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新闻评论员 李一木
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中国人过年的新趋势日渐明显。据媒体报道,春运大幕拉开,“反向春运”正在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中掀起新风潮。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运整体客流稳中有增,反向客流量进一步上升。
“反向春运”背后蕴含着的,正是父母奔向儿女、长辈奔向晚辈的“反向团圆”。与以往每逢过年“千军万马”从大城市奔向小城市,奔向乡村不同,“反向团圆”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生出的新事物。“反向团圆”当然有着非常现实的因素:儿女工作太忙,好不容易歇几天,却还要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回家的旅途上。与其这样,不如让父母来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这需要观念上的更新,更需要便捷的交通、更“放心”的公共服务作为支撑。换言之,这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成果。
“反向团圆”不会影响“团圆”的“含金量”,因为有一个常识摆在我们面前:一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个社会,已经有了更加多元的选项,每个人都有机会根据自身情况去做出选择。像以往那样奔向家乡,当然好;像这样的“反向团圆”,也同样值得期待。父母、长辈有了一次外出远行看看世界的机会,儿女、晚辈们可以更加从容地安排假期,一家人可能因此而多团聚些日子,有何不可呢?
“反向团圆”也为交通、治安、医疗等与出行相关的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之一,不就是让父辈也能像年轻人那样,顺畅地、无碍地、安心地去使用这些公共服务吗!如果来自乡村的老人,能够凭借着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一路顺畅地抵达儿女家中,更值得点赞。
此外,在这个旅途上,也为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提供了实施“父母在外互助协议”的机会。哪怕只是告诉老人去哪个登机口,在手机屏幕上点哪个选项,帮忙把旅行箱放在行李架上,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无比珍贵。这样的一条路,是充满人性温暖的路。这条路,也是让“反向团圆”得以实现的安心之路。
有通信运营商数据分析指出,2024年春运,60周岁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近30%,更多老人选择前往子女工作地团聚,他们来自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目的地则多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面对这样的数据,这些大城市,也应该重视起“反向团圆”。一座城市,不是因为钢筋水泥而让人留恋,而是以其强大的包容与善意让人心生喜欢。当一名“新城市人”的父母从外地奔波而来,这座城市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敞开怀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既是一张“试卷”,也是一个展示城市形象、活跃城市文旅、推介城市品牌的机会。当一座城市把这些“反向团圆”而来的父母、长辈也当成城市的一员,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温度的公共服务,那这座城市收获的,会更多更多。
快过年了,收拾好行装,不管火车是开往家乡,还是前往亲人所在之处,都值得期待。毕竟,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