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桂兰,今年66岁,出生在河北一个偏远的农村。
因为家里穷,我只念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早早在地里干活,帮家里分担生计。
18岁那年,媒人上门提亲,我嫁给了村里一个普通的木匠,后来生了三个孩子。
如今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两个在城里打工,最小的儿子还留在我们县城生活。
我和老伴住在老家,种点地,养几只鸡,勉强过日子。
但日子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轻松。
我的母亲张桂英今年91岁了,身体还算硬朗,但脾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变得难以相处。
她从不愿意住在我兄弟那儿,说那是“外人家”,硬要住在我这里,说“女儿才是贴心的人”。
这么多年,我伺候她吃喝,照顾她起居,但她总是对我各种挑剔,从来没一句好话。
我本以为人老了会慈祥些,可我母亲却像个火药桶,随时随地能点燃。
尤其是这几年,我的身体也不好了,血压高、心脏不好,加上年纪大了,稍微干点活儿就气喘吁吁。
可她从不体谅,每天不是数落我饭做得不好,就是嫌我干活慢。
腊月二十的这一天,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星期,我终于承受不住了。
回忆起这些年伺候母亲的经历,我心里五味杂陈。
母亲年轻时是个勤快能干的人,我记得小时候,她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养活了我们兄妹五个。
虽然她性格强势,但那时候我们都认为她是为了这个家。
可谁能想到,随着年纪增长,她的强势变成了蛮不讲理。
母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我是大女儿,下面还有个妹妹。
村里人都说,老人应该由儿子照顾,可母亲偏偏认定了我,说女儿才是心头肉,儿媳妇伺候不周到。
而我的弟弟们也乐得清闲,他们觉得我愿意伺候,就把母亲全推给了我。
刚开始我还想着,母亲一把年纪了,我多做一些没关系。
可渐渐地,我发现她根本不是需要照顾,而是在享受“发号施令”的快感。
比如,早上我给她端饭,她非要我先尝一口,说“怕我给她下毒”;我给她洗衣服,她说我手脏,嫌洗得不干净;我一边伺候她一边做家务,她还骂我懒,说“你这么慢,怪不得嫁不出去”。
听到这话,我心里真是又气又委屈——我都66岁了,三个孩子都成家了,她还觉得我是个“嫁不出去的丫头”。
有一年腊月,我早早忙活了一天,剁馅包饺子,想着给她换换口味。
结果她吃了一口就把筷子摔桌上,骂我“饺子跟泥巴一样难吃”。
那一刻,我真的想哭,可还是忍住了。
我对她说:“妈,您要是不喜欢,告诉我做什么就行,别生气。”
她却冷笑一声:“告诉你?告诉你有用吗?你做得好,我早就不用说了!”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灶台前,望着天花板发呆。
我老伴儿劝我:“别生气了,老人一把年纪了,咱忍忍吧。”可我越想越不是滋味:这么多年,我哪天不是按照她的喜好伺候?
我自己的身体都快熬垮了,她却从没说过一句“辛苦了”。
还有一次,我去县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我的心脏不好,不能太劳累。我给她说了,她却冷冷地回了一句:“你这点毛病算啥?我91岁了不也活着?”她永远只考虑她自己,从不想想别人。
今年腊月二十这一天,我起个大早,给她铺床、做饭,又去集市买了些年货,想着过年让她高兴点。
可中午,她非要吃红烧肉,我说家里没买,她立刻就发火了:“你就是懒!
我91岁了,想吃口肉都这么难!”我解释说村里没卖的,得去县城买,她却一点不听,骂我“没用”“不孝”。
我一边听她骂,一边压着火气去县城买肉。
骑着三轮车在路上,冷风吹得我头晕眼花,心脏也开始隐隐发疼。
可我不敢停,怕她又在家里闹腾。
回到家后,我赶紧把肉洗了炖上,她却又开始挑剔:“怎么这么晚才买回来?你是不是故意想让我饿死?”
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捂着胸口躺倒在椅子上。老伴吓坏了,赶紧扶我去躺着。我母亲见状,竟然冷笑着说:“装什么装?不想伺候我就赶紧死了算了!”
我听到这话,心里彻底凉了。这就是我伺候了多年的母亲,对我一点感情都没有。我忍着身体的不适,站起来对她说:“妈,我不伺候了!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她愣了一下,随即大声骂我不孝。我没有理她,回屋关上门,任凭她在外面喊。
我老伴儿劝我:“算了算了,别跟老人一般见识。”可我摇摇头,心想:我已经66岁了,伺候她整整30多年,我的后半辈子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
后来几天,我只是给她做饭送水,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她一开始还骂骂咧咧,喊着要我伺候,可见我真的不搭理,反倒安静了不少。我开始学着“摆烂”,不再事事都顺着她。
有时候,她故意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我也不去收拾;她喊着要吃什么,我就告诉她家里没有,爱吃不吃。慢慢地,她似乎也意识到,我不像以前那么好拿捏了,语气也缓和了一些。
其实,我不是不孝顺,我只是太累了。我有自己的身体要顾,有自己的生活要过。我不能因为她的蛮横无理,把自己拖垮了。
腊月二十二那天,我的最小儿子带着孙子回来了。母亲看到他们,立刻变得和蔼可亲,一口一个“乖孙”,我站在旁边,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也罢,她爱怎么对别人是她的事,我只要学会爱自己就够了。
如今,距离过年还有几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要学会为自己而活。我可以孝顺,但绝不能一味忍让,更不能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出气筒”。
母亲还在屋里喊着让我给她端茶水,我慢悠悠地回了一句:“等会儿,我忙着呢。”说完,我拿起手机,给远在城里的女儿打了个电话,聊起了家长里短,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年关将至,我不再奢望她会改变,但我知道,我自己已经变了。从前那个忍气吞声的李桂兰,不会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