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南溪水乡水经济试点项目小船悠悠、宜居富民。通讯员供图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提到“发展水经济”。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品调查监测、评价和市场化开发,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发展水经济。

  广东为何如此重视水经济发展?如何做到保护和发展“两手抓”,让“自然水”变为“发展水”?

  “我们发现在水经济试点的河湖,好山好水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企业要创造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收吸引更多的投资、创造更多的价值,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广东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水利厅副厅长陈仁著表示,广东发展水经济使发展与保护两项工作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有效实现了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龙舟、赛艇、皮划艇等培训、赛事活动接连不断;清远市北江夜游航线建设特色夜游休闲空间,2024年累计吸引游客22万人次;汕尾市品清湖打造集汕尾风情、潮流艺术氛围、市井烟火气于一体的特色夜市,2024年累计吸引游客224万人次……自2023年6月部署省级水经济试点工作以来,广东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其中社会投资占比近90%,2024年度累计吸引游客2404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8.3亿元。

  案例

  江门

  开发亲水圈水经济推介地图小程序进行“招商引流”。打造青年水库源林生态乐园,实现投资超过3亿元。

  佛山

  打造“碧道+”系列品牌,将水上运动引入碧道建设。

  揭阳

  发展水上观光旅游经济,在大港码头打造大型夜市。

  河源

  利用万绿湖优质水资源,吸引51家水饮料及食品行业领军企业落地,变“自然水”为“发展水”。  

  优势

  广东拥有优质的水资源,2.4万条河流、156个湖泊,已建成万里碧道7200多公里,为水上运动、水系旅游(含河湖游艇游船)、滨水休闲康养等水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载体。

  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广东路径

  2021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3年6月,广东省河长制办公室印发实施《广东省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广东省水经济试点主要业态工作指引(试行)》,部署开展“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广东路径,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提出发展绿色水经济的省份。

  广东从省级层面统筹谋划发展水经济,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以市场为主体,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及防洪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开展水经济试点,在项目审批立项、资金筹措、运行管理、安全防范、生态保护等方面实践出一批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做好水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提供了实践支撑。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东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13宗项目投入运营,试点建设期内新增直接就业岗位超1500个。2024年度累计吸引游客2404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8.3亿元。

  现如今,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共开展市级试点项目68宗、县级试点项目31宗,谋划储备项目270宗。综合省、市级试点和储备项目,全省范围内已谋划储备了总投资近1000亿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发展迎来建设投资热潮。从投资情况看,省级试点完成投资37.3亿元,其中政府投资4.1亿元,社会资本投资33.2亿元。“我们用10%的政府投资,撬动了近90%的社会投资。”陈仁著介绍,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水经济储备项目投资主体也以民企为主,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水经济发展中。

  陈仁著透露,未来,广东将依托东江、西江、北江和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打造旅游精品航线和特色水利旅游产品,持续发展水上运动、水系旅游(含河湖游轮游艇)、水文旅文创、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开发利用等项目,推动广东水经济健康蓬勃有序发展。

  保护和发展“两手抓”

  广东点面结合促进绿色水经济全域发展

  “广东提出发展绿色水经济新业态,与现阶段治水成效相适应。”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副院长谭超认为,放眼全省,广东拥有优质的水资源,2.4万条河流、156个湖泊,已建成万里碧道7200多公里,加快推进水利风景区创建和绿美碧带、幸福河湖建设,为水上运动、水系旅游(含河湖游艇游船)、滨水休闲康养等水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载体。

  发展水经济的前提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环境的优质保护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生命。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谭超介绍,广东的河道采用“三区三线”划定方案进行管理,在岸线保护区内,会对投资方的开发行为有一些限制性条件。

  发展水经济是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引领”河湖保护的关键举措。广东不仅仅谋划一系列绿色水经济试点项目,还做好约束,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2024年10月,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水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水经济试点项目实施运营过程中加强过程监管和日常监管,及时掌握和防范项目对防洪和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缺乏科学严谨的规划引领,容易造成水经济低效率、同质化发展,无法形成头部效应、集群效应。”广东省水利厅河湖长处二级调研员张伟民表示,将加快推动编制水经济发展规划或工作方案,发挥引领性、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对水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进行整体部署,梳理现行政策法规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精准修订完善政策法规。

  “广东将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相结合,通过点上突破、面上连通,点面结合促进绿色水经济全域发展。”谭超表示,江门、珠海等地也相继制定水经济发展规划,明确适宜开发利用的水库、河段以及相关业态。谭超还建议,广东应进一步建立水权、河权的特许经营机制,完善河道水域岸线等公共资源从确权、交易到反哺等一系列有偿使用的体制机制,形成以水养水的新业态。

  绿色水经济发展涉及的单位数量众多,包括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海事、农业、旅游、体育等十多个部门,必须要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不同部门间的有效衔接,全面获取政策法规及行业发展红利,形成合力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陈仁著表示,下一步,省河长制办公室将加快编制水经济发展规划或工作方案,探索推进水经济统计制度建设,出台《广东省河湖长制条例》,统筹协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推动水经济项目、产业落地实施。同时,推动成立水经济促进会,促进行业监管自律。

  结合区域自身自然禀赋

  广东各地因地制宜发挥水经济综合效益

  水经济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消费。“水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一窝蜂’开展同质化项目,需要每个地方根据自身的自然禀赋、区域发展特点,围绕水经济新业态进行差异化发展。”谭超说。

  广东鼓励各地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水经济,发挥水经济综合效益。江门、珠海两市2024年相继印发市级水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江门市规划了90宗近远期重点发展的水经济项目,预计投资超400亿元。

  江门市水利局副局长谭俊彦表示,江门开发“邑起来”亲水圈水经济推介地图小程序,以“一张图”形式进行“招商引流”,不断提升水经济的“人气”“财气”。

  每到周末,江门市蓬江区西江碧道两岸集装箱式商铺旁,不少市民群众前来吹江风、赏美景、“叹”咖啡。鹤山市青年水库源林生态乐园是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之一,目前,该项目已实现投资超过3亿元,修建环库道路22000米,完成林相改造超8000亩,新种植油茶3500多亩,预计在2025年内全面开放运营。

  “打造生态乐园水经济项目最首要的是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杰初介绍,通过一系列改造,青年水库周边环境已达到植皮不裸露、道路不泥泞、尘土不飞扬、污水不排流的效果。“只有做到极致,让人与自然更好地融合,才能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来消费。”

  作为全省两个试点城市之一,佛山打造“碧道+水上运动”“碧道+乡村振兴”“碧道+夜经济”等“碧道+”系列品牌,将铁人三项、龙舟、桨板、赛艇等运动引入碧道建设。其中,佛山顺德区桂畔湖水韵文旅综合项目将商业街区、主题公园、文化体验以及生态湿地融为一体,2024年累计吸引游客1600万人次。

  揭阳市普宁市南溪水乡则依托榕江支流(内流河道)等水脉,发展水上观光旅游经济,在大港码头打造大型夜市。“建设南溪水乡之前,镇内常住人口只有四万多人,现如今环境提升了、游客多了,带动不少本地人返乡创业,常住人口增长至六七万人。”揭阳市普宁市南溪镇镇长陈伟庆透露,2024年南溪水乡景区吸引游客30万人次,为当地直接提供18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低收入农户增收超3万余元。

  河源市则利用万绿湖的优质水资源,吸引农夫山泉、华润怡宝、今麦郎、白象食品、紫泉饮料等51家水饮料及食品行业领军企业落地,变“自然水”为“发展水”。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图片:通讯员 粤河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