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3考生选地理

2025年浙江1月的学考和选考今天开启。

全省共设77个考区、340个考点、6万余个考场。

根据考场人数推算的2025届选科人数来了:


看点有三:

1、地理成为最受欢迎学科:选科人数高达21万

因为除去文理兼修型特殊组合之外,按文理路线来看:文科生本来就多,参考政治历史都有17万人选,而文科生不太可能去选选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所以文科七选三基本就是三选三:政史地,所以地理的17万文科生是保底会有,而同时选理科生大概会在物化生地技中五选三,所以即使只有4万理科生选地理但是加上文科选地理的17万之后也有了21万之多。

2、关于25届物化红利:

外界一直预测的物化人数会在12.5万左右,实际人数并没有网传这么多,目前预估在11万人左右。

物化绑定政策需要三年时间才有结果,这中间的三年:24为物化双选第一年;25年由于换选科风险太高,换的人不多;26年知道物化双选红利时也已选了四门,会有部份换选科,但是人数还是不多。所以25届和24届家长在物化的选择人数上,基本一致,只有27届,物化人数才会暴涨。

物化人数25届和24届相差不大,而且由于25届的高考人数由24年的29.6万增加到31万,所以理科生依然能够和24届享有同样红利,文科生形势依然严峻。

3、选生物和技术的人数继续减少

2025技术考生6.5~7万,生物考生7.5万左右。技术或能触发保底。

当一门学科,大家都想选的时候,那么大概率就不会有什么红利(就和我们浙江考生都想留在省内一样)

当然也不会吃什么亏,因为人越多,基数越大,也就越公平,学生层次将会趋于正态分布。

也就是这么一门学科,本次首考,却将考生难到“哭”了


大题考得莫名其妙


看来今年物化地选手,承受了太多的“伤害”~~~~~



命题组试题评价

试题情境真实,新颖设问,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选择题新增3小题题组,减少学生阅读负担,为考生留出更多思考时间。

一、突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贯穿人地协调的理念,培养总体国家安全观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地理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关注国家安全。如第1、2题展示我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成就,践行“碳减排”承诺,发挥大国责任。第 5、6题取材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马铃薯单产数据,第18、19题取材俄罗斯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传递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命题关注时代发展,以国际政治经济、党和国家改革政策、社会发展、科技前沿等素材为设问情境,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测评地理学科素养水平的基础上,发挥评价体系价值引领的作用。如第28题通过国家对耕地、林地、草地的质量分等,从中学教学的角度设问,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政策、决策的科学性;第20、21题城市生活圈建设,反映我国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不断优化空间结构,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第26题巴西土地私有制经济环境下的“虚假城镇化”和“城镇贫困”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固植家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

3.注重学科融合,着力于创新思维培养

试题通过学科融合创设问题情境,在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如第7、8题用化学方程式科学呈现喀斯特地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第24、25题用物理小孔成像设计科学的地理模拟实验,探究太阳直射点空间运动规律,整卷还将时空关系、地理事象特征变化、人地关系数据化,以新颖的情境延伸学生地理思维模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二、聚焦思维品质,服务拔尖人才选拔培养

1.注重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考查学科思维的深刻性

试题形式新颖,注重挖掘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涵,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第22、23题以简洁的锋面气旋平面示意图、气象要素的垂直变化图,考查气旋和锋面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2.注重时空维度的地理事象演变,考查学科思维的灵活性

综合题注重考查基于要素的地理事项时空发展演变,引导学生抓住主导因素,融会贯通学科知识,提炼观点并探究论证。如第26题以巴西社会经济要素为背景,考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演化历程。第27(1)题以青藏高原差异抬升为区域背景,考查物种在时空尺度的分化演变。

3.注重地理事象内在联系,考查学科思维的系统性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性。试题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域综合的角度,强调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提升学生系统掌握地理知识的水平。如第28题取材青藏高原北部小尺度区域,以区域土地利用图和地形图,结合丰富的文字材料为试题情境,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究生态脆弱区植被与水文、地形、气候、土壤、人类活动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三、深化教考衔接,引导教学回归教育本源

1.遵循课程标准,重视地理必备知识的融会贯通

浙江地理考试面向两种版本教材的学生,知识呈现方式有差异,但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是一致的。如第9~11题都市圈人口密度变化、公共服务聚集、交通网建设等问题,均源于教材,通过生活化情境考查地理主干知识。

2.深化基础考查,助力“双减”政策推进

试题通过新颖情境和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如第3、4题以地质时期岩石变迁剖面图为背景,考查物种进化演化的基本规律、岩石形成的基本原理。又如第1、2题我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和发电量占比低的原因等。

来源:浙江考试

名师点评选考

知能素养融会贯通,服务创新人才选拔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耿文强

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 高级教师 金剑

2025年1月地理选考卷稳中求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选才的考查功能。

一、突出人地协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聚焦中国典型素材,树立国家安全观念

面对我国生态、能源、粮食等问题,试题引导学生增强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如1、2题以海上风电产业为情境,促使学生探求保障能源安全的途径;5、6题通过与世界部分国家马铃薯单产比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28题以巴音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视角辩证分析人类活动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2.着眼全球现实问题,树立人地和谐理念

试题紧密联系现实问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如15题通过冰架面积变化,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8、19题以俄罗斯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变化,探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二、关注学科素养,助力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1.注重考查必备知识,着力夯实基础技能

试题全面覆盖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并考查了部分地理工具性知识,凸显地理学科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如17题地形剖面图和地图三要素的判读,通过对地图、图表解读能力的考查,有效夯实基础技能。

2.注重考查学科思维,着力培养关键能力

试题注重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如26题要求对巴西“河运”“工业竞争力”“城镇化水平”等区域发展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试题强调综合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如27题要求从整体性角度对雅鲁藏布江河谷内“物种数量”“盛行风”“河道变化”等进行分析,实现对该地区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地理系统的综合考查;又如28题“草地质量分等土壤因子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学生以土壤肥力构成的认知为基础,结合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

三、深化课改理念,引导教学实现价值回归

1.知能素养融会贯通,有效阐释课改理念

试题注重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题中出现一个情境三道题的新组合,减少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思考时间。试题情境任务的设计,均要求在基础知识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运用“观察、计算、推导、绘制、分析”等基本技能予以解决,并体现对“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等理念的领悟,充分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如9~11题以“都市圈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人口迁移、人口容量、城镇空间结构”等知识的迁移能力。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教学引领作用

试题多样的情境创设和灵活的设问,体现了以生为本、以情境和任务为基础考查素养的评价要求。整卷试题情境和任务高度统一,引导学生在考试中聚焦情境解读,确保选拔性考试适当深度和难度。这对地理教学具有很好地引领作用,即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真实情境创设,实现深度教学,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落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