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在元末起事的那些势力中朱元璋并不算是其中最出众的,不仅不是其中战斗力最强的,甚至能说最初的朱元璋别说和元朝相比了就是张士诚、陈友谅两方势力他都比不过。

后世张廷玉等人都认为元顺帝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朱元璋,对此元朝也是没话说,他们最开始确实是看不上朱元璋,但也正是他们看不起的朱元璋得到了最终的胜利。



一、制衡

要是回看元末的动乱,朱元璋并不能做最初的主角,最初的主角绝对是属于刘福通的。真的算起来元顺帝的一生也是很坎坷的,少年时期就一直生活在动荡中,好不容易坐上皇帝宝座,但在那之后长达七年时间他都是一个傀儡。



等他二十一岁时终于能亲政了,但此时的元朝那也是一片狼藉,内忧外患,这些问题都压在元顺帝的身上,但他也无力解决。这就算了天灾也降临到这一片大地上,南方发生了一场旱灾,这一场灾难让朱元璋失去了父亲,同时也让元朝的统治力更弱。



几年后黄河又发大水了,大家还没有从干旱中走出,又来了一场天灾,也就是在此时红巾军起义爆发了。此时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刘福通,他是韩山童的助手,遗憾的是韩山童的运气不好,起义还没有开始他就因为消息泄露被杀了。



刘福通就将他的儿子尊为主,继续起义,也就是在刘福通的领导之下这一场起义才能成功。在刘福通起义后很快就得到了江南各地的支持,面对当前的局势元朝当即就调兵镇压,众所周知元朝的一大弊端就是对地方的控制力不够。



但要是想镇压就必须要依靠地方的力量,是以元顺帝只能是不断地放权,此时也能够看出一个巨大的弊端,地方势力在不断做大。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元朝这一镇压就是多年,在这多年时间中元朝一直都被红巾军制衡着,给了朱元璋发展的机会。



二、比刘福通强

元朝在击败了红巾军后就开始沉溺于当前的胜利中,当然首先迎来的就是内部的斗争了,之前本是盟友的两人迅速反目成仇,最终以察罕帖木儿被杀短暂地结束战斗,虽说他被杀了,但李思齐等人继续开始爆发战争。



是以当南方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的斗争传回元朝的时候,这些人根本就不以为然,甚至还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想要坐山观虎斗,此时的扩廓帖木儿甚至放话,只要朱元璋不去云中就可以了。



显然扩廓帖木儿没有将朱元璋当一回事,并且在他的心中还是希望朱元璋能够和元顺帝对上,这样他也能够从中获利,都到了这种时候,他们还想着自己的利益,还想着内斗,灭亡也是注定的。



扩廓帖木儿不当一回事,最开始元顺帝也没当一回事,毕竟刘福通的红巾军都成为了他们的手下败将,更不要说是朱元璋了。并且自古以来从南向北打得几乎没有成功先例,北伐的艰难相信诸葛亮也是很有话说的。



此时朱元璋根本就没有展现出对北方有兴趣,是以过度乐观的元顺帝产生了兵家大忌——轻敌的思想。元顺帝很快就让扩廓帖木儿和李思齐一起去支援关中,想要借着围剿朱元璋的借口来一个一石二鸟的计谋。



但让这两人没有想到仅仅是打了一战他们心中就一惊,第一战就和朱元璋麾下的徐达对上了,别说是扩廓帖木儿了就是元顺帝也为之吃惊,他们知道红巾军的势力强,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的军队更强。



军队实力强就算了,在战略上也是远超红巾军的,红巾军在面对元军的时候所采用的一直都是兵贵神速,但是红巾军在山东和山西两地根本就没有根基,在战场上后方没有保障的结果就不用说了。



但是朱元璋就不是这样的想法了,朱元璋则是徐徐图之首先就是拿下山东,其次进军河南,这样一点点地削弱元朝的势力。虽说朱元璋的军队这是第一次进军北方作战,但徐达通过战术,不仅没有吃亏并且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朱元璋麾下的这些武将们很多都是朱元璋的同乡,他们对朱元璋的忠心是不用置疑的,但红巾军就不一样了,红巾军并不能像朱元璋军队这样的和睦,可以说也就是在人数上红巾军是超过朱元璋的,但要是真的看内部,红巾军是比不上朱元璋的。



徐达北伐的时候朱元璋也是为他配备了一个军师团,不仅有军师就连后勤朱元璋都考虑到了,北伐也是做足了准备的,反观元顺帝这边,因为轻敌导致了一次次的失败。他们最让人不解的地方就是经历了一次轻敌所带来的失败了,但下一次依旧是不知悔改。



徐达北伐也是首战告捷,第一战这样鼓动军心的战役都输了,元顺帝依旧是不当一回事,还固执地认为这是徐达侥幸取胜。在元顺帝看来他还是能够控制住局面的,这边元顺帝还没有来得及调兵遣将支援山东呢,那边徐达都已经越过黄河了。



红巾军和元军在一点上是很像的,这两方势力都是通过绝对地武力值取胜的,朱元璋不同,在武力的同时,朱元璋也讲究人心。在徐达北伐前,朱元璋就已经让宋濂写了一封《奉天北伐讨元檄文》,在元朝的压制之下,很多人都愿意归顺朱元璋的统治。



尤其是其中地位比较低下的汉人和南人对朱元璋更是感恩戴德,就连色目人也被朱元璋所打动。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平定山东后,河南很快就陷入战火中,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徐达就完成了朱元璋交代给他的任务“旋师河南,拔潼关而守之”。



接连经历了这么多次战败,失去了两个大城市,此时的元顺帝才明白朱元璋队伍真正的战斗力,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二流红巾军,他的战斗力可比红巾军强多了。之前元顺帝为什么会有恃无恐还不是因为他以为地方的军阀能够很好地抵抗朱元璋的军队。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寄予厚望的军队这样不堪一击。元顺帝最终也为自己的情敌付出了代价,不得不放弃中原。

三、内忧外患

其实元朝和大明这两个王朝是连续的就连他们灭亡时候所遇到的问题也是相似的——内斗,元朝和南明朝廷一样都是死于内斗。



内忧外患的元朝到后期根本就没有能力来对抗朱元璋的军队。在这不得不感叹朱元璋的好运了,早期刘福通一直在河南一带对抗元朝,要是说推翻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做出的贡献甚至还没有陈友谅多。



也正是因为抵抗红巾军让元朝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兵力,但在元朝受挫的时候朱元璋在干什么呢,朱元璋正在积极发展自身实力呢,虽说红巾军被镇压了,但镇压后元朝就开始派迫不及待的内斗,是以错过了早期派兵南下的最好时机。



等到元朝想要镇压的时候,朱元璋早就已经吞并了其他几方势力,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元朝后劲不足完全不是朱元璋的对手。若是在打败红巾军后,元顺帝就第一时间派兵南下,历史未必不会改写。



结语

看看朱元璋的成事之路就能够得出天时地利人和有多么的重要,要是用一个带有玄幻色彩的说法,那就是“天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