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在湖南图书馆新春文化庙会上排队领春联张玲 摄
1月17日下午,在一场创意国潮民乐快闪中,湖南图书馆开启了第十八届新春文化庙会。这是一场图书馆与读者间的默契约定,是湖南图书馆每年如约为读者准备的春节仪式感。
长沙市民曹郁之手持春联纸排在长长的队伍中,等待现场的书法志愿者书写春联。“我在湖南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要举办新春文化庙会的信息,专程来参加。手写的春联更有年味儿,排队等待40多分钟也值得。”曹郁之说。
不远处,一对小情侣正十分起劲儿地用扇子扇风,以晾干他们刚刚领到的春联,未干的字迹散发着扑鼻的墨香。“春风化雨润桃李,岁岁平安福满堂。”春联上书写的美好寓意正是这对即将步入婚姻的年轻人对生活的满满期待。
新春文化庙会是湖南图书馆创立于2007年的春节文化活动品牌,今年已是第十八届。本届庙会以“东方有好巳”为主题,巧妙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浓郁的年俗文化相融合,通过丰富的年俗体验、非遗技艺展示、传统戏剧表演以及具有湖湘特色的各类活动,为读者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化大餐。
湖南图书馆读者活动部主任李婷介绍:“我们的新春文化庙会始终关注民俗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推动中华文明的守护与传承,活动涵盖春联、剪纸、戏曲、年画、木雕、茶艺、花道等,激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其中,写春联、剪窗花、印年画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保留项目。”
湖南图书馆的新春文化庙会还紧跟群众需求,每年都精心打造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近年来,庙会先后推出“时光”“戏”“记忆”“湘情”“非遗”等主题。例如,2018年的庙会围绕“戏”这一主题,设计湖南花鼓戏经典唱段、戏曲名师教学环节、戏曲脸谱展、戏曲脸谱手工DIY等配套活动项目。
“今年的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非遗的展示和体验是本次庙会的最大亮点。”李婷说,活动邀请多位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为观众带来剪纸、漆扇、绒花、和香等非遗技艺的展示与互动体验。此外,庙会的非遗市集上,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竞相绽放,皮影戏、猜灯谜等众多民间传统艺术以及非遗美食大赏等更是极大满足了读者的年味儿期待。
右手持剪刀,左手持彩纸,随着手腕的灵活转动和彩纸的旋转,只需几分钟时间,一个栩栩如生的人像剪纸便在长沙剪纸传承人刘志敏的手中生成,令现场群众惊叹不已。当天的活动现场,刘志敏带着约20位小朋友现场学习体验剪纸技艺,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
湖南图书馆新春文化庙会的组织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志愿者积极提供特色民俗服务并参与活动执行。多年来,庙会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支有专业、有特色、来源稳定的志愿者队伍,累计在庙会服务的文化志愿者约有2万人次。
今年是书法志愿者吴志强第6年参加湖南图书馆的新春文化庙会,一下午,他连续书写了数十副春联。看到领春联的长长队伍,吴志强连喝口水都急匆匆的。“这几年,每年都来新春文化庙会写3天春联,这成为很多市民的习惯,也是我的春节仪式。”吴志强说。
为扩大庙会的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湖南图书馆的新春文化庙会与各类社会机构、社会团体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构建了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平台。多年来,该馆持续与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长沙市书法家协会、长沙市剪纸协会等合作,共同为读者提供民俗文化服务;2020年,与止间书店、茶颜悦色等合作;今年,与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海彣非遗馆等合作,在充实庙会活动内容的同时,也为庙会集聚了更多年轻受众。
在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湖南图书馆还不断更新庙会的传播方式,采取“锦鲤”“福袋”“留言抽奖”“沉浸式体验”等一系列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掀起线下线上的非遗传播热潮。
“图书馆的坚守、社会力量的汇聚、老百姓的追捧,共同推动湖南图书馆的新春文化庙会成为根植百姓、守护传统、惠及三湘的文化品牌。”湖南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贺美华说。湖南图书馆新春文化庙会举办18届以来,累计有200多万人次参与,免费赠送春联7万余副、剪纸3万余副、雕版年画5万余副、戏曲脸谱2万余张。
2025年1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图书馆里的非遗味儿》