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要上身,非苦练不行,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不过话说回来,一味苦练未必就能成就,我觉得,练拳得时不时地玩着练,耍着练,还要似练非练。

李仲轩年轻时要去上海谋生,临走跟尚师说,怕到了大城市没地方练拳,尚师说,没地方就在脑子来练,拳打卧牛之地吗。这个在脑子来练,其实就是玩拳。这个玩,不是吊儿郎当、嬉皮笑脸,是玩索,琢磨,再白话一点儿,就是找劲,找感觉。

孔子学易,维编三绝,极下工夫,不过最后却说要了解易的精神,非玩索之不可,为什么?我以为是掌握了基本东西后,以一种非常放松超脱的心态去参究,和小孩子做游戏一样,很认真,很投入,但确实又在玩。所以孔子有个了不起的总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拿练拳说,学就是下工夫,思就是玩索,练得时候不能一味蛮练,得琢磨着这个劲对不对,这个动作有什么用,这样才算真会练,脑子才会化,功夫才上身。

玩得境界其实很高,因为心态好,没有功利心,不是整天想着出功夫,把自己弄得紧张兮兮。内家拳要得就是这个心态,心态正,心意才能和,才能往虚灵上走。一紧张,什么都没了。原来看老师练拳,几乎就不大正儿八经,就再那来走来走去、晃来晃去,现在有点明白,其实老师在找感觉,这就是行意啊。

禅宗讲修行,有两个说法:悟后起修,先修再悟。我觉得内家拳也有个悟和修的关系,不过是一层修一层悟,不修不悟,即修即悟。下了苦工,再一琢磨,一比画,说不定立马气象一新,像禅宗祖师看花开悟,此生不负宝剑磨砺。


大成拳无套路练习,以不注重招法,因而一些初学者往往感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甚至个别人因此而中止练功,殊可惜耳。为此,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老先生曾撰写过练习大成拳技击功法的“习拳六要”,以为初习大成拳的入门之法。“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由此则可循序渐进,步入大成拳之正轨,日久功深,登堂入室,至于上乘。

(一)要知拳益

不学拳是不要命的呆子,所以说拳功对人身关系之极切要,能健身体养性命,人人应知此理,应习此拳,普劝吾人练习之理由,一语道尽。若使吾人知习拳之乐,习拳之益,致力于练习功夫,定有欲罢不能之势。误入歧途,吃力努气伤及身体,是学习者之错误,非拳不可习也。

拳功如作到妙境,真得窍要时,在他人看来反认为不精熟、不好看者有之。故要知习拳为已而非为他人也,此防身养身贴骨之事也,更须平时一心存之于拳,蓄养气血,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俱无不拳。拳皆在操练,有时限之功夫,不如无时限之功夫,纯正确也。所以非有固定时间及场地不能练习者,未必尽是也。


(二)要明拳理

拳有拳之理,拳之法,拳之意,得其法、理、意,方得谓之能拳。故有拳法,而无拳理者非也,有拳理而无拳意者亦非也。

拳之动,其法不一,而有原理;动静变化,机神无方,出之自然,臻于神妙,盖出于一意之支配,得理尽法而成其用。

所以习拳,理字最为紧要。理字须从规矩得来,能于规矩中得理参透,方能有成。妙悟在已,学须自成。习拳者得其理,然后方可与言气力。有气有力,而不合于理,非有用之气力。知其理而不能用于气、用于力,亦非真理。理与气合,气与力谋,动静合于理,则气力为之用,而气力之神妙自见。然神其用者,还权之于意,故习拳之初,对其法、理、意,均须贯底认识,方有所遵循也。

古方调配,清香满屋绕梁三日,喜欢香薰的朋友可以选择这款▽▽▽

物境生活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点击购买鹅梨帐中香 小程序


(三) 要重桩法粗迹

世人多以拳为技,不值一习,岂根本之论哉?拳为吾人动之始基,其理简而明,其迹粗而显,其妙用在几微。故论拳理,言之深者,根于几微,言之浅者,本其粗迹。

夫粗迹者,极简极易之动作方法也。得此粗迹,即能变化无穷。但非今之拳套招法也。拳之粗迹为何?乃桩法是也,岂可因其平易而忽之耶?观乎拳之功用至神者,无不由此一站生出也。

习拳须先求下手及著实功夫之门,习拳下手处,站桩是也,久站乃为著实功夫之门也,舍此恐无真实下手处。故学者应以此学,教者必以此教,习认在此,志向亦在此。终日乾乾,奥蕴自得,教习之道,不过如此,微乎!微乎!


(四)要做体认功夫

习拳须知,“心传意领”四字,是得力关头,此四字系于体认二字中求之,体认是一种实行功夫,乃运用意之支配,发挥自身之智能体能作用,将脑所接受者,使身体实行出来,以身验之,并以求其所不知者是也。要知心传口授,非真学真知;须得自已实行,方是实学实知。且精神气力之运化,非由体认不是自知自发自成也。

体认功夫有内省、外观、实验三要点,缺一不可,内省者,直察自已之意象如何也;外观者,内省自已,外观他人,以他人之表现,参证其内容,作内省之助;实验系合内省外观之所得,行之已身,而得有实效之事也。

习拳有得于师者,有得于已者;得于师者为规矩,得于已者乃循规矩、经体认,实得于身之妙用也。学拳不得于身,则规矩无益于已。

论及体认,原有力、气、神三步功夫,力、气、神皆体认功夫。分言之,则习拳功夫深浅之界限;合言之,心一气齐万力并足。力气神原有不可分离之性,三者实统基于一气,气调则神经之训练、血气之调整、筋骨之锻炼,均得体认之实功,故曰三步功夫也。桩法所示要点,皆为养此气而培人生之基也。


(五)要去三病

习拳有三病:一曰努气,二曰吃力,三曰挺胸提腹是也。染得此三病,则动静不合于理,拳功定难得力得气。习拳吃力,是一大病。近之授拳者专以快、用力教导初学者,误矣。教以快、用力,是欲其手足用力也。要知四肢用力,心身真劲力必淤结,久之为害甚大。于今学拳者应明此害,避之远之,庶几免入歧途也。

今之习拳者,多急急于拳套(指套路—王选杰注),用暴力以求迅速和美观,全身气孔为之闭塞,而于自身气血之流通,实有阻碍。所有拳家凡用暴力是,无不努目皱眉,顿足有声,先用其气而后用其力。至练毕则长吁短叹,急喘不止,伤及元气。所以往往有数十年功夫而终为门外汉者,岂非用拙力之所致哉?


(六)要作实功

习拳忌好高求速,恐不达也。某员请示发力,予答之曰:汝已能得环中味道,当能自信,对发力要领,恐尚未能领略。因发力种类甚伙,无应用经验,敢断言不易知也。望加意用功,届时必将详告。现在即告亦不能懂,即懂亦不能行,虑有务高反低之病也。

功夫宜恒久,朝夕操练,无时或已,得有日新成绩,方是进步消息。语云:非有百折不回之真心,岂能有万变无穷之妙用。

用功觉得全身气血川流,身体有物,养性敛神,全体无滞,是初步功夫;若听全体嘶嘶有声,无论行坐,一触即能跌人丈外,是中乘功夫;身外生气,光芒四射,如用目视人,其人如失知觉,然后渐入神化之境矣。

若如此已入武学正途矣!(本文完)

真正的武学,不可能普罗大众,一直以来都是阳春白雪,是极少数人玩的东西。传武,需要真正的传承才行。现在已经开始招募,五月份开课,里面有很多各拳种优秀的功法,包括桩功、试力、内功、肩胯训练、技击、养生等,愿自己在武学路上少走弯路的朋友,请关注,可以加罗山主微信:18513683927进行交流。

附:

来源:传统武学

请欣赏短视频

投稿邮箱348132359@qq.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