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超 张家振 上海报道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多地正竞相入局商业航天产业,角逐万亿蓝海赛道。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将步入快车道,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2030年将接近10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等地持续加码商业航天产业。在江苏省,航空航天集群也是江苏省“1650”体系(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重点产业链)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2025年江苏省两会期间,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周江涛提交了相关提案,认为江苏省在商业航天产业培育过程中还面临着较大竞争和挑战,并建议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商业航天产业。
(江苏省政协委员周江涛。图片来源:八五一一研究所官方公众号)
产值目标超过1500亿元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商业航天已被列入国家优先布局的领域,被定义为‘经济增长新的发展引擎’。”周江涛分析认为。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全球航天任务频次再创新高,共计完成265次发射。SpaceX保持领先优势,占全球发射总量的50%;火箭发射端技术不断突破,星舰成功试飞、新一代猛禽3发动机面世。“可重复使用、大推力火箭技术,将成为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快速部署的关键。”
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增长至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3万亿元。
“江苏省作为经济强省、科技强省、制造业强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工业基础和产业生态,在培育航天新质生产力、打造产业新发展引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周江涛表示。
周江涛在调研中发现,江苏省航天产业已形成规模,相关企业达1000余家,相关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300余亿元,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航天晨光、银河航天、熊猫电子、茂莱光学科技、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英田光学等一大批科研院所及民营企业。
“江苏省拥有一批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八五一一研究所是国家卫星有效载荷领域的核心,苏州馥昶是首家民营商业航天电源供应商,苏州纳飞研制了国内领先的卫星电推进系统。”周江涛认为,江苏省具有良好的产业生态基础,北斗产业集群领跑全国。
记者注意到,江苏省近年来正持续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江苏全省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10个以上,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达到10个以上。
强化航天全产业链建设
“未来5年将是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关键节点,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周江涛表示。
在周江涛看来,除了北京市、上海市等传统航天优势地区外,湖北省、重庆市、广东省都在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江苏省也面临着较大竞争和挑战。
在各地竞逐商业航天风口大背景下,江苏省如何进一步确立竞争优势?
“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周江涛分析建议,通过制定明确、稳定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鼓励江苏省内企业参与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商业航天专项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建立健全省内商业航天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周江涛还认为,要促进技术联合创新,建立江苏省内商业航天“产、学、研、用”合作生态,促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设立省级商业航天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加大对航天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力度。
“要聚焦优势产业领域,在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系统、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等领域发力。”周江涛表示,打造“数据+平台+应用+服务”的总体架构,开展空间工程总体技术、火箭运载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星上数据实时处理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布局,围绕国防和国民经济的需求,牵引带动产业经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此前发布的《行动计划》指出,将围绕大飞机、“两机专项”(“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载人航天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机、箭、星、船、器”重点领域和沿沪宁重点区域,系统推进自主创新、强链补链、企业培育、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充分利用省内高水平教育资源,鼓励企业加强与院校的合作,针对性培养储备商业航天人才。”周江涛建议,充分发挥“借智、引智”作用,吸引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军人才,强化全产业链建设。
周江涛还强调,要充分利用江苏省经济优势,设立商业航天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质资本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为商业航天产业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编辑:张家振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