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深夜,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及南部地区上空接连响起防空警报。以色列国防军出动多架F-35战机展开大规模空袭行动。此次空袭造成多处军事设施受损,包括位于贝卡谷地的战略要地。

空袭行动持续约4小时,以军重点打击黎巴嫩真主党在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军事基础设施。多处疑似用于储存战术导弹的地下掩体遭到精确打击,同时沿叙利亚边境的多条补给线路遭到破坏。

在空袭展开的同时,以色列地面部队首次越过叙利亚边境,对真主党在叙境内的军事设施发起突袭。以军特种部队在夜视设备支援下,对位于叙利亚西部的多个军事据点实施突袭行动。

黎巴嫩真主党随后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此次军事行动是对黎巴嫩主权的严重侵犯,并表示将采取适当且有力的报复措施。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已加强戒备,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真主党近期在黎巴嫩南部地区频繁调动军事力量,并在叙利亚边境地区建立新的军事据点,这对以色列北部边境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通过此次突袭,以军意在打击真主党的军事基础设施,削弱其作战能力。

伊朗近年来通过真主党等代理武装持续扩大在叙利亚的影响力,在叙境内建立多处军事训练营和武器库。以色列此次跨境打击,实际上也是在向德黑兰发出明确警告。

2006年7月爆发的军事冲突,源于真主党武装人员在以色列北部边境地区发动袭击。此后爆发的大规模军事对抗,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导致黎巴嫩基础设施遭受重创,经济损失惨重。

以色列军方已在北部边境地区部署额外的防空系统,并加强情报监控力度。考虑到当前加沙地带局势仍然紧张,以色列此时对真主党发起军事打击,可能会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冲突。多个阿拉伯国家已呼吁有关各方保持最大克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

本次冲突中双方实力差距悬殊。以色列国防军作为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现役军人数量达12.5万,其中包括4万名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以色列还拥有庞大的后备役体系,可在72小时内动员60万训练有素的后备军人投入作战。

以色列陆军装甲部队实力雄厚,拥有4000辆各型主战坦克,其中包括梅卡瓦MK4型主战坦克约800辆,该型坦克配备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以军还装备11000辆各型装甲运输车,可为步兵提供强有力的机动防护支援。在编制上,以军设有3个现役装甲旅和4个机械化步兵旅,能够快速应对各类突发军事威胁。

黎巴嫩真主党仅有600-800名全职战斗人员,可动员的后备力量约5000-7000人。真主党武装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并大量装备现代化轻武器和电子设备。该组织配备包括Mirsad-1型无人机在内的多种先进侦察装备,显著提升其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真主党武装凭借对地形的熟悉程度和非对称作战能力,在局部地区仍具有一定的战术优势。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山区修建大量隐蔽工事和地下隧道网络,这些设施大大提高其部队的生存能力。

2006年的以黎冲突持续34天,约有2000人在战火中丧生,其中黎巴嫩平民伤亡占比超过50%。约100万黎巴嫩民众被迫逃离家园,成为战争难民。

黎巴嫩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以上。包括贝鲁特国际机场、主要港口设施在内的重要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200多座桥梁被炸毁,电力系统瘫痪,导致全国70%的地区断电。战后重建工作持续多年,给黎巴嫩本已脆弱的经济体系带来沉重负担。

截至2011年,已有400多名黎巴嫩平民死于未爆炸的集束弹药,其中90%是平民,三分之一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地雷和未爆炸物的清理工作预计还需要10年以上时间。

联合国安理会已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当前局势。多国外交官呼吁各方避免重蹈2006年冲突的覆辙,强调应通过对话化解分歧。欧盟、俄罗斯等国际力量已开始积极斡旋,努力推动局势降温。黎巴嫩政府已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正式谴责信,要求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制止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在当前中东局势复杂的背景下,任何军事冲突的升级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地区稳定。各方应以历史教训为鉴,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争端。国际社会需要发挥更积极的调解作用,推动建立长效维和机制,确保地区和平与安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