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蛇’这幅作品主要展现了两蛇相交相顾,情意拳拳,如耳鬓厮磨的爱侣,寓意了夫妻生活美满和谐。这是古人对幸福婚姻的想象,也是我对现在年轻人的期许。”乙巳蛇年春节临近,在唐河县源潭镇,省级非遗项目唐河传拓技艺传承人方清亮正在认真学习一幅新的石刻碑画,以便随后进行拓印。看到记者到来,他指着作品,笑着解释其中的寓意。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常被认为是由蛇演变而来,很多传说中都带有蛇的影子,如龟蛇同体的玄武、人身蛇尾的女娲等,均被视为神灵的象征,千百年来一直受到百姓的敬仰。同时,龙和蛇的形象,也是汉画像石上的常见题材。甲辰龙年将过,方清亮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将龙年的祝福传递下去。

扎根文化沃土,赓续传统文脉。这样的事情,方清亮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就在前几日,他还来到了唐河县城郊乡孟子文化研学基地,为一所学校的师生演示拓印技艺。方清亮演示了清洗拓本、润纸、上墨、扑打等步骤,还拿出珍藏的龙年和蛇年的拓画明信片,详细讲解了图画蕴含的历史知识,帮助同学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方清亮指导同学们进行拓印

“对汉文化了解得越深入,我对拓印这项技艺就越放不下。”方清亮告诉记者,这几年,他逐渐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宣传中国汉文化上,希望让更多的人通过汉画像石,能够近距离地感受汉文化深沉厚重、凝练简洁之美。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松对自身拓印技艺的精进以及对汉文化的研究。

只要一回到工作室,方清亮又变成了那个眼中只有石刻画像的“痴人”。随着扑子在宣纸上轻轻扑打,千年前汉朝流传下来的人文信息,通过汉画像石上雕刻的画面,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间隔,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了眼前。

“拓片着墨,宜淡勿浓。”据方清亮介绍,进行传拓时,要先将宣纸覆于汉画像石的表面紧密贴合,随后用三个大小不一的拓包进行匀墨,待墨色浓淡相宜,用最小的拓包吸取后,便开始在宣纸上均匀地进行捶打,利用密集的撞击,使墨汁一点点地渗入纸张,勾勒出画像石上的图案。


方清亮正在拓印作品“玄武”

几十年来,沉醉于传拓技艺的方清亮,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赋予了一幅幅拓片时代的厚度与生命的温度。他说,拓片不是对历史文化的简单复刻,而是要用心搭建起一条古今相接的文化桥梁,让这些镌刻在古老石碑上的文字、图像再次“活起来”。随着拓印的汉画越来越多,他对汉画里所蕴含的知识也越来越着迷。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查阅文献资料,对那些文字、画像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其代表作《太平有象》《汉龙王》《鹤家欢》《公孙龙》《四灵》等,于2012年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展览,他的拓片作品,更是被国家图书馆、韩国驻华大使馆等多家海内外权威机构收藏。


方清亮展示已拓成的作品

“通过传拓技艺,能将那些不易搬动的画像石背后隐藏的历史背景与人文内涵都反映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探寻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继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南阳汉画像,吸引更多人关注并了解南阳,我责无旁贷。”方清亮说。(通讯员周展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