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Jaden编辑|Cong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国造车新势力Canoo宣布,已向特拉华州美国破产法院提交破产申请,Canoo将立即停止运营。
一旦申请通过,破产法院指定的受托人将管理公司资产清算,以及向债权人分配收益。
去年年底,Canoo就已经陷入了资金危机,公司裁员近100名员工并暂时停工,关闭了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组装厂。到圣诞节前,Canoo又发内部邮件,剩下未被裁员的公司员工也被安排“强制无薪休假”。
随后有前员工爆料称,Canoo所宣传其在俄克拉荷马州生产电动汽车,但实际该工厂根本没有生产任何汽车,Canoo宣称交付的车辆均由AFV公司做完后运到Canoo工厂,90%只是换了车身贴纸。
01
一年卖出了22辆车
Canoo成立于2017年12月,最初名为Evelozcity,由法拉第的前高管Stefan Krause和Ulrich Kranz创立,前者为宝马集团前CFO,后者为宝马i3(参数丨图片)系列车型的项目主管,被称为“宝马i系列之父”。
在法拉第工作期间,两人与贾跃亭产生了分歧,在洞察到滑板底盘商机后,二人离职创办了这家新的公司Canoo。
Canoo的独特之处是专利滑板底盘,将电动马达、控制器及电池等核心部件高度集成,具备高度一体化和模块化特点。Canoo的车型都基于该滑板式底盘电动汽车平台进行开发。而且他们还承诺八年保修。
作为一家有中资背景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Canoo同时瞄准美国和中国市场,基于滑板底盘平台,先后推出了四款产品,并将该平台开放给第三方使用。
2019年,Canoo推出了第一款车Lifestyle Vehicle。Canoo称这款车是世界上第一款线控转向的车辆,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没有机械结构连接,售价34750美元。
Canoo的第二款车是电动多用途货车MPDV。当时Canoo对这款全然不同于Canoo圆滚滚风格的货车定位广泛,既可以作为家庭运输、露营用车,也能做成移动餐车、快递、货运。
第三款车是电动皮卡Pickup Truck,和MPDV一样,它同样定位广泛,功能多样。
第四款车是Lifestyle Vehicle的改版LDV,目标是短途运输。
这些与市面上主流车型全然不同的圆滚滚货车,很快吸引了不少客户,沃尔玛首先订购了4500辆LDV来送货。
此后,美国邮政局买了六辆LDV运货,NASA则买了三辆LDV,把宇航员从基地送到火箭发射台。
2020年12月,Canoo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同时,现代汽车被Canoo的滑板底盘及模块化造车理念打动,开始与Canoo合作共同开发一款电动汽车平台,但一年后以失败告终。
同样是被其造车理念吸引,苹果也开始与Canoo合作造车。但随着苹果最终放弃造车,二者之间的合作也同样以失败告终。
在此期间,Canoo的创始人兼CEO Kranz还跳槽到苹果公司,帮助苹果造车。
这给了Canoo沉重一击,并引发此后Canoo的整体离职潮,Canoo的高管团队接连出走,直至去年9月,九位联合创始人已全部离开公司。
Canoo还为此起诉了几位前高管,指控他们挖走Canoo的老员工,损害公司利益。
在这种混乱中,2023年Canoo交付了22辆汽车,总共赚了886,000美元,但仅其CEO私人飞机一项的支出就超过了公司全年利润的两倍之多。
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Canoo营收为149.7万美元,运营亏损为1.65亿美元,净亏损为1.12亿美元。
02
滑板底盘模式还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
虽然导致Canoo的失败因素很多,比如管理问题,供应链问题、市场表现、资金链等等,但行业更偏向于是其滑板底盘模式引发的诸多问题。
其实滑板底盘模式和模块化造车理念,并不是什么全新概念。早在20多年前,通用汽车发布了一台氢燃料电池概念车,同时推出了滑板底盘的概念,将线控技术首次运用在汽车上。
作为眼下很火的一个造车理念,滑板底盘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全线控技术,整车的核心控制模块通通集成在了底盘之上,从而形成了独立的功能区,达到了上下车体解耦的目的,上车体可以根据需求随意变换,并且由于底盘的高度电气化也使得后期可以不断的OTA升级。
如此一来,这种模式可以让主机厂或者细分场景客户专注于上体车的设计,相对于一体式的开发难度,这种分体式的开发会容易很多。
同时,由于各功能的模块化,可以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缩短开发周期,极大节省成本。这些特点和优势,也是当初吸引现代和苹果与Canoo合作的重要原因。
滑板底盘概念的确非常受市场青睐,除了Canoo,还有不少采用滑板底盘模式的新势力车企,比如英国的新势力Arrival,以色列新势力REE,以及美国的新势力Rivian,它们都曾主打商用车场景,将滑板底盘理念推向高潮,在资本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贵。
商用车场景不难理解,例如货运、餐饮车等,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订单总量不会太大,因此难以规模化降低成本。
而在面对更容易规模化的乘用车时,这种模式最主要的问题是,车企很难为此买单。
以号称「特斯拉杀手」的Rivian为例,福特汽车曾宣布与 Rivian 合作开发电动汽车,不过很快就结束了合作关系。福特后来曾表示,自己也有底盘开发能力,某种意义上根本不需要使用别人的滑板底盘。
简言之,主流大车企更倾向于保留底盘生产,甚至会排斥这种削弱自身产业链地位的新模式。
在中国市场,以宁德时代和悠跑科技为代表的企业,也在积极推广其滑板底盘,其卖点同样是能大幅缩短造车周期,降低成本。
但现实中也面临技术和商业甚至售后服务等各类问题。从当下的汽车市场来看,滑板底盘的噱头还是多于实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