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春天,一个噩耗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时任四川省省委书记的张国华因突发心脏病抢救离世。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战将是一直跟着毛主席奋斗过来的,在西藏的解放中也有着卓众的贡献,也正是因此才会成为了当时几千万人口的大省四川省的省委书记。

然而,英雄虽逝,却不能沉浸在悲痛当中,此时此刻的四川急需一个像张国华一样的人才。

在周恩来的推荐下,刘兴元接替了张国华成为了四川省的省委书记,在上任之前毛主席还特意叮嘱,先去看看武侯祠1

毛主席为什么要让刘兴元去看武侯祠,这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巅峰战将”张国华离世

张国华是出生于江西井冈山的一个农户家庭,那个时候饭都吃不饱的他却成为了一名巅峰战将。

或许是因为童年的时候经历的那些苦难,让他养成了坚强的意志和体魄,也为他参加革命奠定了基础。

在张国华还没有满十五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红军,在后来还参加了很多的战斗,甚至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不过,谈起这位将军,最让人钦佩的是领兵入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的安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西藏人民也过上好日子,必须选一个合适的人进驻西藏。

这个人既要会领兵作战,还要会解决民族内部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聆听群众的声音,更要距离西藏近,对这个地方要有一定的了解。

在中央不断的筛选下,张国华成为了第一人选,在此后的时间里他谨遵重要的领导,并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在这之后,张国华一直活动在西南地区,在1967年成为了成都军区的党委书记。



那个时候的四川派性斗争特别激烈,动荡不安,可张国华依然顶着压力撑着这个局面。

在这期间张国华不断的受到中央的表扬以及来自毛主席个人的肯定,并且在多次接见中亲切的称呼他为“井冈山。”

他是井冈山长大的孩子,是一个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摸爬滚打起来的将军,他为党和人民付出了很多很多,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革命精神。

张国华刚接手四川,我国就进入了十年困难时期,那个时候的情况更为复杂,张国华的境地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的解决当地群众的问题,不断的处理着大量棘手的事务。

因为有了张国华的呕心沥血,四川的形势也一天天地好了起来,他的一番努力也算是没有白费。

然而,在这些年的战斗和工作中,张国华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患上了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及各种各样的疾病。



可他并没有因为生病而放下工作,反而是没日没夜的工作,像是要将自己最后的一点精力都献给工作一般。

身边的很多同事都劝诫张国华,希望他注意自己的身体,但就算是在生病的时候,张国华也都是能不住院就不住院。

因此,他的身体状况也越发的严重了起来,在1972年的一场会议中,正在主持着会议的张国华突然晕倒在会场上

工作人员马不停蹄的将他送往医院,张国华的这次住院让很多人都提心吊胆,要知道他当时是成都军区的主心骨。

张国华刚住进医院,中央就收到了消息,周恩来总理还派出了专门的医疗团队到成都,对张国华进行抢救。

可这次的张国华彻底地倒在了病床上,专家团队看着他病入膏肓的身体,也只能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在1972年的2月21日,张国华彻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年他才58岁。

如果有一个好的身体状况,他可能会活到改革开放,亲眼见证中国的飞速发展,可长期的工作和曾经在战场上受的伤,让他倒在了58岁那一年。



刘元兴临危受命,前往四川

很多人为张国华的去世感到惋惜,中央也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他们正在思考也正在寻找一个能够代替张国华继续待在成都军区工作的人。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十年混乱时期,人选特别的紧张,甚至一度成为了一大难题。

四川人口众多且情况复杂,要撑起这样的局面必须是一个老革命家,而且还得是一个擅长应对各种情况的人,总之一句话就是要“能文能武。”

那么,短时间内上哪去寻找这么一个人呢?

在张国华去世以后中央就四川的问题开了几次大大小小的会议,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由刘兴元接替张国华的位置。

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同意,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赞同,于是刘兴元上任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对于刘兴元来说调往成都军区是一件很突然的事情,但他还是选择了服从命令,甚至没有问原因。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刘兴元已经在广东工作了十余年之久,并且有了一定的根基,工作也非常地顺利。

那么,周恩来究竟为什么会推荐刘兴元前往四川呢?

刘兴元是一个极其有原则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文武全才”,还是部队里有名的“刀子嘴。”

刘兴元对工作的要求极其严格,而且当别人在工作上犯错误的时候他总能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指出,因此大家都很害怕他,还在私下里给他取了一个“刀子嘴”的绰号。

在刘兴元的工作经历中,还留下了可以佐证他这个绰号的事件,据说在1944年的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中。

刘兴元让自己手下的吴岱前去参加,而对于吴岱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毕竟自己没有这样的经历,更没有刘兴元那样的口才,总是怯怯的。



于是,在前往山东开会之前,吴岱特意去问刘兴元,希望他具体指示一下自己要说什么,给一个更具体的指示。

没想到的是“刀子嘴”刘兴元直接说道:“上级叫你去拔据点,会告诉你这么打,那么打吗?”

一句话直接将吴岱怼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言,可不曾想吴岱这次的发言还得到了领导们的赞扬。

由此可知,刘兴元也并非故意要怼吴岱,而是他清楚的知道吴岱的能力,才会派他去参加这么重要的工作会议。

后来,吴岱在刘兴元的带领下,甚至还获得了模范团政委,而吴岱更是在发表感言的时候说道自己是被刘兴元逼出来的。

刘兴元不仅自己是个“文武全才”,还有知人善用的能力,也为党和人民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当时的中国有很多个大型的军区,而在这些军区中领导几乎都是上将,只有刘兴元例外,他才中将就干到了军区领导的位置。

也从来不会有人因为他是中将就觉得他德不配位,反而是觉得他能做到这个位置全靠自己一路摸爬滚打。

而且刘兴元这个人不仅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也是一样,他有着非常强烈的原则,而刚好当时情况复杂的四川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位要原则有原则,要才能有才能的领导人。



刘兴元调往四川的这件事周恩来提前给他打过招呼,说自己有想法推荐他去四川,只不过还没有向毛主席正式提议,希望他做好准备。

对于这个消息,刘兴元心里没有愿不愿意,更多的是疑惑不解,但他也并没有去询问,因为他知道党和国家需要他在哪他就去哪。

他是和张国华一样的领导人,也是最适合四川的领导人。

当然,就算他不说,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也知道,对于这次调任刘兴元心里肯定也是有一些疑惑的。

毛主席指示:先去看看武侯祠

为了能够解除刘兴元的疑惑,也为了他前往四川能够更好的展开工作,在他上任四川之前,毛主席接见了他。

在这次接见中,毛主席对刘兴元这些年在广州军区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也间接的告诉了刘兴元,正是对于他工作能力的肯定才会派遣他前往情况复杂的四川进行工作。

在刘兴元临行前,毛主席嘱咐他,去到四川一定要先前往武侯祠,让他去寻找一副对联,还说只要他看了这副对联就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怎么做了。

对于刘兴元来说极为重要的指示,因为他在广州军区工作了十几年,对广州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可是对于千里之外的四川却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当地的情况非常的复杂。



所以,毛主席这样的指示对于刘兴元来说就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于是刘兴元在到了四川成都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前往武侯祠寻找毛主席所说的对联。

到了武侯祠,找到了对联,刘兴元才彻底了解了毛主席的用意,那么这副对联究竟写了什么呢?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聪明的刘兴元在看到这副对联的时候就知道了毛主席的用意,四川的情况并不比广东军区,要审时度势,才能够稳步进行。

于是,刘兴元到了四川之后,并没有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展开工作,而是先进行了调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了四川的情况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

在这期间,刘兴元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他首先做的就是稳定住当前的局势,恢复正常工作,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慢慢的去化解矛盾,为四川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兴元不仅能文能武,还非常重视经济以及工业的发展,尤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在四川期间,刘兴元不断的利用当地的优势,来带动重工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当然,刘兴元除了搞重工业以外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因为他知道只有发展教育才能够为党和国家提供更多的知识分子和人才。

但是,当时的四川政治环境不好,想要发展文化教育简直是难上加难,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不断的尝试着,不断的突破着,希望能给这个四方带来更好的发展。

面对动荡的局势,刘兴元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永不退缩,也没有与人同流合污,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不断的努力奋斗着。

虽然刘兴元在四川的任职比较短暂,但他的贡献却并不小,很多历史学家都在强调刘兴元调任四川的重要性。

因为刘兴元,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四川的知识分子能够得到很大的尊重,文化教育也在逐步地发展起来,这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也是因为它的存在,很多地方不再被干旱困扰,我们都知道四川处于盆地当中,并不像沿海城市,水源充沛。

在广州这个沿海地区呆了十多年的刘兴元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刚到四川不久,就开始筹备兴修水利,在他的带领下,四川的水利设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解决了很多地方的用水以及灌溉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的聆听群众的声音,解决群众的问题,刘兴元还贯彻落实了毛主席的“走到人民群众中去的”指示。

经常下基层调研,倾听群众的声音,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切实实的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四川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嘱托。

总之,刘兴元调任四川看似是当时的无奈之举,可实际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也必将成为四川发展史上的一员大将,四川人民也会永远记得他的付出。



无论是张国华还是刘兴元,他们都是四川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存在,因为有了他们四川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当时的中国像张国华和刘兴元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如今的中国也是一样,他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奋斗着。

就像一句话所说的:“你之所以觉得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就是那些为了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值得被我们铭记。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与“颠峰战将”张国华 刘炳峰 文史春秋 2002年09期



[2] “刀子嘴”刘兴元 吴东峰 领导文萃 2015年15期



[3] 张国华的西藏岁月 水新营 党史文苑 2020年05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