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一天,周总理在北京召见了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梁兴初将军,传达中央的决定,调任梁兴初为成都军区司令员。
谈话期间,周总理拿出一张照片问:“你认识不认识这个人”。
原来,照片上的人正是即将上任的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
那么,中央为什么要安排梁兴初和张国华共赴成都呢?
“铁打的”将军梁兴初
梁兴初1912年出生于江西庐陵县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给雇主打铁。
1930年,当红军路过其家乡渼陂村时,十五岁的梁兴初丢下铁锤参加了红军,因他敢打敢冲,5个月就当上班长。
1933年在于都河阻击战中,梁兴初带领全连冲在战场的最前沿。
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腮穿透头部,血流满面,但他坚持不下火线,带领全连从中午打到黄昏,连续击退敌人
战斗结束后,他昏倒在阵地上,这一昏迷就是三天三夜,战士们连他的棺材都准备好了,但他硬是闯过了“鬼门关”。
仅在红军时期,梁兴初就先后9次负伤,可谓九死一生。
在见识到他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后,战友们就把这位“打铁的”,称呼为了“铁打的”。
而就是这样一位“铁打的”将军,对人民却充满了爱。
一次,梁兴初在红军医院治伤期间,路见一村妇哭泣,询问方知她为给重病丈夫买药,把两只大鹅担到集市上卖,被一地痞用一块假银元骗走。
梁兴初见状,就把身上唯一的一块银元换了村妇的假银元,并说:“快拿去给大叔抓药治病吧”。
然后随手就把那块假银元放进了口袋,没想到就是这块假银元在随后的战斗中,却救了他一条命。
梁兴初伤愈归队后,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战斗。
在战斗中,梁兴初率部冒雨发起攻击,他先后两次负伤。
尤其是第二次负伤,战友们看到他被子弹击中左胸后倒下,都以为他牺牲了,可他又像猛虎一般爬起来,向敌人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梁兴初因此获得“模范连长”称号和红星奖章。
医生在给他治疗时发现,他的左胸竟安然无恙。
原来,是子弹击中衣袋中的那枚假银元。战友们说这是好心人有好报,梁兴初则说是人民救了他。
他的妻子任桂兰曾感慨:“老梁在红军时期从战士到团长,作战无数,负了9次伤,升了9级,正好是一次伤升一级。他真是一级一级打上来的”。
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梁兴初从战士干到军长,从南打到北,又从北打到南,最后打到朝鲜。
以善打硬仗、恶仗著称,被赞为“梁老虎”,是叫人闻风丧胆的一位猛将。
他更是在抗美援朝中,奇袭武陵桥、穿插三所里、鏖战松骨峰,一举打出了“万岁军”的美誉。
可以说,梁兴初将军从红军时期一直到抗美援朝。
“铁打的”一词,正是他在革命熔炉中百炼成钢的真实写照。是我军一名不折不扣的“虎将”。
从朝鲜回国后,梁兴初历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雪域战神”张国华
张国华将军也是我军一位能征善战、屡建奇功的著名将领。
张国华1914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他从小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
1929年3月,15岁的张国华参加了红军。
在一场场惨烈战役中,张国华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被军委授予红星奖章。
长征到达陕北后,张国华先后参加过东征和地下工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从井冈山一路走来,张国华逐渐成为了我军一位文武双全的优秀干部。
1950年初,中央签发了《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而以张国华为军长的第18军,正是中央选定的进藏部队。
此时的第18军,在刚刚出色地完成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成都战役的战斗任务,共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就要进驻川南。
接到中央的命令后,第十八军在四川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张国华带领指战员们庄严宣誓:“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决完成进藏任务,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
张国华军长和谭冠三政委,随即率军打响了昌都战役。
在昌都战役中,张国华采取正面进攻和迂回包围相结合的战术,实施大纵深、大迂回作战行动,指挥部队迂回在横断山脉间,战斗在冰天雪地里。
他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进寺庙,不住民房,不动群众一草一木;打败了反动藏军,为进军拉萨打开了门户,刘少奇曾喻昌都战役为“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
随后,张国华率领第18军克服令人难以想象的严寒、缺氧、冰雪,沿着世界屋脊跋涉进行艰苦的“第二次长征”。
他翻越了19座巍峨的大雪山,横渡数十条冰冷的江河,穿过不见天日的峦林,踏过一望无垠的草原沼泽地,
于1950年10月26日抵达拉萨,完成了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的历史性任务,西藏终于得到全面解放。
而最令张国华自豪的是,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歼敌8000余人,打击了印度侵略者,维护了西南边陲的和平。
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内政外交形势复杂,面临着多方面挑战。
恰在此时,印度政府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然推行入侵中国领土的“前进”政策,不断挑起事端。
面对印度的不断挑衅,历史再一次把收复国土的重任放到了张国华的肩上。
开战之前,刘伯承曾经告诫张国华,这是和印度的正规军且号称是“王牌军”的部队作战,不是一般的边防警察,不可轻敌。
而张国华依旧明确表示,他有信心,能打赢。
开展之初,关于第一仗怎么打,18军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为保险起见,先吃掉印军一个营;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吃掉印军一个旅。
张国华考虑再三,决定要吃就吃它一个旅!
吃一个营,不痛不痒,没意思。
于是,张国华一声令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
解放军官兵勇猛地向印军第7旅发起攻击,仅用了短短3天时间,就歼敌2000余人,收复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的中国领土。
之后,张国华又指挥部队通过大纵深战役迂回,向侵入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瓦弄等地区的印军实施反击。
战至11月底,反击战取得重大胜利,第十八军歼灭印军7000余人,俘其王牌旅长达维尔、准将旅长辛格。
战后,毛主席对张国华在中印边境一战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你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10年的稳定。”
和他交过手的印度军官,甚至忌惮的尊称张国华为中国的“雪域战神”。
1955年,张国华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文武双雄赴成都
梁兴初与张国华早在红军时期,就是老相识
梁兴初当时是部队的通讯员,而张国华是司号员,两人年纪相仿,并且同为江西“老表”,相互之间非常熟悉。
只是后来因为形势的需要,两个人各自奔赴了不同的战场,共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历史,再一次将两位老战友结合在了一起。
上个世纪60年代,张国华奉调四川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梁兴初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张国华原为十八军军长,率部进藏,在中印边界之战中功不可没。
其人面目清秀,话语不多,有儒将之风。
梁兴初是原三十八军军长,在朝鲜战场打得很漂亮,三十八军有“万岁军”之称。
梁兴初打铁出身,作战勇猛,身高1.8米,脸瘦牙大,背后就有人喊他“梁大牙”。
从性格上说,两人搭班子应该是互为弥补,相得益彰。
张国华和梁兴初入川工作时,毛主席在谈话中曾叫他们去看看成都武侯祠门上的一副对联,
那副对联写的是“世外人法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但对联的含义是比较复杂的,似乎就像四川的形势一样。
上任伊始,张国华、梁兴初坐镇成都,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与各派力量斗智斗勇。
经过数年的努力,梁兴初和张国平这两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期望,共同携手稳定住了四川的局面。
由于张国华将军在到四川之前,常年奋战在高原地区,给他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在加上在四川省委书记的岗位上,张国华将军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
1972年,张国华将军在主持解决四川大学问题的会议上猝然发病,倒在会场。
毛主席、周总理闻讯,立刻派出专家小组,连夜飞往成都抢救。
但可惜的是抢救无效,张国华将军永远离开了我们。
当张国华将军的骨灰被运到北京西郊机场后,周总理亲自往机场迎接。
周总理一生只去机场接过两个人的骨灰,除了张国华,另一个是陈康大将。
可见周总理对张国华将军的器重与惋惜。
当寒风中的周总理接过张国华的骨灰时,伤心得不能自持,潸然泪下“中央正要重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地走了……”
在这之后不久,中央召开四川问题工作会议。
当时四川的与会人员要求见毛主席一面,周总理便询问毛主席,是否要接见与会人员。
一般情况下,毛主席总是会尽量满足地方干部的愿望。
但这次主席却拍了一下沙发扶手,神色黯然了许久,才叹了口气说:“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1985年10月5日凌晨,一代战将梁兴初将军,也终因心脏病复发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2岁。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2019年9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当代四川要事实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文史博览》(湖南省杂志社2003年)
《三十八军在朝鲜》(辽宁出版社2018年)
《党史博采》12018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