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排练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来来来,多来点笑容,锄头扛高一点,不要走猫步,平时咋走就咋走……”1月21日下午,四川自贡市贡井区长土镇沙罗村,18名“农具模特队”的村民们正在排练。他们平均年龄超过70岁,但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我很骄傲,我们沙罗村的‘村晚’办了20届,今晚全国观众都能看到我们展示农具表演。”模特队76岁的村民黄才文说,我一定要走好,走出沙罗人的风采。

当晚7时,由100余名沙罗本土演员参演、12个村晚节目组成的“大地欢歌迎新春 沙罗村晚贺新年”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暨贡井区沙罗村第二十届村晚活动,将正式登台亮相。活动还要为优秀农民工、优秀军属、优秀婆媳颁奖。


村民正在化妆

有特色

“村味”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

《沙罗新貌》《农具展示》《我们的村晚——沙罗之歌》……12个节目,涵盖了小品、三句半、儿童舞、女生独唱、民俗展演等多种形式,体现沙罗的乡土文化特色。

“这些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筹备。因为今年要上全国冬季‘村晚’,节目质量要求相对更高。”长土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珍介绍,活动还特地请了文化馆的老师们来指导,既要展现沙罗人的风采,也要体现20年来沙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节目都经过了反复推敲。

“沙罗栀子开满园,山山水水笑开颜,在家喜迎四方客,日子甜!”节目三句半《沙罗新貌》,是由曾在村党总支干了16年的老书记、现任纪检主任、村晚发起人之一和一位普通村民一起表演,道出了沙罗村20年来村容村貌的点点滴滴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节目《农具展示》,由18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大爷大妈担任走秀模特。“他们要带着平时下地用的锄头、镰刀、凉栈、风谷机、打谷桶等二三十种农具,依次上舞台走秀,展示沙罗农人的新风采。”


村民正在排练

沙罗村党总支副书记游其红还介绍到,舞蹈《栀子花灯》由18名沙罗村的女演员演绎。“我们村有160余亩黄栀子,近年来黄栀子产业蓬勃发展,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为村民增收助益。节目用塑料和灯组做成的栀子灯进行表演,舞蹈是村民自创的,展示了黄栀子产业对沙罗村的贡献,展现了产业助农、引领乡村振兴的好‘丰’景。”

“最后的大合唱《我们的村晚——沙罗之歌》,是自第一届村晚就有的,歌曲是由当年创办村晚的一帮孩子们作曲作词并演唱的。”游其红介绍,今晚,也是由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上台,演唱这首歌。

“山路几弯绕,绕过我家门,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沙罗……”舞台上,排练者的歌声,在山坳里传了很远很远……


村民正在排练

有情怀

“村晚”是由一帮半大孩子创办的

黄丹,是沙罗村晚创始人当中最核心的一位成员,聊起19年前、2006年春节的第一届村晚,黄丹感慨万千。“当年我才12岁,现在已经33岁、两个孩子的妈了。我们的村晚,坚持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

“记得第一届村晚,那时我们一帮孩子觉得每年过年,大人们都是打麻将、喝酒、摆龙门阵,为啥不搞点欢乐的娱乐活动,来丰富下农村的新年生活。”黄丹说,当时谢东春(村晚创始人之一)提议,我们全都兴奋地赞同。

于是,沙罗村第一届村晚,就在这帮最小10岁、最大16岁的半大孩子的创意下,诞生了!“第一届春晚的节目一共有10个,都是由小朋友表演,有100多位村民来观看。”

黄丹回忆,当时的村晚非常简陋,一块木板一搭、一张彩布一拉,村晚的舞台就搭建好了。“节目都是唱歌、跳舞和小品,小品是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把家里的VCD和电视机搬出来接上电源,就是音响,用白色塑料泡沫当雪花制造氛围。”她说,每天下午放学后排练,虽然场地简陋,但大家的积极性特别高,也非常快乐。

从2006年沙罗村第一届村晚开始,沙罗村晚已经连续举办20届。2024年春节,沙罗村的村晚登上了央视,连续两分多钟的村晚节目,被央视报道展示,让村里人狠狠地骄傲了一把。

2024年3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四季村晚”主场和示范展示点名单,沙罗村赫然在列。于是,从2024年8月起,100多位村民就忙开了,他们要在2025年春节把最好的一届村晚,献给全国观众。

有意义

办了20届的村晚代表了沙罗精神

要么是在外务工,要么是在乡务农,要么是在家带娃,这一大群人要办一届村晚,难不难?

“难!你都不知道有多难!”游其红说起幕后的艰辛和快乐,也非常感慨,“每年的村晚都有创新,要体现这一年沙罗人的精神面貌和变化,这是难点之一。其二,我们有70%的演员在外务工,只能晚上排练,在家的演员也各有各的事,要凑齐人排练一个节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对此,黄丹也很有感触,“2006年第一届村晚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年开始,多了不少人来帮忙,后来大人们也开始加入我们的村晚了。”黄丹说,每年大年三十,周边的村民也都来观看我们的沙罗村晚,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2006年后的第10年,黄丹23岁了。“我们当初创办村晚的那一帮孩子,也逐渐都长大了、上班了、结婚了、生娃了,都各有各的事。从这一年开始,我们把村晚交给了村里。”

黄丹说,过去办村晚,都是孩子们拉着横幅、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筹集经费,大家还凑上了自己的压岁钱。2016年,黄丹和谢东春将村晚交给村里时,游其红还是村里的会计。从那时起,游其红就积极地参与到村晚的操办当中,把沙罗人自己的村晚接着办了下去。

“现在每年过年,很多在外当老板、打工的村民,都会主动问我,‘今年办不办村晚哦,我捐点钱’,我觉得特别感动。”游其红说,过去的村晚,每年都是大家众筹,现在街道给我们解决了大部分经费,难处越来越少了,幸福感越来越强了。

任何一件事,坚持20年,都不容易,“我觉得这也是沙罗人的一种精神。”游其红说,“沙罗村晚,代表着沙罗人团结、奋进、坚守、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沙罗村晚,也是沙罗人走进新时代的一种新面貌和新希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