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在小红书上晒猫晒狗晒日常,发文发图发视频,玩得那叫一个热热闹闹地不拿自己当外人。

还有中国对外实施144小时落地免签,以及陆续对一些国家实施免签以来,有大量欧美博主通过CHINA TRAVEL发布客观评价中国的视频,就此掌握了流量密码。

但以上种种,你都很少会看见日本游客的发声。



是因为来中国的日本游客少吗?

为什么很少有日本人发布客观评价中国的图文或视频?

好吧,你知道,咱们中国游客去世界各国旅行,包括去日本旅行,压根就没有掩藏中国人身份的习惯与顾虑。

而日本游客到中国则刚好相反——有不少日本游客到中国旅行,会有掩藏日本人身份的习惯与顾虑。

沿着这条线索深挖,标题中两个问题的答案就会水落石出。



拍摄于日本奈良,参观大佛寺的日本学生

1,

首先,来中国跟团游的日本人并不少。

来看三组数据——

疫情前的2016-2019这四年,我国入境游的客源国家排行榜,日本始终保持前五名的位置(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2024年一季度,携程网线上平台的数据——入境游的主要客源地国家,排序是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泰国、越南、加拿大。

2024年上半年,去哪儿平台上的数据——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线机票的旅客预订量,同比2023年增长1.8倍。其中,持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护照旅客的预订量排名前五位。持马来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护照的预订增幅最明显,均在2.2倍以上。



也就是说,日、韩、美三国,差不多始终占据着来中国旅游人数的前几名。

甚至日本经济好的那些年头,来中国旅游的日本游客总数,霸榜了很长时间。

比如你去故宫、长城,时不时就能撞见日本旅游团。

包括日本中老年妇女团,脸上荡漾着“哈哈哈哈,老公死翘翘了,我终于可以放飞自我,花他的钱了”的喜悦感。

如果不代入中日历史纠葛方面的情感,说不定你也挺为她们感到高兴的。

比如你去寒山寺,撞见日本游客的概率,有时候比在张家界撞见韩国游客的概率还要高。

当然,比不了前不久扎堆去上海外滩、吃饭时狂炫西瓜的韩国人多。



2,

其次,来中国背包游的日本游客,也不少。

老非我在大西北背包旅行时,也都遇见过日本背包客。

并且玩自助游、自由行、或者骑行、徒步,这一类日本游客相对比较年轻。

比如早年间稻城刚刚为人所知,被人们称作“最后的香格里拉”时,徒步登山的游客中,就总能遇见日本年轻人。

再往后,甘南的扎尕那刚被开发出来,又被冠以“最后的人间净土”时,也能遇见慕名而来的日本背包客。



这还不算完——

早年间国外游客按规定办理好进藏手续的话,还能扎堆去西藏背包旅行或骑行。

老非在珠峰大本营,遇见过气喘吁吁的美国游客,也遇见过死扛高反的日本游客。

老非去冈仁波齐转山时,在海拔5640米的多玛拉山口,下着大雪,我看见一个穿着单衣的欧美男人,背着大背包,气势如虹地超过我,快速登顶。

也看见了一对生无可恋的日本情侣——男的呼哧带喘,脸色煞白;女的已完全失去运动能力,趴在藏族向导的背上苟延残喘。



拍摄于西藏阿里,冈仁波齐

转山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塔钦。

塔钦那时候只有帐篷营地,五湖四海的背包客,在这里都是一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画风。

在营地的篝火旁,我又见到了以上三位,并彼此点头打招呼。

他们和我一样,脸上都有完成转山之后那种宁静的愉悦。



拍摄于转山途中,当时我赶上了大雪



拍摄于塔钦,藏人正在扎营

但也有不宁静的。

比如说在拉萨,二十年前我还目睹过一次“中日冲突”。

早期拉萨青年旅舍的画风,入夜后就是各种热闹,各种喝酒聊天,吹牛打屁,一般不折腾到凌晨两三点,是安静不下来的。

架不住楼下走廊里的几个日本背包客,喝了点酒,不光闹腾得动静特别大,还哇啦哇啦唱起了日本歌。

不但难听,而且刺耳。



拉萨,北京东路

二楼我们这些背包客不干了,冲着楼下嚷嚷了几句,让他们悠着点。

楼下的日本背包客也不干了,反过来冲我们嚷嚷。

我们大骂SB。

他们之中也有懂中文的,回骂。

几个回合下来,直接下楼开干。

你知道,揍日本人这个频道,咱们这头亲自上手和场外鼓劲的,都不需要做什么动员。

结果——要不是青年旅舍的值班员迅速报警,怕是这几个日本人,就不是类似高原反应那般的苟延残喘了。

他们被打包带走,换地方住。

走的时候,整个青旅全是欢快的掌声和口哨声。



这还不算完——

有时候哪怕是川西北很偏远的地方,藏区游客罕至的地方,说不定都能遇见单枪匹马骑行的日本女游客。

当时我自驾川西北,到了道孚的玉科草原。

正在一个高处的开阔地拍风景,忽然悄无声息走过来一个女孩,手里拿着一个袖珍数码相机,一边冲我高频点头,一边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帮我,可不可以,拍一张?”

我先瞅了瞅她身后,心想这地方鸟不拉屎,人迹罕至,啥动静我都没听见,你是怎么突然出现的?

然后我看见了一辆颜色娇艳的自行车。

哦,是个骑行客。



拍摄于道孚,玉科草原

就帮她拍了几张照片。

还是那种我特别不爱拍的、烂大街的剪刀手。

看她那个拍照套路,以及刚才说不顺溜的普通话,就问:“你哪里人啊?”

女孩继续点头:“日本,我是,日本人。”

瞬间感觉相机烫手,赶紧还给她。

不是咱不友好,而是对我来说,这属于条件反射。

所以,来中国背包旅行的日本人,也不少。

还有一个佐证——背包客都知道LP丛书,也就是《孤独星球》,专门写全球各地背包旅行的目的地和旅行攻略,号称“背包客的圣经”。

唯一接近这套丛书江湖地位的系列书籍,就是日本人编写的《走遍全球》,专业度比《孤独星球》差一档,但中文版用起来也是挺方便的。

3,

既然来中国的日本游客并不少,为啥感觉不明显呢?

因为不少日本游客来中国,行事方式都比较低调内敛。

他们不开口说话,又不仔细看的话,你不见得知道他们是哪国人,甚至是不是外国人。

毕竟长相上不像欧美老外,有那么一目了然的差异化。

这张照片,比较反应日本人整体性格

行事低调的原因,一方面是日本人在外的整体性格,另一方面是日本游客到中国来旅行,官方也好,民间私下的圈子也罢,都会做出一个提醒:“在中国旅行,不要暴露/强调自己是日本人”。

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吧?中日两边都知道。

属于历史原因,以及日本不反思历史的原因,不得不沉淀下来的防备心——基本上只有日本游客来中国旅行,心里会挂着一根小心翼翼的弦儿,默念“咱别惹事,惹事搞不好会有麻烦,甚至挨揍”。

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既无法了解真实的历史,也不愿面对真实的历史。

然后,来中国的日本游客要么不拍视频,或者拍了视频也不敢发,或者发出来也没啥流量可言。

相比欧美游客的外向和各种哇啦哇啦,日本游客的外向度不足,在中国旅行,通常主打一个沉默不语,自己闷着头玩。

你想啊,除了精心制作的视频之外,常规拍视频想要有流量的话,大部分博主都是一边拍一边叽哩哇啦,甚至眉飞色舞,乃至上蹿下跳。

还有一种,就是与旅行目的地的人互动沟通。

可他们但凡“叽哩哇啦”了,就会暴露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

但凡肢体语言夸张了,甚至“上蹿下跳”了,搞不好就会挨揍。

换做是你,你会硬着头皮拍?

也缺少与中国人互动的环节。

那还拍个啥?



拍摄于日本京都,普通日本女孩

这还不算完——

即便日本游客“叽哩哇啦”拍了,甚至也跟咱们互动了,那他这个视频也依然没啥流量,甚至还会给他带来麻烦。

你知道,欧美博主现在来中国拍视频,只要主打一个客观看待,外加一点点小惊叹,就能获得流量。

为啥呀?

因为欧美媒体对中国长时间的非客观渲染、妖魔化描述、撒谎式甚至断章取义式的表现,早已为欧美受众营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此刻他们的视频只需要眼见为实,客观表述,甚至只需要简单地如实呈现,就能在前者形成的大背景下突兀出来,形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巨大反差,进而攫取流量。

道理就是——

白鸽子站在一群黑乌鸦里面,就是那么突出。

但日本游客这么玩,不但没啥效果,搞不好还会给自己惹麻烦。

因为中日之间的关系太特殊了。

特殊到无需老非我再去拆解,你都懂。

特殊到日本那边的信息茧房,真要拆除,会比欧美这边的更费劲,也更危险。



在韩国,很容易区分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尤其遇见美国大兵时——如果是日本人、韩国人,几乎都是低着头不敢直视;而如果一个亚洲人带着好奇上下打量,视线对上了还会微笑致意,甚至眼神里可能还带点挑衅味道的,那99%就是中国人。




有位旅行博主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在韩国旅游的中国人去当地餐厅就餐,餐厅客满。

这时候进来两个美国大兵,让韩国人让座;那两位韩国人没有任何争辩,乖乖地就给人家让座了。

接着,又进来几个美国大兵,让咱们这位博主让座,咱这位根本就不理他们。

美国大兵问道:China?

博主:Yes。

美国大兵点点头,就走了,继续找韩国人去了。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完整,对一个国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中国游客在国外旅行,不管是跟团游的游客,还是自由行的背包客,也不管素质如何,几乎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松弛感,都有写在脸上的自信。

你知道中国游客最喜欢拍照,虽然并不提倡,但是——

也只有中国游客拍照的时候,会让你让一让,并且也只有中国人会勇敢的开口,大胆说出:让一让。

少数膝盖软,认定“外国月亮圆”的人除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