同源”产业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不足?
韩志超委员:四川作为中国重要的中药材和农业大省,在食药同源产业发展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四川作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我们四川省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现有中药资源9000余种,道地药材品种86种,大宗药材312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不乏川芎、天麻、川贝母、银杏、乌梅等与食同源的药材。
全省拥有包括人参、黄芪、枸杞等在内的药食两用动植物资源超过200种。四川省丰富的生物资源,为食药同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2023年,四川省已有超过1000家从事食药同源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企业,涵盖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成为推动四川省农业和医药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四川省“药食同源”产业的优势与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种植与加工方面,凉山、雅安、甘孜等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是药食同源的重点区域,成为了重要的中药材和药食同源原材料产地,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成品生产方面,企业总体分布不均,在成都集中了全省大多数食药同源企业,如成都润馨堂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活态药业有限公司、科伦药业温江产业化基地等。
零售市场方面,以德润堂等为代表的老字号医药企业,以及以安岳柠檬集团、通江银耳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在全国甚至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推动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中发挥了“火车头”带动作用。
总体上,我们四川省食药同源企业研发能力还不够强,产业链不完善、不够优,食药同源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还不够高,中小企业虽然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但是创新活力还不够强。存在各自为战,区域之间联动整合不够,中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限,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对于四川“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对当前存在的机遇与面临的问题,以及产业优势与不足,有着客观的分析与研讨,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情况下,您对此有什么样的具体建议,来推进四川“药食同源”产业发展?
韩志超委员:为促进四川省“食药同源”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升行动,就建设与四川中医药大省相匹配的“食药同源”产业大省,我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我省“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是,规划建设省级食药同源产业园和研究中心。可以在成都、雅安、甘孜州、凉山州等地选点,推动集药食两用动植物种植、研发、生产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聚合资源要素,打造天府“食药同源”特色产业示范带,实现我省“药食同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运作。
二是,打造“药食同源”供应链。积极引导现代化企业投入“药食同源”产业,利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药食同源”类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鼓励专业医院以独有的公信力推广“药食同源”。2024年,北京、江苏、浙江、河北等多地中医药大学、中医医院等都纷纷推出中药月饼。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药“药食同源”文化,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内食堂在十二节气的每个节气都研发推出了特色中药药膳,比如立冬时节推出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来源于“医圣”张仲景的方子。
四是,整合四川省高校及研究机构资源,设立“药食同源”产品和营销体系的课题,以此开展基础研究、配方研究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不断突破创新,提升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五是,搭建省级食药同源行业协会。推动建立我省“药食同源”类企业行业协会,研究制定“药食同源”新规范、新标准,形成同业互助以及异业联动机制。可以举办“食药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助力川牌食药同源企业走向国内外市场,形成四川新的特色名片。(盛学友)
(盛学友,民革党员,资深法治媒体人。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副主编。从事法治记者30多年,采访全国两会10多年。作品曾获中央省市级奖项。事迹被央视、经济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报道。)
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