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昕桥

“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新春如意多富贵,佳节平安添吉祥”……农历蛇年新春将近,走进山东潍坊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一片片“红”。


村中店铺悬挂的红纸对联。人民网 郑昕桥摄

这里被誉为“中国红纸第一村”。“基本上秋天一到,村民们便开始加班加点刷红纸、印对联。腊月初订单基本就交付完了,现在来采买的主要是周边的散客。”今年68岁的手工匠人李兆成,已经跟春联打了40多年交道。他是村里春联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据他介绍,夏庄镇东李家村的大红纸印刷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很多家庭祖祖辈辈都在传承着红纸对联印刷技艺。


大红纸对联。人民网 郑昕桥摄

“这种红纸经得起风吹日晒,不褪色、不掉色,称为‘百日红’。红纸的质量也稳定,制作出来的对联光滑平整、色泽艳丽、不容易断裂。”高密市夏庄镇党委书记李延宗介绍道。

“刷大红纸,勾兑颜料是关键。得用热水,冲开碱,在缸里,先倒桃红晶,再把柿黄、大红一起倒上,添上碱水,用力搅匀后,再加膏和凉水。选上等白纸作为母纸,24支毛笔钉成一排,这叫‘排笔’,用排笔刷纸,刷好后,用竹竿挑起晾干。”李兆成回忆,“1990年之后,村里人利用擅长制作红纸的优势做起了春联。当时,整个义乌市场的红纸商户都到我们这来采购。从此高密春联的名号一炮打响。”谈起当年的场景,李兆成满脸骄傲。

这里的红纸对联已入选省级非遗项目,成为高密的一张名片。李兆成说:“老百姓的传统就是年年贴春联,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质量,传承好这个手艺。”


工人正在进行对联植绒工序。王刚供图

据了解,整个夏庄镇红纸对联生产以东李家村为主,辐射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年刷红纸8000多吨、印制对联750万副,占据全国市场近50%的份额,“红纸村”变成了“春联村”“亿元村”。如今的东李家村,既有依托传统手工印刷的家庭作坊,也有了依托现代设备批量化生产的工厂。

王刚,便是春联机械化生产变革的一股新生力量。大学毕业后的他,返乡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紧盯市场、大胆创新,不仅引进了专业印刷机、镂空雕刻机等先进设备,还增加了浮雕、压花等先进工艺,产品更加丰富,生产了福字、挂件等其它新春装饰品。


店铺售卖的新春装饰品。人民网 郑昕桥摄

作为高密市红纸对联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刚认为想要让红纸对联产业走得更远,还需要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更高的文化价值。“为了更好地推广当地的春联文化,我计划在村里建一座春联博物馆,来记录春联的发展历程,增加一些非遗体验项目。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红纸对联文化有一个展现的平台,让大家了解春联,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悉,随着“春节”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夏庄镇持续深耕文化“两创”,以“非遗+研学”“非遗+定制”等模式赋能红纸对联产业。李延宗表示:“要讲好夏庄春联故事,让红纸对联产业持续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周边村民在店铺内选购新春饰品。人民网 郑昕桥摄

步入夏庄商业街,紧密相连的年画对联商店里人头攒动。一幅幅春联满载着人们对新春的殷切期许,贴在了家家户户的门上,给过去的一年画上红红火火的句号,也为来年送上最喜庆吉祥的祝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