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洁平


再过没多天,就是春节,就要过年。似乎没有了年少之时对于过年的那种急切期盼,却平添一份经年之后对于过年的深情绻缱。

过年,有个传说,可曾听见:很久很久以前,曾有一只叫作"年"的怪兽,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就会到人类的集聚地来一次,并肆意伤害人间。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亮光和炸响,于是每年除夕就将红纸贴在门前,用火烧竹子来驱赶"年"兽,去邪避灾,迎接新的一年。传说渐成习俗。这不?!当下,家家户户正在忙着张贴红色"福"字、红色春联,筹划着燃放烟花爆竹,期待着除夕晚间红色的灯笼满街,璀璨礼花满天;以辞别旧年,走进新年,祈祷"常安宁,多喜乐",福满人间。


春节,是个传统,岁岁遇见。春节,又称农历新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具仪式感的传统佳节。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活动。人们在岁末年初总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圆、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特征。

从腊月二十三带着神秘与庄重的祭灶仪式启始,到正月十五华灯璀璨的元宵佳节落幕;从阖家团圆的年夜饭,到欢声笑语的守岁时;从拜年相见的拱手作揖,到热闹非凡的春节庙会……这过年,这春节,闪烁着中华文明的璀璨,蕴含着民俗文化的温暖。


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过年,中国年;春节,中国节。过年,正是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社会实践;同欢庆,共欢乐,俱欢颜。

过年,是一份岁月的执念。小时候,过年是那份捧在手里眉开眼笑的压岁钱;长大后,过年是那件向往已久得之若喜的新衣添;青年时,过年是那副自己撰写自己张贴在门前的春联;成年后,过年是年夜饭后合家围坐喜看春晚时的笑声连连;渐老时,过年则是那拱手作揖、微信祝福的拜年,载满对于健健康康、岁岁平安的心心念念。而当下,岁月更替的时光间,到处可见一张张如无锡惠山泥人“阿福阿喜”那般乐呵呵的笑脸,笑别旧年,笑迎福禧,只愿新年胜旧年。


过年,是一场情感的盛宴。"回家过年","回家过年",多少人们奔赴在回家过年的路上。最幸福的路是回家的路,走起来总是那么愉悦;最熟悉的声音是浓浓的乡音,听起来总是那么亲切;最美味的晚餐不过那餐年夜饭,最温馨的瞬间不过那张“全家福”;胜却人间无数。回家过年,赴一场年夜饭,赴一场“全家福”,分明是赴一场团团圆圆的盛宴。当下,又有多少人家举家出游,“旅游过年”;一路美景相伴,一路亲情作伴,分明是共赴一场情感满满的新春“盛宴”;“诗和远方”就在身边。过年的味道,合家的欢笑,亲情的美好,荡漾在舌尖,绽放在眉间,定格在心田。


过年,是一个吉祥的节点。除夕零点灵山胜境的钟声将敲响第108响;一个声音说:人生有108种烦恼,敲响或聆听108响钟声,便可去除所有的烦恼;又有一说:108为12个月、24个节气、七十二候的总和,敲响或聆听108响钟声,便可四季平安、六时吉祥。或去灵山胜境撞钟吧,或去惠山寺前听钟声吧,或就在心中敲响新年的钟声吧!在最后一响时,与往日画一个句点,为来年开一章新篇。摈弃往日的烦恼,除去心头的杂草,倍加珍惜当下的美好。踩着零点,再吃上一碗热乎乎的越年面,寓意“越来越好”;共祝愿亲爱的祖国越来越好,美丽的家乡越来越好,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未来的自己越来越好。

过年,是一回美好的遇见。新年的钟声回响在耳边,春天的脚步激荡在心间。春节总是欣欣然地携着春天来到我们的身边,带来生机无限。人生最美是遇见,岁月最美是遇见。过年,岁首,我们总是欣欣然遇见春天。


踏着春节的鼓点,走进充满希望的春天,一定会遇见花开、遇见美艳;也必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明天。让我们由衷地道一声“您好,新年”,鼓舞自己,祈祷亲人,祝福朋友: 好运年年!好事连连!好梦圆圆!

作者简介

王洁平,全国休闲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原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散文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旅游即城市》《旅游即生活》《旅游即美好》三部曲。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