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过后,特朗普新政府的政策很快将影响全球。一旦波及中国,上海或将首当其冲。
有观点认为,上一任期,他施行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推动中美“脱钩”,企图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如果“美国优先”政策延续到4年后的今天,对这座经济外向型城市毫无疑问将带来极大的冲击。
比如,抬高关税,会影响上海的货物出口。封锁技术、管控投资,可能导致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外企很难再有增量,存量科技类外企竞争力大幅下滑,本土科技企业海外融资难度也会大幅增加。再考虑到美国的“长臂管辖”,这些冲击将不限于与美国直接相关的外贸外资。
上海可能要面对一场全球性的经贸冲击。如何应对,如何化解?
2
不妨先看下潜在的利好。
一方面,上海经济总量超过了5万亿元,体量大,韧性强。上海有自己的战略层面的优势,这些优势并不会轻易被替代。
另一方面,特朗普似乎也和4年前不同了。刚一上任,特朗普就宽限了TikTok禁令。在与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时,他表示美中是当今世界最重要国家,应保持长久友好。
当然,无论特朗普到底怎么想,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在短暂的窗口期,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整座城市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战略上,认识到上海有信心、有底气、有实力;战术上,则要将“底线思维”甚至“极限思维”贯彻到工作中,充分预防、做足准备。
3
那么,怎么预防,怎么准备?
观察过去几年的上海外贸情况,往往是中高端产品受关税政策冲击较小。
比如上海在激光雷达领域技术水平领先,领军企业在市占率和搭载量方面位居全球前列。海外的车企、自动驾驶企业找不到能级相当的替代品,只能顶着高关税继续采购。
服务贸易方面也是同样。上海信息服务有一定技术优势,因而数字交付出口主要受管制而非关税制约。
这说明,科技或其他因素形成的不可替代性,一定程度上能作为自身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上海各个领域都要加快转型升级,以保持战略敏捷,培育形成更多“难以替代”“不可替代”的新质生产力。
这里有一个前提——在科技范式加速演变的这个时代,即使是有科技优势的行业,也并非高枕无忧,随时可能被另一个赛道“降维打击”,整条技术路线被推往死胡同。
还是以激光雷达为例,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迭代,市场对它的依赖可能逐渐削减,纯视觉方案更是完全不需要雷达。在被市场抛弃前,激光雷达企业能否找到在人形机器人等其他终端上的成熟应用?这一边需要企业积极升级科技水平,一边也要求上海尽快整合产业结构、构筑产业生态。
这意味着,在国际形势紧迫倒逼下,上海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转型升级,更意味着跳出舒适区,跳脱出原有的认知,在产业结构、贸易业态、发展空间、外资企业等方方面面,都开展深度的改革、创新、升级。
4
当下,外资企业升级趋势已经显现。在世界经贸形势充满不确定时,一批境外企业倾向于在中国境内直接投资建厂本地化生产,以避开关税等壁垒。
对此,上海能否进一步调整外资准入股比限制、行业门槛,让外资企业更轻松地进入?以更开放的姿态回应,才能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抓住这一新机遇。
企业“走出去”也能提供外贸新增长点。加强与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加强交流合作,则能帮助本市企业拓宽转投资渠道、拓展海外市场。
可见,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底层逻辑到前端展现,最终指向的都是对外开放。
上海作为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要为国内市场保持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中的战略地位,也要为本土企业全球化提供支撑,这都要求主动改革、进一步优化升级开放功能。
为此,必须先对“单边开放”有清楚准确的认知。
此前一段时间,我国持续大力度推行单方面免签。但舆论场上也有些杂音:你不对我免签,我凭什么对你免签?
落到上海或就变成:你的保护主义政策对我造成了冲击,我为什么还要那么积极主动地拥抱全球化?
事实上,开放从来都是双边获益。要素的流动,必然导向机遇与活力的增长。近年来中央和国家层面的各项文件对开放的表述、各项措施背后的考量,都基于同一逻辑——越是有人搞单边主义,我们越是要单边开放。越是有人搞小院高墙,我们越是要打开大门。
无论如何,上海都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面对可能到来的冲击,无论是以改革促转型,还是以改革促开放,都是其中应有之义,也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核心关键。
上观新闻·解放日报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胡幸阳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泰妮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