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闫宝华,
是中国最早一批传播动漫文化、
推动国漫起步的人,
退休之后,她成了B站上一名up主,
直播打游戏、和年轻网友讨论新番剧情,
投稿视频播放量破千万,
许多00后羡慕:等我老了也想过这样的生活!
闫宝华和女儿朱雀一起打游戏、直播看番
上世纪90年代,
“二次元”这个词语还没有出现,
闫宝华作为创刊编辑加入《北京卡通》,
参与举办国内第一届漫展和cosplay走秀。
离婚之后,
她独自带着女儿朱雀生活。
母女俩成了追番搭子,
别的家长禁止孩子看动画,没收他们的游戏机,
闫宝华却和女儿抢电脑打游戏,互相安利好番。
12月下旬,一条在北京见到了闫宝华,
她热情饱满地回忆国漫的变迁往事,
和朱雀挽着手穿行在王府井的谷子店,
商量下周直播追新番的计划。
闫宝华说,
二次元对于自己而言是“另一种境界”:
“其他人退休可能喜欢跳广场舞,
我就是喜欢二次元,
这是我们获得快乐的不同方式而已。”
编辑:陈必欣
责编:鲁雨涵
2024年的最后一个周末,朱雀带男朋友来家里吃饭,闫宝华做了一桌丰盛的家常菜。一家人先碰了个杯,闫宝华迫不及待地开启话题:“下周Mujica要上了,咱们什么时候直播看?”
Mujica(全名《BanG Dream! Ave Mujica》)是闫宝华最爱的日本动画作品《MyGO》(全名《BanG Dream! It's MyGO!!!!!》)续篇,饭桌背后的书架上就摆着不少主角高松灯的周边。
更新时间是国内夜里11点,朱雀担心妈妈熬不到那么晚。闫宝华立马接过话:“11点有啥,我没问题!不过那会儿还是生肉(注:指没有翻译字幕的原始视频)对吧?”
闫宝华收藏了许多喜欢的周边
这样的对话在家里经常上演。闫宝华曾经上传过一支视频,标题是“也许有一天长辈在饭桌上不催婚,而和你聊新番”。
那是2023年10月,她和女儿的朋友吃火锅,给他们安利动画《葬送的芙莉莲》。视频播放量超过20万,弹幕里满是年轻网友的惊叹:“好家伙,这是什么科幻片?!”“这种长辈真的存在吗?”“仿佛看到50年后的我!”
闫宝华打卡了芙莉莲北京快闪店,发布视频时她写道:
“希望所有刷到这条视频的人64岁还能快乐地吃谷!”
2022年起,闫宝华开始在B站上传视频,以从业30年的出版编辑和儿童文学作家的视角,解读现在的番剧和亚文化。前几个月还和女儿一起直播玩“黑悟空”,被粉丝夸赞:“奶奶比我打得都好。”
带闫宝华进入B站的人叫猫牧师,是朱雀跑团(注:一种桌上角色扮演游戏)时认识的朋友。猫牧师小学时就是《北京卡通》的读者,得知朱雀母亲是杂志主编,萌生了合作的想法:“两代人一起看番剧,做个交流。”
第一支视频拍的是一起看《更衣人偶坠入爱河》,一部讲述两个高中生因为cosplay结缘的校园恋爱故事,因为有不少大尺度画面而存在争议。
闫宝华看完,中肯评价:“作品火是有道理的,cosplay是人们从角色扮演里找到满足,当然可以支持。”但她也提到cosplay存在“泥沙俱下”的乱象,早在20年前自己就见过;作品如果大量依赖这类尺度画面,其实是对自身内容的不自信。
这支视频同样收获网友的热烈反响:“不愧是老前辈,一针见血。”
闫宝华直播常收到网友的数百条回复
“15-25岁年轻人主导、男性占70%”,这个用户画像曾经让闫宝华有些忐忑,但如今她已经收获了16万粉丝。
开始做UP主后,朱雀明显感觉到妈妈“整个人活跃了”。刚因《北京卡通》停刊退休时,闫宝华经历了一段低沉期,和朱雀的交流总围绕着买菜吃饭,“像一个普通的大妈一样”。
但现在,朱雀眼见着闫宝华“社交恐怖分子”的e人属性又回来了:“聊番剧、逛漫展的时候她神采飞扬、眉飞色舞的,这是她真正喜欢的。”
搭配痛包,闫宝华还穿上了高松灯同款乐队队服
65岁生日,闫宝华收到了一份格外让她惊喜的礼物:“我朋友给我扎了一个痛包,《MyGO》的。”第一次背上它,闫宝华去逛了一下午谷子店,下决心要向这个还在读大学的00后朋友学习扎痛包。
在朱雀眼中,妈妈很像《MyGO》里的角色千早爱音:“行动力很强,永远乐观向上的一个人,是大家的开心果,是团队的精神核心。”
以下是闫宝华的自述。
进入二次元领域做短视频,确实是我退休前没有想到的。我一直喜欢看动漫,现在平均每天看一两个小时,有时候四五个小时,每天不看点儿就不习惯。
每周三和周五晚上我会直播看番,过去这一年看了十七八部吧,《双城之战》《魔法少女小圆》《MyGO》《迷宫饭》《葬送的芙莉莲》《哭泣少女乐队》……
我特别喜欢《MyGO》里的高松灯。正好是我刚开始做短视频的时候,要跟年轻的二次元们交流,我还是有很多不安,毕竟你的年龄在这儿。是小灯给了我鼓励,她看起来很柔弱,不擅长沟通,但到了关键时刻,乐队要解散了,为了让伙伴们都回来,她一个人上台念歌词,召唤她的伙伴。
那一刻给我的感觉就是,你要坚定地、勇敢地迈出那一步。
现在闫宝华已经习惯直播状态,和朱雀一起点评番剧时调侃“我俩说相声似的”
最开始直播也特搞笑,弹幕字太小了,我看不清,网友们惊讶“哟还有这困扰”,赶紧告诉我“老师您在这儿调一下”。
遇到不太理解的词我就问,像我这样的人不要去拘着面子。比如前段时间我被科普了什么是“病娇”,网友给我举例“您瞧那里边有一个病娇,病娇有什么行为逻辑”,挺有意思的。大家都是很善意的,平时给我安利的番也多到排都排不过来。
好像很多人也不理解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怎么还打游戏,但我是真的很喜欢打游戏呀!它是一种头脑的放松,从工作开始三十几年我就没断过。
几个月之前打黑悟空,打到了难度相当高的程度,我实在没法过关了,只能靠我女儿。现在打的叫《炽焰天穹》,我最喜欢的人物叫小螃蟹,特可爱的小女孩儿。
原来我也想过一个所谓“普通人”的退休生活,我养了一只小狗,上过园艺课,还去坚持锻炼身体,从我家走到鸟巢正门,每天来回6公里,坚持了400多天。
但是做二次元的那种快乐它不一样,沉浸在二次元世界里很愉悦、身心放松,我觉得活在这里特别舒服,如鱼得水的感觉。
去谷子店,常是朱雀管着闫宝华不能“冲动消费”
它也不全是美好平和的,比如《魔法少女小圆》,就是一个穿蓬蓬裙的可爱美少女告诉你,世界是有黑暗的,要有人去跟黑暗战斗!我喜欢这种不受约束的幻想,用超越现实生活的想象,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哲理。
很多人说二次元不适合老年人,其实是不适合很多老年人的心态。这个领域的思维方式是跟年轻人接近的,如果你的心态年轻,能适应那种想象力,年龄一点问题都没有。
闫宝华朱雀母女旧照
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我提出要离婚。前夫是一个不太顾家庭的人,觉得我太强势,他的办法就是逃离。我说既然这样,我给你自由,女儿我也能养好。
我倒是没有把单身女人带孩子想得有多难,离婚前我也直接问女儿:“我打算离婚,你同意吗?”她也很赞同。早早分开解脱了,我们过我们的,照样可以快乐地生活。
我女儿在二次元给自己的人设是16岁女高中生,实际她当然早就大学毕业了,读的北京电影学院游戏设计专业。现在在一家游戏公司做内容策划,做的游戏叫“魔力宝贝”,就是她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
朱雀教会闫宝华用手柄,母女俩经常一块打游戏
我一直特别想要一个孩子,因为想让我自己和她一起长大,而不是我教育她长大。我们俩一直就有点没大没小,都喜欢打游戏、看动漫追番。
我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不会有偏见,我觉得她可以从这些内容里汲取正面的东西。比如我们一起看宫崎骏,它讲反战,讲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这不比追很多剧更有营养。
有一段时间我们俩分别在手机上打“奇迹暖暖”,俩人都氪了点金,但都没告诉对方。有次手机放那看到了,我俩互相质问:“哎你怎么也有这套!你氪了你氪了!”平时聊天我们也爱聊看了什么番,买了什么周边,她买的手办也爱摆到我的书架上来。
闫宝华在朋友圈晒朱雀给自己买的周边礼物
我也从来没想过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家庭,去给自己再找另一半。孩子在这件事里不是砝码,我是不是能再喜欢一个人,这才是关键。这些年也尝试过,但最终没走在一起,可能是没有缘分吧,也没所谓了。
对于她工作的期待我一直只有一个,就是要做有创造性的事,没多高大上也没关系,但不要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些年做游戏挺难的,她换过工作,也成熟了不少。现在她特快乐,高高兴兴地去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我就特别为她开心。
她知道我一直支持她,我们总能达成默契,会心一笑,这样挺好。
1998年第一届北京漫画大会上,闫宝华和一位穿《灌篮高手》湘北队球衣的女孩合影
现在有粉丝考证,我们算是第一批在国内办漫展的人,好像还真是。
1995年《北京卡通》创刊,当时“动漫”这个词还没发明,铺天盖地的是盗版的“日本画书”。我们把这种形式定义为“新故事漫画”,杂志的口号是“要做百分百原创的中国故事”。
闫宝华家里精心保存的《北京卡通》旧刊
我是1977年高考北京市在校学生里的文科第一名,本科和研究生都读的是北师大中文系,学儿童文学。
传统的儿童文学总强调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但这个观念不对,在动漫里就不是这样。这些作品不是一本正经地教育孩子,而是让你找到快乐的同时也能受到启发。
闫宝华曾在北师大等高校客座讲课,教授漫画编辑
但当时社会上对新故事漫画的评价很低,我们的杂志也被严格地审读,尖耳朵、绿头发坚决不通过,还有老同志写信举报我们彩插上女人没穿衣服,实际上就是一个仙女在薄纱中,什么都没露。
后来办漫展,我也被一家长骂一狗血淋头,说“我儿子穿一条大红裤子跑街上去,你们把我儿子带坏啦!”
直到现在,闫宝华仍会正面回击对二次元文化的污名化。她曾发视频怒批“教育专家”赵菊英要求学生砸高达的行为,被年轻网友赞为嘴替。
像我脾气根本压不住,有时候就在办公室拍桌子和领导吵起来,一楼道都听到了。但只能这样一步步去努力争取,摆脱那些条条框框。
我们收获了一批热情的读者和作者,姚非拉、夏达、聂峻、林敏、猪乐桃,这些国内最早的新漫画作者都是从《北京卡通》“出道”的。
2003年《北京卡通》第七届笔会
编辑部与漫画作者合影(二排最左为闫宝华)
2003年北京展览馆剧场
这是首个在国家正规剧场演出的cosplay活动
1998年,我们办了第一届北京漫画大会,有现场漫画大赛、同人志展区,还有cosplay走秀,当时叫“卡通服饰秀”,这是国内第一次有cosplay在正规活动上展现。2003年,我们在北京展览馆剧场里办了一场cosplay秀,当时我还临时串了个词:“我们舞台准备好了,上台展示你们的青春吧!”
后来传统纸媒销量整体下滑,《北京卡通》也是被这股浪潮所裹挟的一朵浪花,2012年停止运作,2016年被最终撤销。当时我太受打击了,就像《孤独摇滚!》的主人公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想再聊二次元了。直到遇到了猫牧师,鼓励我做短视频,和年轻一代交流。
那段时间我特别担心自己会老年痴呆,如果有一天我忘了,还有没有人能记得《北京卡通》和国产漫画的那段历史,是不是所有人都忘了?所以我要把这一切讲给大家听。后来在网上我也得到很多反馈,好多人和我说“老师我们还记得”,我特别感动。
逛谷子店时闫宝华和偶遇的coser聊天
退休10年了,我还能跟着社会同步往前走,心里也特别满足。可能我和年轻人的视角不一样,那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人生经验、视野不一样。但咱们可以互相理解一下对方的看法,也许对自己也有启发,也是一种收获。
就像我最爱的小灯念的诗歌,我把它也抄下来了:
“想和你一起流泪,想和你一起欢笑,哪怕我们的前路像平行线无法相交……就从这里开始吧,我们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