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来,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横跨历史学、文学、文化学、美学、译介学、传播学的红学总是勇立潮头,处身于时代发展的先声地位。自20世纪以来,历次文化思潮或运动,《红楼梦》都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红学,在新时期之初独领风骚,成为我国学术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历史证明,红学不仅是20世纪中国学术的缩影,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生命活力,包括创作灵感、抒情方式、理念、智慧等。总结百年来的红学发展,继续发挥红学永葆活力“常青树”的作用,既是时代的任务又是学术创新的要求。

红学的发展,是有时代主题的。作为世纪显学的红学,一直“显”下去的不二法门是服务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对于《红楼梦》的认识需要、审美需要、文化需要、艺术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精神食粮的供给,而致敬经典、回归传统、创新学术是这一时代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应有的时代担当。为什么说红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在历史中以不自觉的方式完成了历史建构呢?以学科体系为例,红学不局限于小说学、文学批评、美学等学科,还跨越到历史学、考据学、文献学、校雠学、传播学、文化学、艺术学、译介学等领域,已经成为跨学科发展的“超学科”存在。但我们对红学的学科定性、学科范围、学科层次的界定和划分还处于不自觉的状态,没有专题研究。再看学术体系,《红楼梦》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投影和典型反映,对《红楼梦》的研究具有历史传统的特点,不同于西方科学方法的限定,红学的特殊性在于其“话题性”,比如“曹贾互证”“钗黛合一”“黛玉家产”“怨而不怒”“挽歌说”“情与政”“续书说”等,其话题性研究(突破了文学性的规定)的特色十分鲜明,也具有自主独立的原创性。红学中的话题性研究横跨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文化、传统承袭与现实诉求之间,其意蕴与价值,其趣味与深度,不是西方文学观念与方法所能阐释的。

从学术话语的角度来讲,《红楼梦》研究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关于这部经典在作者、作品主题、题材、人物评价、艺术结构、悲剧美感、社会传播等系列“命题”“术语”“范畴”,一部以《红楼梦》的学术特殊性与艺术原理的一般性相统一的“红楼梦艺术学”呼之欲出。红学的时代主题是红学历史与现实要求合力的结果,因此审视历史、回应现实,构建红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当下是红学发展历史中的黄金期,自这部经典产生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读者喜欢《红楼梦》、精读《红楼梦》、深研《红楼梦》。红学不再仅局限于古典文学范畴,而是扩大到现当代文学、文化创意产业、文旅融合等整个文化界。红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术的支撑,《红楼梦》阅读需要红学辅助、引导、提高。红学研讨要服务于这一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在当代学术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术原创与回答时代课题之间是“二而一”的关系,越能满足时代需要、读者需要,就越能将红学这门显学发扬光大。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胡子轩

新媒体编辑:宗敏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